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新闻耐读     
今天,我们在努力让新闻报道简洁、明快、可读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了新闻报道的耐读性。纸质媒体只有增强报道的耐读性,受众停留在报纸上的时间才多,对媒体的关注度、忠诚度才会提高,报纸的注意力资源才会充分开发。围绕如何让新闻报道耐读的问题,常德日报、常德晚报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李健  戴华 《军事记者》2008,(2):19-20
新闻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使不同形式的媒介在各显神通拼抢受众的同时,也不断兼收并蓄,互相取长补短。在传播形式和表现技能方面,网络、广播、电视和纸质媒体之间相互借鉴成功经验,不断有嫁接合成的“混血儿”出现,令受众耳目一新。其中,现场报道就是纸质媒体借鉴电视直播的产物。它把电视的直观、形象、逼真的视觉效果移植到文字报道中,使纸质媒体的现场感、表现力和可读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张永刚  翟树卿 《传媒》2011,(12):59-60
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媒体终端,受众获取信息渠道和阅读时间呈现出多样化和碎片化特点,纸质媒体的受众也出现了明显的分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人们信息交互、价值共享以及文化共通的重要形式。近些年来,新闻从业者就新闻报道的样式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样式出现了。本文将从新闻文化的视角,结合受众心理,从新闻价值与受众需要的结合、新闻的日常性拓展、多样化的新闻报道是大众文化的重要构件、新闻报道多样化改革丰富了受众对新闻文化内涵认知四个层面对新闻报道多样化的改革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陈增伟 《东南传播》2023,(12):56-58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凭借内容新、速度快、形式灵活、互动性强等特质,成为受众新宠。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今天,主流媒体能否通过这种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高质量新闻宣传,值得每一位媒体从业者思考。县级融媒体中心肩负着新闻宣传“最后一公里”重任,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阶段,用好短视频形式实现新闻报道的高质量传播,值得县级融媒体中心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在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报纸消亡论的论调层出不穷,当下纸质媒体阅读受众的流失,广告主投放广告载体的转移,使报纸媒介的生存愈加艰难。但报纸依然存在着,网络时代关于报纸前途的论断是:活的是报,死的是纸。当新的传媒形式出现之后,传统媒介形式往往不会消亡,而是不断的改革和适应继续存在。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中求得生存,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媒体就必须整合和转型原有的媒体经营形式,形式上数字化的同时注重报纸内容上的质量成为未来报纸媒体的发展趋势。本文以《纽约时报》的成功转型为例,从具体案例入手,旨在为纸质媒体的转型提供一些建议,探讨纸质媒体在新媒介环境下的发展趋势以及应对新媒介环境下竞争激烈报纸媒体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7.
赵玉芳  刘桔 《新闻世界》2014,(7):358-359
随着网络的普及,一些传媒集团都在推行改革和创新,不断细分受众市场,而地方电视台的改革举步维艰,特别是新闻报道。本文以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为例进行分析,探析地方电视台新闻报道的特点,并从新闻报道内容来解析地方台媒体固化了的新闻报道模式,让新闻报道回归到新闻本位的理念中来。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传播不断加快,传播方式日趋多样,人们对国际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纸质媒体对国际新交际新闻的报道内容越来越拿面,受众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如何把读最关注的信息传递出来,日益成为纸质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省级党报的湖北日报,加强了对国际新闻报道尤其是重大突发国际新闻报道的研究,形成了大事大处理,大处理有大特色的报道风格。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是指以互联网、手机媒体(手机报、手机短信)、户外媒体(分众传媒等)、移动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概念。新媒体信息的传播主要依靠新闻报道,相比于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更加多样化,时效性更强,与受众的互动性更明显,受众,尤其是年轻的受众,更加青睐于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对于  相似文献   

