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作态度论和创作思维论是苏轼文艺创作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作态度论方面,他从坚持个性独立出发,坚持自由创作;他还提出自成一家,标举创新精神。创作思维论方面,他的“静空”观、“游于物外”、灵感论等观点中,包孕着很多有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张之路走上儿童文学创作道路是偶然的,但他有丰富的阅读经验,有十年教师生涯给予他的丰厚生活积累,有此前成人文学创作的准备。所以他的书很多少年儿童都喜欢读,孩子们能从中得到很多益处。同时,他也喜欢少年儿童那种天真无邪的热情。因此,他对自己踏上儿童文学创作的道路一辈子不后悔。他的创作体会是:好的儿童文学创作比成人文学创作难度大,需要深入浅出;儿童文学一定要讲究故事性;要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关于幻想文学,他认为是儿童文学一种新的创作形态,值得提倡,但目前尚未形成公认的理论界定。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的近代作家中,芥川龙之介以创作高度凝练、蕴涵丰富的短篇小说著称。他选择短篇小说创作之路不是偶然的。深厚的日本传统文学修养,瞬间浓缩的理性人生观和苛求完美形式的艺术观,从根本上决定了他的创作道路。先天的不幸身世和后天的体弱多病等,也大大影响和制约了他的选择。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关联,使他最终选择了短篇小说,并取得了极高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4.
小说家余华在1985年以后,一直处在中国小说创作文体和观念实验的最前沿,他以自己一系列独到的小说作品而受到阅读和批评界的重视,甚至被视为新时期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但自从他的中篇《活着》发表后,其创作风格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自觉地颠覆了他此前创作的“先锋性”,而重新回到浩荡史诗般的现实主义洪流之中。本文将从余华《活着》创作前与后的对比中,来具体考察余华创作道路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李贺诗歌中的通感、幻觉和高峰体验王玉民唐人李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别出心裁的创作手法和新颖的创作风格,在唐代,也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坛上独树一帜。同时,他又是一个历来有争议的,不易为人接受和理解的诗人。他诗歌中那些虚...  相似文献   

6.
废名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小说家。他的创作不但不事依傍,独立走自己的路,开辟自己的艺术境界,而且他总是不断地突破和刷新自己,追求和实现新的创造。他变化中国古典文学的诗来写新小说,又化用散文的哲思建构小说的架子,同时把小说诗化和散文化,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叙事形式,打破了原有的框架,拓宽了文体的疆域,丰富了小说艺术的表现手法,尤其在创作后期用接近现实的自然状态的笔触,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叙述结构,建构了新的小说审美境界,形成了一种新的小说体式,即散文化小说。。其小说文体的实验性和超前性,影响了中国许多作家的创作,为中国新文学作出他独到的贡献。但对于他这种创作上的转变,学术界很少论及,本文从叙事角度对废名散文化小说创作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余光中是台湾当代文坛的著名的多栖作家,他以其独特的散文创作理念指导着他的散文创作,对台湾文坛乃至整个华语世界的散文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试图从其散文创作理念出发,探讨余光中独特的散文理论、对台湾散文的创新以及其散文创作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福建小说创作中,邓韶征的作品极具风格特色。他的小说创作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对社会对人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忱和关注,折射出作者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文章从一个侧面入手,对他的作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深度把握,进而探求小说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是中国词坛大家,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他创作态度的严肃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他“语拙意则真”的创作主张更是了解得不够深入细致。从史的角度并结合辛弃疾的某些农村词我们不难看出他反对矫情,主张情真语真的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的生存是为了创作,他的创作就是他的生活。他的生活与创作是一个整体,他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他的孤独、漂泊、恐惧、焦虑在作品中得到了真实的反映。由于卡夫卡的心态代表了当代西方人的生存境遇,所以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相似文献   

11.
“他传”,是作者叙述他人生平的一种文类。考察林语堂的他传文创作,有着强烈的“述志”倾向。概言之,这种“述志”倾向,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就他传理论而言,林语堂极为强调“个人笔调”。同时,他还倡导他传文创作应多采用“轶事”,使用“描写”手法,且应入“幽默”进“他传”。其二,就他传之创作缘起而言,林语堂的他传文创作主要是基于一种喜爱,又或者说是一种自娱自乐。其三,就他传传主之形象塑造而言,林语堂笔下的他传传主们大都符合他对“理想个人”的设想——“充满性灵有趣的个人”。  相似文献   

12.
费洛伊德一生中虽未出版过一部正式的美学专,但他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考察艺术与学,在他的许多述中,他总是力图使心理学与美学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他的美学观点与我国的论有诸多相通之处。费氏的无意识、梦幻和自由联想学说开阔了作家的视野、丰富了创作技巧;他的精神分析法、三部人格说对学创作和学批评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他的创作动因,即原欲理论和俄狄浦斯情结则是失之偏颇的。他用原欲理论来分析一切美学现象,解释一切创作活动,实际上把艺创作简单化、片面化、庸俗化了。  相似文献   

13.
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创作尤以短篇小说而著称。在他创作的400多篇小说中,写儿童的小说尽管只占他创作的一小部分,但是从中可以体现出契诃夫的现实主义风格。在作者的笔下,儿童小说常常闪耀着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对人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对儿童心理的深刻  相似文献   

14.
刚被人初识是因为《终极三国》中的曹操,再一次相见他发行了全创作专辑《同种异类》,他是演员,更是创作音乐人,在Easy摄影棚听他述说这些瞬间。  相似文献   

15.
本主要介绍越南大诗豪阮攸的生平和他的代表作《金云翘传》,对他这部作品在创作思想和创作艺术上取得的杰出成就,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与评论。  相似文献   

16.
黄庭坚作为封建士大夫,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的诗、词、文学理论虽然无可避免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烙印,但他早期的创作缘于学习杜甫、柳永,晚年又深受苏武的影响,所以创作风格上又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后期的创作又充分显示出他的不满现实,希望超脱尘俗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7.
扬雄是西汉末年名的学家、思想家和语言学家。他的学创作体裁多样,其中成就最为显的是辞赋。章试从扬雄各个不同时期的辞赋创作入手,结合他的创作背景和人生哲学,对其学思想中的本儒兼道的特点予以疏说。  相似文献   

18.
刘禹锡的乐府诗在他的诗改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独特的一生中,作为诗人,他的乐府诗创作吸收了民间诗歌的特点和风格;在继承前人相关的艺术成果的基础上,他以个人特有的艺术修养和学才能,在中唐的诗歌的创作中而卓然成为一家。  相似文献   

19.
在黔东文坛,中青年作家代表之一的完班代摆,以充满文体自觉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写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毋庸置疑,对他创作的可能探究和分析,有利于相处同一地域的我们看到他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于我们也许有益的借鉴意义;看到他作品中存在的,也许是我们所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完班代摆作品入手,并试图从创作普通性的高度,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福建小说创作中,邓韶征的作品极具风格特色。他的小说创作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对社会对人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忱和关注,折射出作者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文章从一个侧面入手,对他的作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深度把握,进而探求小说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