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史铁生的小说贯穿着他对人生苦难、价值信仰问题的思考。他的小说经常围绕着“残疾”命题展开,他从个人残疾的苦难中挣脱出来,在对个人命运的不断反思与追问中努力解答个体价值依靠问题,从而由“个体残疾”的思考上升到对人类存在、人性深处“广义残疾”的考察,并最终走向“过程神学”的阐扬。尽管他仍然面临着信仰的内在矛盾,但他的个性立场还是为我们对精神与信仰的反思及重建指出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2.
《永远的尹雪艳》是以揭示命运为主旨,具有现代寓言的外壳,蒸腾着浓烈的象征意义的小说。作者白先勇通过对处于时空和命运交叉作用下人的生存状态深度的把握和艺术的表现,显露了“欲望”和“命运”永远是人类无法摆脱掉的精神枷锁,折射出了白先勇对自己、同类、人类的理解和顿悟,表现出一种博大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3.
帕斯捷尔纳克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他将自己及其小说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对俄罗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考中。以往许多研究者把他的杰作《日瓦格医生》看成是一部知识分子命运史,而忽略了小说的俄罗斯独特性。该小说始终是与俄罗斯独特的文化和命运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陈染小说的私人性和非主流性决定了她小说的边缘性。而对“边缘”的固守,又使陈染的写作陷入狭隘和尴尬。尴尬之一“边缘”的命运:他乡是故乡。尴尬之二固守的结局:无处可逃。尴尬之三自我的期待:永远是不远。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作品中的时间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时间是小说叙述的最基本层面,又是小说形式中最尖端的操作项目,对时间的沉思是作家人生探索的最高层次。在缺乏具体时间认定的沈从文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叙事时间丰富而深刻的把握:对叙事时间的巧妙控制使《边城》的结构成为一个精美的“完型”,其中的人物体现出“自由意志”;其他小说中,时间成为命运的显现形态;“反复叙事”催生出“地志小说”;时间还是沈从文历史思考和生命体验的维度。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吴组缃以其融合北平作家和左翼学艺术风格的小说创作引起了坛的关注。吴组缃早期的小说创作对妇女的悲剧命运寄予深厚的同情,同时他以深刻的社会剖析意识,将时代社会变迁与人的生活处境的变动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吴组缃的现实主义创作为现代学史贡献了“量”少而“质”佳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7.
张琦 《学语文》2011,(3):46-47
一、命运之探问“人”之所以有别于自然界其他生物正是源于人的社会性,这就要求人的存在首先要有一个社会身份。叶圣陶小说在将话题引向对“女性命运”思考前.先将聚光灯对准了“人”的认识上。纵观叶圣陶小说。我们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女性形象很多都缺失自主的姓名权.  相似文献   

8.
李祝尧的小说从创作题材、叙述风格到语言特色都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这使他的小说不乏生活气息,并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他与大地的亲密关系,但由于作家笔力限制,他的小说同时受制于这种俯身大地的叙述姿态,使他的小说失去了对历史的深沉关照,对人物命运的形而上的思考,对现实的深度的反思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领袖,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以故乡为蓝本,构成了规模宏大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在这些诸多的家族小说中,大致可分为家族“发迹史”和家族“没落史”。整个作品贯穿了作家对生活与历史的深刻认识和高度概括,反映了作家对时代嬗变过程中家族命运的思考,有力说明旧式家族的没落是时代变革的必然结果。小说的表现手段异彩纷呈、新颖独特,是作者对一系列写作技巧精彩纯熟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寒夜》承载了特定时代下的巴金的情感,及他对生存在其中的人们的悲剧命运的深度思考,对巴金小说《寒夜》“灰色空间”的解读有助于对巴金创作“艺术断裂”问题的理解。小说创作时的时代环境、工作生活环境、巴金精神世界的苦闷是“灰色心态”产生的基础。《寒夜》里大量的文字和人物的心情显示了灰色的“存在”,巴金在《寒夜》里流露对知识、自由、胜利、制度、真爱等的质疑和否定,“灰色空间”的“存在”都隐含着强烈的“虚无”指向。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余华的小说创作从“先锋”到“世俗”的转型是耐人寻味的文学现象。余华从沉溺于叙事迷宫到用朴素的文字讲述中国人的生存苦难,从“无我”的“零度叙述”到“有我”的介入,从而使他的小说有了文学应有的力量和深度。但他又并非简单地“回归”传统,他小说的内核仍是对人的命运的寓言化表达。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一生是爱恨交织的一生。他痛心于国人的“瞒和骗”,批判他们麻木地追求“圆满”;但同时,他深爱着我们这个民族,他不愿看到国人悲苦的命运和民族前途的灰暗。因此,他在小说创作中有时使用“曲笔”去添加“圆满”。鲁迅对待“圆满”的矛盾心态,形成了他部分小说与杂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谈《苔丝》环境描写的诗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馨 《考试周刊》2007,7(28):15-16
哈代是英国十九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苔丝》是他“性格与环境"系列小说的典范。本文从该小说环境描写的诗化特征出发,探讨哈代小说的美学品格——自然环境具有象征暗示人物命运的作用;它能帮助读者了解主人公苔丝的心理;它能诠释作品主题。它永远不只是这个故事的背景。  相似文献   

14.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独特的作家,他独特的小说风格曾被誉为“废名风”。他在小说中建构了让“少数人流连忘返的桃园”。尤其是193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桥》更是别开生面之作。是“破天荒”的作品,是一部对传统小说文体反叛的作品。该小说重描写情景不重叙述故事.重生活情趣不重性格命运,重风景民俗不重社会背景。具有散文化的结构,诗的内蕴。  相似文献   

15.
王蒙小说的象征叙事主要从政治、社会和文化三个纬度,表达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与隐喻,展现他对社会与人性的深度观察,以及对人类普泛性哲理的形象化演绎。王蒙对小说象征叙事的青睐,源于他开放的艺术观念和对中外古今象征文学的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杨少衡的小说无论在思想蕴涵、题材选择方面,还是在表现技巧、语言提炼方面,都在不断寻求突破,几乎可以说是一篇一个样。而表现对人类命运的真切关注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则是他的作品始终不变的重要特色。他在强烈的自我意识中溶入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因此有较深刻的思想意蕴和较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简评文夕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夕小说塑的“二奶”女性形象在90年代的女性学中具有某种原创性。在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人们同心世界的开掘上,她的小说也显示出独特的视角与别样的深度。此外,夕小说的语言风格也值得评说。  相似文献   

18.
晓苏小说具有显而易见的喜剧性特征。其小说的喜剧性主要来自于作者诙谐的情节安排,幽默的叙述话语和带有反讽意味的人物命运设计。晓苏小说的喜剧性是他“有意思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必然结果。孔乙己的命运和他生活的那个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小说一开头就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活动场所,为展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提供了一个最理想的“活动舞台”。  相似文献   

20.
余华是当代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其创作风格多变,深受读者和评论界的关注。本文纵向梳理余华小说的主题内容,将其分为“人性恶”、温情“苦难”和“怪诞夸张”三个阶段,通过对其典型作品的分析,发现在余华小说纷繁芜杂风格巨变的叙述形式下,始终不变的是作者对人生命运问题的深深思考,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执若守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