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20年11月我校“‘新乡土’场境语文课程基地”成功入选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自2021年1月开项以来,全体语文教师借助丰富而又立体的“新乡土”真实场境,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开发具有时代性、异域性、融合性特点的“新乡土”语文课程,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爱家乡、爱民族、爱国家的情怀。我校低年段语文教师针对学生“好玩、易动”的个性特点,开发了传统游戏课程,将听、说、读、写、思诸多语文能力融入游戏之中,学生玩游戏,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研不必局限于语文教学,如"当代何以出不了大师""科学与人文孰轻孰重"等重大教育课题,语文课程也可以给出自己的解释。语文教研的学科特色,也不必局限于语文教学,如"不同学科教学的特殊性""爱读书爱写作不爱语文课"等看上去有些边缘化的问题,都与语文教学直接或间接相关,都值得语文教研工作者关注。  相似文献   

3.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也就是说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渠道是生活。在生活中开放地学语文、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开放地学语文,可以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生活语文是生活的再现。有声、有色、有情、有境的生活世界,必将把学生带入一个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所以,我们追寻生活语文,让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渐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话题。《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因此,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99):35-36
书院文化在中国上千年的文化发展、传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来临,体现"立德树人"理念,标记"成人教育"标签的新书院文化也符合当下教育教学的需求。在改革背景下,语文学科的教授与学习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强调环境的育人作用,突出场域中人与人的相互影响。构建更适宜语文学习的场域,将有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古语说得好:"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则溪水永不可竭。"语文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间接关系到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从而让学生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语文视野,保证小学低年段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因"爱"而生成的主题活动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只是"本我"的层面,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在阅读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爱,有时很简单》后,我确定了把"爱的故事"作为课堂主题,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每篇课文中爱的故事,懂得并学会爱自己身边的人"作为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即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新课标致力于"运用""综合性""实践性"这几个字眼,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不是指导学生研究语言,而是组织和指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的最大失误就是以研究取代学习,以分析取代感受,导致语文教学长期的高耗低效,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的高分低能.如今,语文教师不能再"迷路"了,而要帮助学生找到一条通向言语实践的"回家"的路.笔者尝试以《爱如茉莉》一课的教学谈谈"践行直观的语言训练"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挖掘学科价值,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帮助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一、以情感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情感是学生走进文本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学生进行语文探究活动的基本因素之一。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听说读写"的语文教学目标,《新课标》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作为语文素养最基础的内容。在新时代新教改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深刻体会"听说读写"的要义,突出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建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郑道华 《考试周刊》2011,(45):27-2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向广大语文教师倡导的适合新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就"基本理念"明确规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新课标为新时代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应在遵循其规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会学习、会生活、会工作、有所作为的人。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还应重视提高学习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审美教育的目标始终贯穿于语文课程体系之中,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在小学阶段,学生初步有了审美意识。从小学的初步情感体验、体味作品内容,过渡到初中的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教学要求,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初中阶段,教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把握美的内容和特点,提高审美情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引文入情,在意境中让学生感受美在文章中“,意”与“境”是高度统一的,以境孕情,缘情造境,境随意高…  相似文献   

15.
刘嵘 《教育》2013,(22):50-51
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要育好人,必须结合本学科特点,充分利用语文的思想性,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  相似文献   

16.
袁云 《天津教育》2024,(6):61-6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给予语文教学活动以新的引领。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素养导向成了小学语文教育界新的关注点。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运用境脉学习范式为课堂提质增效,涵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建构境脉式童话课堂,教师需要统整教材造境、创设情境启境、搭建支架入境、反思建构悟境、迁移拓展出境。“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自然成了教育者们关注的焦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德育教育优势,在课堂中渗透德育,让学生获得语言文字方面知识的同时,完成思想品德的建设,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语文的教学是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进行训练,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爱国、爱人民、爱科学等的品格。语文课程与德育建设关系密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优势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在坚守语文课程特质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应该成为"真语文"的境界追求。高品质的语文教学,应当具备三个特征:"语文味"浓、"思维力"足、"对话场"强。要实现"语文味"浓,关键在于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要实现"思维力"足,必须从问题设计、课堂结构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广泛参与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要实现"对话场"强,必须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设计真问题和主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杨晓霞 《成才之路》2013,(14):42-42
语文素养在新课标中被提高到"第一理念"高度,这反映了新时期人们对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也是新时代赋予语文课程刻不容缓的使命。我们的教学实践应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为基础,在常态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迈进新的历史阶段。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颁布,包括语文学科在内的三科教材结束了延续30多年的"一纲多本",实行国家统编,这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已经跨进新时代。语文教师肩负着迎接语文教育新时代的新使命。改进语文教学方法,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拓展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