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冠冕的演变□潘庆冠,是古代一般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古时男子20岁举行冠礼以后,冠就成了标志着已经成人的常服。所以,公开场合都要戴冠。该戴而不戴是属非礼的。如:《左传·哀公十五年》中记述了卫国内乱,子路系冠的缨被人砍断。在此生命攸关的危急时刻,子路...  相似文献   

2.
1983年初,南京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对南京浦口营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清理发掘时,在编号为M32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件珍贵的文物:一尊人面陶塑像。该人面像高9.8厘米,陶质,胎细质硬,外表光滑,空腔。人面像面部轮廓近似长方形,前额宽平;眼睛深凹,狭长微弯曲,眼眶粗大;鼻梁挺直,鼻翼肥大,鼻尖隆起,鼻孔线圆;耳轮宽厚;嘴巴张开,并变形呈梯形,后厚;下顿明显向外延伸呈梯形。人面像头戴冠,冠上浅刻纹饰,冠角正反两面均穿小孔,顶部楼空。这些小孔可能是当时用来插羽毛或茅草的,这样更能给人以威严神秘之感。该塑像是以6000…  相似文献   

3.
学术与书院     
杨纯 《华夏文化》2002,(1):52-54
何为学术?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真理也;术也者,取发明之真理而致用也。”蔡元培也曾说:“学术可分为二个名词。学为学程,术为应用。”又言:“纯粹的科学与哲学就是学。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借学为基本。”  相似文献   

4.
秀山,她素有“秀甲南滇”之誉,是我省重点物保护单位和省级名胜风景区。山上古坊耸峙、古刹参错、柏木荫翳,积翠凝香、她是一片碧绿的天地,又是一个无暑的清凉世界。山上琳琅满目的匾额楹联,构成匾山联海的独特景观,她不愧是“冠冕南川”的化名山。  相似文献   

5.
释“胜”     
《山海经》中说西王母“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胜”是什么?一直存有争议。而弄清这一点,则是诠释、认证西王母文化内含的关键所在。汉及汉代以来,对“胜”主要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发饰,一说是织机上的构件。说“胜”是指古代盛妆妇女头上的首饰,名叫“华(花)胜”,出自汉代刘熙的解释。刘熙《释名·释首饰》说:“华胜:华,像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唐人颜师古《汉书·司马相如传·注》:“胜,妇人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又叫“玉胜”、“金胜”,还有称“织胜”的。山东武梁祠汉…  相似文献   

6.
宋蕾 《华夏文化》2008,(1):50-51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养蚕、缫丝、织绸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史记》中有“嫘祖始蚕”一句,据说黄帝娶嫘祖为妻,是她发明了养蚕。其实,同世界上其他许多伟大的发明一样,丝绸的发明不可能是一人所为,而是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史记》所说的“嫘祖养蚕取丝”是把嫘祖当成古代劳动妇女的化身。“嫘”这个汉字从丝,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的成年礼──成长的界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的成年礼成长的界标□钟年许多社会在其成员达到成熟年龄时要举行相关的仪式,这就是成年礼或叫成人礼。在中国古代,男子的成年礼叫冠礼,女子的叫笄礼。《礼记·乐记》:“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郑玄注:“男二十冠,女许嫁而笄,成人之礼。”男子在20岁...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拥有历史悠久、风格多元的灿烂舞蹈文化。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陶盆,向我们展示了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先民们戴着尾饰走向一致的、舞姿整齐的集体歌舞场景。内蒙的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广西的花山岩画、云南的沧源岩画、新疆的呼图壁岩画、宁夏的贺兰山岩画等,描述了人类在求生存图发展的艰苦历程中留下的种种历史印迹,其中也包含了创造和发展舞蹈艺术的轨迹;比如先民为获取生活资料进行狩猎等劳动而产生的模拟鸟兽舞,这类舞蹈既是劳动生活的反映,又有图腾崇拜的遗迹。直到今天中国各地还有数不清的拟鸟兽舞,如狮舞…  相似文献   

9.
正在《全唐诗》的五万余首诗中,大凡自然界的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无不囊括殆尽,即使"鹪鹩"这种小鸟也能在《全唐诗》中找到它的影子。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在其著名散文《游褒禅山记》中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早在先秦时期,上古先民们就已经  相似文献   