10.
赛事类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的预测及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远 《编辑之友》2010,(5):62-63
所谓赛事类预测型体育新闻深度报道,重在分析比赛的一般规律与各种背景,预测比赛的动向和结果,揭示参赛者可能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换言之,即对比赛赛前情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透视和剖析,提炼更深层次的体育理念和精神,对读者进行更为专业的指导,使其产生心灵的感动和震撼.[1]因此,这是一种独具魅力、颇受广大受众喜爱的新闻报道形式.它大量进行赛前的设置,吸引受众的关注,提高受众观看赛事的热情,从而拓展了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的发展空间,同时扩大了体育赛事的影响力,促进了体育竞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这是一个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新媒体的异军突起,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手机、互联网的兴起,极大改变了中国的传播生态。与传统纸质媒体"一对多"的单向传播方式不同,网络媒体实现了媒体与受众、受众之间的交互传播。在新媒体的包围和冲击下,传统纸质媒体如何突围,已成为事关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纸质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加速融合化发展,成为传统纸质媒体数字化、网络化、移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记者亲身经历所撰写的新闻报道颇为盛行,其真实可感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表述大受读者和观众的欢迎,亲历式报道也由此成为媒体成功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武器。 亲历式报道因将新闻事实以一种原生态的形式呈现给受众,而使受众对这种新闻报道样式倍感亲切和自然。  相似文献   

13.
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既是加强有效宣传的要求,是充分考虑受众需求的体现,同时也是媒体提高报道水平,提升媒体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媒体激烈竞争的环境中,部分媒体一味追逐受众、迎合受众低俗趣味的行为使新闻报道从亲和走向了媚俗,不仅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对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纸质媒体跻身电子媒体的一种新探索,有“第五媒体”之称的手机报一经推出便备受关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一直在内容上默默无声的手机报利用自己快速便捷的特性为受众提供了及时的新闻报道,开辟了突发性危机事件发生后广大受众获取进展信息的新渠道。本文将以《抗震救灾手机报》为例,试述“第五媒体”手机报在突发性危机事件中的功能特征及尚待进一步开发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媒体融合发展环境下,Vlog得到大众的关注和应用。从个人日常记录到新闻报道,越来越多的内容生产者加入其中。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下,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Vlog频繁发布,这一具有强烈个性的新媒体新闻报道形式,不仅让受众快速、全面、有效地了解了新闻事实,更为新闻报道注入了新能量。本文将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闻报道为例,探讨Vlog新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主题宣传是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是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来临,主题在内容载体和报道形式方面发生了深度变革,解析这些变革的表象与内涵,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把握受众需求,做好主题宣传,更好发挥重要党报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途径、手段、速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受众的新闻资讯接收习惯、渠道也随之改变,新闻报道必须抓住这一重要发展机遇,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实现创新和变革,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针对融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创新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认为新闻报道的发展离不开理念、内容、形式、手段、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如今,电视日益成为强势媒体。因此,一些纸质媒体的记者认为平面媒体与电视相比,存在“先天不足”,无法与其竞争。纸质媒体的记者抓热点问题报道、事件性新闻报道,无法吸引读者关注。其实,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固然,电视有其形声并茂得天独厚的优势。纸质媒体也具有可收藏、可复次阅读等优势,记者如能掌握目击式新闻写作技巧,使笔下生“画”出“声”,就同样能吸引受众的眼球。目击式新闻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我国新闻界出现后,并没有得到业界的重视,一些受传统报道理念影响较深的业界和学界“权威人士”,甚至对现场新闻(目击式新闻)的概念提出…  相似文献   

19.
薛净 《新闻世界》2010,(9):57-58
我国的科技报道对受众的关注度不够,在语言和内容上也有一定的欠缺和不足,这些都造成了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不足,也影响了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媒体在传播报道科技新闻对要做好对自身的定位,做好受众分析,从业者要增强自身的科技知识修养;科技报道的语言要平实,贴近受众,版面也应简单生动。增强科技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有利于增强媒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杨洋 《中国广播》2008,(8):37-39
好的新闻报道形式、制作精良的节目总是能赢得受众。广播借鉴相关媒体的形式甚至是其他艺术门类的特点取长补短,实现自我突破,做卅好听,耐听,听众喜爱的节日才能保持不断进步?用“讲故事”的方式制作新闻报道,就是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