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认知:和谐社会构建的社会心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认知是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其研究的核心是社会心理信息如何加工及其潜在机制.社会认知研究曾出现过"冷""暖"两种基本取向,其隐喻也经历了从把认知者当作"朴素科学家",到把认知者视为"吝啬认知者"再到把认知者当作一个"目标明确的策略家"的转变.社会认知领域主要对刻板印象、社会态度、社会偏见以及社会歧视等社会心理现象进行了研究.必须要规避或消除这些消极的社会心理现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消除社会偏见;增加群体之间的接触和沟通以克服刻板印象;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以消除社会偏见;消除社会冲突以形成积极的社会情绪;完善社会制度以消除社会歧视,从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王淑芬 《红蜻蜓》2022,(Z3):12-13
<正>红蜻蜓说"刻板印象"是指人类对某些特定类型的人、事、物未经过亲身观察或事实验证,只是道听途说或因袭传统观念,便跟着下结论。你会不会觉得老人较啰嗦、女生较软弱、独生子女个性骄纵?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或许我们应该深入观察以改变想法,从而得出真正的结论,否则容易因为偏见而产生误会、闹出矛盾。  相似文献   

3.
刻板印象(stereotype)指的是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刻板印象在初期对人们快速认识事物有帮助,但过于简单机械的分类,长此以往难免形成一种偏见,从而影响人们正常的价值判断。《菊子夫人》是“蝴蝶”形象的源头,《蝴蝶夫人》塑造出了经典的“蝴蝶”形象,《蝴蝶君》又与前两者产生鲜明对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一系列“蝴蝶”形象对东方主义的解构,探讨及其演变背后文学创作价值取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情绪被认为是导致以刻板印象为基础的偏见及持有刻板印象的人群的观念之所以冥顽难改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直接探讨情绪如何调节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研究并不多见。迄今为止,相关研究中主流观点认为消极情绪会削弱内隐刻板印象的表达。也有研究提出情绪通过调节观念的可提取性,进而调节由这些观念引发的刻板印象的表达。当平等反应偏向或反刻板观念可提取时,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被试表现出刻板印象激活下降的趋向。有研究者采用加工分离程序(PDP)结合武器识别任务范式进一步探讨了情绪对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调节机制,认为消极情绪削弱了自动化加工程度,而非增加了控制性加工过程,即情绪调节的是内隐刻板印象的自动化加工过程。另一种与之相反的观点则认为情绪调节的是内隐刻板印象的控制性加工过程。未来研究还需从情绪分类、情绪操纵有效性和数据模型分析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尼珍 《西藏教育》2008,(10):40-41
我们常从一些老师那里听到“女生不适合学习理工所以文科是才是女生的最佳选择”或“男生不适合学习语言所以理科才是男生最佳选择”的“结论”,这种对某一群体赋予同样特征的概括被称之为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包括积极的刻板印象、中性的刻板印象和消极的刻板印象。虽然有些心理学家称刻板印象是“心理工具箱里的工具”——一种使我们迅速了解个体和群体的差异,预测人们将来有怎样行为的节能装置,但是刻板印象往往使我们歪曲事实。  相似文献   

6.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总结了刻板印象的研究发展过程,并重点介绍了刻板印象的ERP研究取得的一些成果。刻板印象的ERP研究主要集中在种族刻板印象和性别刻板印象两个方面:种族刻板印象能引起N100、P200、N200、ERNs(关联负波)等成分波幅的变化;而视觉或听觉呈现包含男性刻板印象词或女性刻板印象词的句子时,与性别刻板印象不一致的句子激起一种后期正波P600。  相似文献   

7.
社会刻板印象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它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也有人称之为“定型现象”或“固定形象”。社会刻板印象与认知对象有着松散的联系,但与认知对象的实际情况又存在一定距离,而且这种距离常又不为人们所知,即使知道也不容易改变。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人们如何对待认知对象,认知对象又如何根据人们的态度评价自已。这些问题甚至左右着认知对象的发展和命运。妇女向来是社会偏见的重点,是社会最容易产生刻板印象的认知对象,她们往往和某些  相似文献   

