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岩 《语文知识》2005,(11):12-13
一饭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为布衣时,贫而无行,常从人寄食,人多厌之“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后信为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后多用来指知恩图报。如郁达夫《沉沦》:“一饭千金图报易,五噫几辈出关难。”  相似文献   

2.
<正>《史记·淮阴侯列传》以韩信的三个精彩短小的故事开篇: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相似文献   

3.
鲁兵 《考试》2005,(10)
[原文]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饭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相似文献   

4.
管饭须管饱     
众所周知,韩信曾受漂母“一饭之恩”.这其实是标准的蹭饭。当年漂母在河里洗丝,偶尔管了韩信一顿饭,后者就不把自己当外人了。漂母洗丝洗了几十天,韩信就天天跑到河边钓鱼去,鱼钓没钓着不知道,反正饭是混了个饱。临别之际,韩信心怀感激.对漂母说将来必有重谢云云。谁知漂母倒不高兴了,答复说我是可怜你这年轻人,可没想图你什么。  相似文献   

5.
一饭千金     
(韩)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①信,竟漂数  相似文献   

6.
<正>【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1)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影响巨大,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2)韩信:堂堂七尺男儿,为图大计忍受胯下之辱;知恩图报,回馈漂母赏赐千金,传为佳话。(3)张骞:大胆开拓,打通"丝绸之路"南北道路;勇于探险,成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  相似文献   

7.
施爱 淮阴侯韩信有一段时间,穷极无聊,在城下钓鱼,聊以维持生计。同样在水边的,还有一些前来漂洗衣物的妇女。其中有一个老妇人,见韩信饿得可怜,就把自己带来的饭给韩信吃。她在这里漂洗了几十天,就给韩信吃了几十天。  相似文献   

8.
韩信以布衣之身,"乞食于漂母",连饭都没得吃.起初,他找到项羽的国有大型企业,却始终得不到重用,后来勇敢跳槽,终于官拜大将军,封齐王,位极人臣,可以说创造了职场神话.  相似文献   

9.
韩信以布衣之身,乞食于漂母,连饭都没得吃。起初,他找到项羽的国有大型企业,却始终得不到重用,后来勇敢跳槽,终于官拜大将军,封齐王,位极人臣,可以说创造了职场神话。神话终归是神话,齐王做了没几  相似文献   

10.
郢书燕说     
<正>【原文】郢(yǐnɡ)人有遗(wèi)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国书说(yuè)之,曰:"举烛者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yuè),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解析】楚国郢都有一个人要写信给燕国的相国。因为是在夜晚写信,当时照明的火炬不太亮,就对拿火炬的侍从说:"举烛。"即把烛火举高一些。他随手错误地在信上写  相似文献   

11.
老当益壮     
<正>【释义】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语出】《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人物】东汉名将马援,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窦马村)人。从小就胸怀大志,他打算到边疆去发展畜牧业。马援长大以后,当了扶风郡的督邮。有一次,郡太守派他押犯人去长安。半路上,他觉得犯人怪可怜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了,为此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东山再起     
<正>【释义】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重新得势。【语出】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遣兴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人物】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东山,也不愿做  相似文献   

13.
郢书燕说     
郢人~①有遗~②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③"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④之,曰:"举烛者,尚明~⑤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⑥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郢(ying):春秋时楚国都城。郢人,指楚国人。②遗(wei):送交。③误书:指书信上误写了"举烛"两字。④说:解释。⑤尚明:崇尚明察。⑥白:禀告。阿紫译读有个楚国人夜里要写一封送交燕国丞相的信,觉得烛光昏暗,就对持烛的人说"举烛",因为明烛高照,才看得清楚。结果他不觉竟把"举烛"二字误写在信上了。收到  相似文献   

14.
<正>汉高祖刘邦身边有一员大将军名叫韩信。他出身贫寒,父母早逝,每天靠讨饭过日子。韩信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位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老婆婆说:"我不要你报答。只希望你要努力  相似文献   

15.
种梅千树     
王元章①携妻孥②隐九里山,种梅千树,·题其居曰:"梅花书屋。"春时,梅子结·实卖钱,每一树若干钱,以纸裹识③之。△逐日支用,则记曰:"食梅几树。"大雪,赤足上炉峰,四·顾大呼曰:"天地间合成白玉,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节选自明·张岱《快园道古》)【注释】①王元章: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人,字元章。号竹堂、饭朱翁、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出身农民,幼贫好学,白天放牛,夜工  相似文献   

16.
善有善报     
<正>【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做伙伴。"  相似文献   

17.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口述史料主要有"乞食漂母"、"袴下之辱"、"韩母孤坟"等。这些口述材料不仅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作者通过口述史料的记载,为韩信鸣不平。  相似文献   

18.
弓矢相济     
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①,无所用弓。"羿闻·之曰:"非②弓,何以往③矢?非矢,·何以·④中的?"令合⑤弓矢,而教之·射。(选自先秦·胡非《胡非子》)【注释】①善:很好。②非:没有。③往:射出。④以:凭,凭借。⑤合:合并;合起来。【文化常识】释"令"。"令合弓矢"句中的"令",意为  相似文献   

19.
典故三则     
乳臭未干 【原典】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 【释义延伸】 公元前205年,魏王豹叛汉归楚,八月,汉王刘邦的军队到了荥阳。刘邦对郦食其(yi ji)说:“如果您能劝说魏王豹投降,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通过"变"与"不变",初步掌握人物形象。2.通过"信",把握人物性格的无助与卑微。3.还原小说本相,从叙事者角度揣摩作者的讽刺与同情。【教学方法】话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曾经是一个败家子。父母去世时给他留下过一笔钱,他不但花光了自己的一份,就连哥嫂的那份也不放过。于是,按照当时的惯例,他被送去了美洲。他就是“我”的叔叔于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