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些数学应用题中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解题条件比较隐蔽,很难找到解题方法。如果我们用作图法(用画线段或其它图形的方法)把题中的数量关系具体形象的显示出来,就可以找到解题的途径。例1:甲、乙两列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7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点55千米处。求A、B两地相距多远?分析:本题缺少直接条件(时间和速度),为了解答这道题,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说明题意。这样我们可以分析解答:从图中可知,甲、乙两列车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合走了一个A、B的路程,其中甲列车走了75千米。…  相似文献   

2.
<正>例1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站相对开出,在A、B两站之间不断往返行驶,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15千米/小时、35千米/小时,并且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地点与第四次相遇地点恰好相距100千米,求A、B两地的距离.分析1甲、乙两车速度比为3∶7.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两车所走路程的比为3∶7,将A、B两站的路程十等分,可知第一次相遇点在C处,第二次相遇点在D处,第三次相遇点在E处,第四次相遇点在F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近年中考试题为例,谈谈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的几种解题思路,供参考.一、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路程= 速度×时间二、常见的几种形式及数量关系 1.相遇问题相遇前的路程=两人速度和×相遇所用的时间. 2.追及问题追及前路程=两个速度差×追及所用的时间 3.时间比较问题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前往B地,结果甲比乙早t小时到达,则它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4.
数学解题策略有很多种,其中画线段图是最基本的一种.行程问题类型较多,有的问题文字叙述比较抽象,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解决起来有些困难.利用线段图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帮助我们找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一、相遇、追及类问题【例1】甲、乙两站相距480 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90 km,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140 km。  相似文献   

5.
方程是初等数学里应用最广泛的数学工具,下面我们将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几道“希望杯”培训题,供同学们参考.例1(2005年“希望杯”初二培训题)在公路上汽车A、B、C分别以每小时80、70、50公里的速度匀速行驶,A从甲站开向乙站,同时,B、C从乙站开向甲站.A在与B相遇后两小时又与C相遇,则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是公里.【简析】若设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为x公里,根据“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则可用含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A、B两车及A、C两车从出发起的相遇时间,然后由“A在与B相遇后两小时又与C相遇”列方程.解:设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一、应用量的对应关系设计题组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路程。其中,速度和包括甲速度和乙速度。在这四个量中,已知三个量,便可求出另一个未知量。由此可以设计下列题组。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30公里,乙车每小时行40公里,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公里?  相似文献   

7.
分数应用题中,如何正确建立起量率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下面举例说明: 一、认真审题,弄清分率的对象 1、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经12小时相遇。相遇时,快车行的路程比慢车多1/2。两车行完全程各需要几小时? 2、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12小时后相遇。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全程的1/2。两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列方程解应用题一定要抓住问题的本质,而这个本质,就是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下面举例说明. 例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284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驶48千米;慢车行驶了1小时后,另有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驶70千米.快车行驶了几小时与慢车相遇?  相似文献   

9.
在复习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教师要求学生充分想象,积极思考,看图编应用题。学生认真观察线段图,编出了如下一些应用题:   1.甲乙两站相距 450千米。一列客车每小时行 50千米,一列货车每小时行 40千米。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 (1)开出后几小时两车相遇 ?(2)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3)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了多少千米 ?   2.两列火车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 5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 40千米,经过 5小时两车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   3.两列火车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向开出,经过 5…  相似文献   

10.
在《代数初步知识》这一章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知道了字母与数的关系:字母具有任意性(一般性),而数具有个体性(特殊性).有些问题里的数量关系较隐蔽,这时如果我们能适当地引人字母,用字母代替有关数量(这些数量多为未知的),那么就能使数量关系清晰明朗化.此即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所在.不妨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例1有甲、乙、丙、丁四位小朋友,已知甲比已大4岁,丙比乙小2岁,丁的岁数恰为甲与两岁数的平均数,问已与了谁大?相差几岁?在这个问题里,虽然知道了四位小朋友年龄之间的关系,但要想求出四位小朋…  相似文献   

11.
一、准备性练习解答相遇问题的关键在于求出两个物体的速度和.它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是“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距离”,显然,这是单一物体运动中基本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的发展.在教学“相遇问题”之前,应进行行程问题中三量关系的基本训练,为学习“相遇问题”作好铺垫.1.学校长方形操场的长是60米,宽40米.小明  相似文献   

12.
纵观历届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出现了一大批“相遇再行”型应用题,本文介绍简捷处理此类问题的公式解法,供同学们参考. 若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t小时相遇,相遇后两人各用原来速度继续前进,甲再走t_1小时到达A地,乙再走t_2小时到达B地,则t和t_1、t_1之间满足关系:t~2=t_1t2.  相似文献   

13.
用扩散联想分析应用题,主要包括:抓住题中的数量关系联想多个新的数量关系,交叉综合已知的两个或多个条件生发多个新的条件的联想,由问题联想多种求解的条件组合,解题经验的回忆等。下面举例说明。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车行到全程的3/7的地方与乙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30千  相似文献   

14.
为了不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我在复习课教学中遵循的宗旨是:“练习不在多,在于精”。下面以一道行程习题为例来说明。 题目:甲自西站,乙自东站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甲比乙多走108千米.相遇后甲经9小时到东站;乙经过16小时到西站.求甲、乙的速度和两站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解应用题时,通过巧妙地作图再配以精炼的语言帮助学生分析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寻求解题方法,效果较好。如:甲从A地到B地需10分钟,乙从B地到A地需15分钟,甲乙二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距中点150米处相遇,求A、B两地间距离。(某地升学试题)  相似文献   

16.
<正>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要依据.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通常有哪些呢?下面结合例题归纳出十类常见的等量关系,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第一类:相遇问题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甲(从A出发)所走的路程+乙(从B出发)所走的路程=A、B两地间的路程.在求解时,应注意灵活运用公式:路程=速度×时间.例1 A、B两地相距700千米,甲车从A出  相似文献   

17.
A、B两地相距125千米.甲、乙二人骑自行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丙骑摩托车每小时行63千米,与甲同时从A出发,在甲、乙之间来回穿梭(与乙相遇立即返回,与甲相遇也立即返回).  相似文献   

18.
题目甲、乙两人自A、B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相遇在距离A地8 km处,相遇后两人各自继续按原方向前进,分别到达A地和B地,立即返回,在离B地10 km处第二次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寻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等量关系隐含在题意中,由于思考角度不同,所找的等量关系也就不同。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大致有下面七种。一、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写出等量关系常见的数量关系有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的关系等。根据这些数量关系可直接写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例如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21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3.5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2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根据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  相似文献   

20.
有些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如果能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换个说法(改变叙述方式,但不改变题意),就能使隐蔽的量一目了然。从而找到解题的途径。例如:一项工程,甲、乙两个工程队合做8天可以完成。现由甲队先做5天,然后再由乙队接着做6天,共完成这项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