8.
从性别刻板印象这一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了导致高职女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性别刻板印象主要原因是社会偏见、性别隔离和集体无意识,提出应从社会、学校、个体层面对其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9.
性别刻板印象是人们在性别角色上所持有的刻板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刻板印象,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人们对于典型的男性或女性是什么样的看法会影响到对事物的认知。性别刻板印象常常使被认知的对象受到先入为主的对待,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本研究用发送调查问卷方法和观察法,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语料运用SPSS 16.0从实证研究角度来分析汉语性别刻板印象的称谓语刻板印象以及由此引起的性别接受道歉频次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反刻板印象信息对年轻人的男护士偏见和接受程度的影响。采用实验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412名被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反刻板印象信息能够降低年轻人对男护士的偏见,进而提高对男护士的生活接受程度;(2)反刻板印象信息对男护士专业接受程度没有显著的干预效果;(3)反刻板印象信息在改善人们对男护士的态度,增加对男护士的生活接受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刻板印象是存在的,作为社会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其的研究主要包括职业刻板印象、种族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而对刻板印象的测量方法也从早期的直接测量发展为后来的间接测量,尤其是内隐刻板印象。近年来,随着研究的发展,Fiske等人提出的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理论,充实了刻板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印象" 印象这个词大家都并不陌生.张艺谋带着它从南到北,从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到印象西湖,带着一路的风光和历史,印象中国,深人人心.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张艺谋的<印象丽江>的宣传片,请大家通过这段视频感受一下,所谓的"印象",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印象".  相似文献   

13.
内隐刻板印象是内隐社会认知的重要研究领域,关于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地域、性别、职业和种族等领域,但是鲜有关于产品的产地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本研究选择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大学生对国内外的笔记本电脑品牌的内隐产地刻板印象为研究内容,以IAT测验为研究方法,以Inquisit软件为主要的研究工具,对IAT测验数据进行了相关的统计检验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这样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中,也确实存在着对国内外笔记本电脑品牌的内隐产地刻板印象,对国外品牌存在着无意识的偏好,对国内品牌存在着无意识的偏见。  相似文献   

14.
管理者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人们"一想到管理者就想到男性"的比较固定的期望或看法.国外对管理者性别刻板印象的关注较早,20世纪70年代,美国葛底斯堡大学管理学教授Schein就制定了一份92个项目的"Schein描述性指数",以美国中层管理者为样本对"一想到管理者就想到男性"的刻板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9—2019年间共328篇有关离异家庭子女的新闻报道进行梳理分析,系统解读媒体中的离异家庭子女形象。结果表明:大众媒介中的离异家庭子女主要是一种负面形象,媒体对这一群体存在刻板印象与认知偏见,这容易误导受众对离异家庭子女全面、客观、理性的认识与反馈,对其健康成长造成危害,为此我们提出若干纠正媒体偏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内部心理取向和社会文化取向是成功恐惧研究的两种主要取向。内部心理观认为成功恐惧是一种动机,与人格、竞争情境、自我同一性、个人早期经历等有关。社会文化取向观则认为它是一种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或认知,更多的与性别刻板印象和职业刻板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SEB实验设计,对大学生的内隐性别学科刻板印象进行考察,结果发现,SEB方法能显著地检测到大学生普遍存在"男性适合学习理工科目,女性则更适合文史科目"这样的内隐性别学科刻板印象;SEB所测量到的内隐性别学科刻板印象没有性别和专业差异;被试对不同性别的积极或消极表现的归因方式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8.
把刻板印象影响记忆的过程分离为记忆力和反应偏差成分,40名被试参加2×2×2混合实验。结果表明:被试在调整测验方式条件下的记忆正确率高于在标准测验方式下的结果,记忆错误表现出刻板一致的模式,但其主要受反应偏差调节,而不是记忆力调节。因此,改变测验方式有助于提高整体的记忆准确性,但是不能减少刻板印象偏见。  相似文献   

19.
职业倾向是一个人对职业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职业偏见是由于社会因素和不合理的认知导致的对不同职业的倾向性看法。本研究探讨大学生是否存在职业偏见及其与人格特质和职业倾向的关系。运用Holland职业倾向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和职业刻板印象问卷对郑州大学在校大学生335人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中存在明显的职业偏见;大学生职业倾向在性别、专业背景和户籍所在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职业倾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社会型职业倾向受到外倾性人格、随和性人格的正向影响,受到职业偏见的反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上,社会距离暴露了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隐藏的心理距离,内群体与外群体转化的过程中,伴随着隐性民族刻板印象的进一步深化,反刻板印象的事物又进一步引发认知上的归因模型与行为上针对反刻板而产生的抵制功能模型的运作。在单一化的文化背景下,文化身份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更在于人物的姓名之中,在被污名化之后,民族刻板印象最终挫败了艾米与杨柯之间的爱情,即他们赖以成为共同体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