10.
顾关元 《寻根》2002,(5):108-109
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它的发明是古代的一件大事,对推动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说》日:“车,舆轮之总名也。”段注:“车,以人所居,故《考工记》日:‘舆人为车。’‘车,舍也,行所处若屋舍也。”传说,车最初为黄帝所造,少吴时用牛来牵引,至禹时才开始由奚仲改用马来牵引。《吕氏春秋》及《山海经》等古籍又有车是由夏代的奚仲父子发明之说,其实奚仲父子只是对原来的车作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11.
《寻根》2017,(6)
<正>《老学庵笔记》卷二:"靖康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幡、灯球、竞渡、艾虎、云月之类,花则桃、杏、荷花、菊花、梅花皆并为一景,谓之一年景。靖康纪元果止一年,盖服妖也。"所谓"服妖",不过是历来变乱之后一种无可奈何的"反思",通常诿过于原本无辜的微物,同书卷三提到的妇人鞋之"错到底"、竹骨扇之"不彻头",也是这一类。其实,所举诸物并不仅仅风行于靖康初,也不仅止于京师,却多是贯  相似文献   

12.
引论人类从遥远的原始时期,即所谓茹毛饮血的年代开始,就在衣禽兽之羽皮的同时,学会使用带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服饰逐步完善,当上衣下裳的形制得到确立时,带子更成为男女服饰不可分割的部分。所谓“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时代固不可考;但从殷墟出土的材料也足以证明,带饰还在衣裳之外,同冠冕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至于周代,  相似文献   

13.
史姓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红利  孙周勇 《寻根》2002,(2):56-60
史姓可谓中国最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商周时期的甲骨“史”字上部象形为捕捉鸟兽的长柄网子,下部为一只手的形状。可见,“史”的本意是指那些管理狩猎或记录猎获物的人。后来,“史”逐渐演变为专指记录国家大事、管理宫中典籍的人。职官制度确立之时,“史”的涵义进一步狭隘化为“史官”之意。中国历代都有史官之职,史姓正是中国姓氏制度形成时期“以官为氏”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在历史上特别是隋唐时期。  相似文献   

14.
汉字起源标志着中国文明的开始。汉字起源于什么时代?本文拟从两个方面试作探讨。一、传说中的文字起源年代早在战国时代,中国就流传着仓颉造字的传说。《吕氏春秋·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许慎《说文解字·叙》曰:“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相似文献   

15.
励双杰 《寻根》2005,(2):79-83
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我国北宋庆历年间布衣毕异发明了泥活字,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泥活字也是第一个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在他之后,据张秀民先生《中国活字印刷史》考证,宋代的周必大、元初杨古以及清乾隆间吕抚、道光时李瑶、翟金生等,均制造或使用过泥活字印刷。世事沧桑,迭经荣悴,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极重农事,与之相关的礼仪颇多,先农坛即是为祭把农耕文化的创始者神农氏而设。关于神农氏,旧有种种解说,历代先农坛之制亦不尽相同。兹就有关史料略加考述,以明其演变之迹。一、神农氏与炎帝就现存典籍来看,有关神农氏的记载不算很早。《孟子·胜文公上》谈到:“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膛。”《周易·系辞下》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现象于天,俯则现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署,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  相似文献   

17.
千古之谜殷人是否横渡了太平洋?□嵇立群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以自已的聪明才智发明了独木舟和筏子,后来又发明了舟船。他们先是小心翼翼地沿岸航行,以后又逐岛跃进,到后来,他们越来越勇敢地远离海岸,航行到广阔无际的海洋。我们的先人跨越海洋,辗转迁徙,同时也...  相似文献   

18.
陈智勇 《寻根》2002,(6):8-13
人类在适应和控制自然环境的进程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一项成果便是宫室台榭的发明。这些建筑形式的出现,不仅大大增强了人们对自然的适应和控制能力,而且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现象,有着很深的文化意蕴。其中,作为先秦时期人们建筑生活中的“台”,即具有这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旧论两汉蜀学者,咸谓文翁兴教,英伟挺生,迄东京而大昌。然蜀学之兴,由来尚矣,非自文翁始也。《汉书》载文翁事迹,同见常璩《蜀志》,正相互发明,近人又多横议,兹析为五事叙之。本传云:“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爱好...  相似文献   

20.
董建辉 《寻根》2005,(4):76-83
福建土楼,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客家人发明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建筑模式,殊不知在闽南人居住的传统区域,如漳州的漳浦、华安、云霄、漳平等县境内,也都可见到这类由泥土版筑成的夯土建筑。其中,有“土楼之王”美誉的华安二宜楼便是闽南土楼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