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信息     
莫高窟最早的洞窟建于何时莫高窟第268、272、275三窟是公认的莫高窟现存最早的洞窟,70年代末,敦煌文物研究所的考古学家断定其时代为北凉。宿白先生在《敦煌莫高窟现存早期洞窟的年代问题》(载香港《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20卷)中提出不同的看法。如果把莫高窟的三个早期洞窟与云冈石窟相比,其窟室形制、造像题材、壁面布局等方面只能对比到云冈第二期的7、8窟,比较合适的应是9—13窟,考虑到敦煌272窟的方形窟室和第275窟绘塑中的汉式建筑细部,似乎再晚一些更恰当。平城业为  相似文献   

2.
青年书法家曾来德在成都举办书法展览三个系列,是他多年探索的总结性成果,其审美特征十分突出,时代意义不容忽视。曾氏书法显示了其创造的主体性和对于传统书法创造的自觉性,这种生成于传统之上而又超越传统的书风有可能使它站在时代的前沿,从而确立自身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富学 《家教指南》2023,(4):187-199
敦煌莫高窟第61窟被多数学者认定为西夏窟,主要依据在于该窟出现有夏汉合璧僧人题记和西夏装僧人画像。学术界存在一种误解,认为西夏文在元代基本不再使用,其实,不管是黑水城还是他地,西夏文相当流行,真正意义上的《西夏文大藏经》的首次刊刻与其后反复印制都是在元代完成的。按照西夏规定,西夏文地位在其他文字之上,而莫高窟第61窟榜题的汉文写于西夏文之前,与西夏文“特重”的情况相反;从黄道十二宫中处女座与人马座来看,不具西夏服饰特点,却有元代特色;甬道南壁的龙纹,与中原、西夏的温驯风格差别很大,却接近西亚、回鹘的凶猛风格,当与元代色目人大量入居敦煌有关。尤为重要的是,西夏助缘僧像覆盖于蒙古文题记之上,可作为铁证,证明莫高窟第61窟甬道壁画为元代之物。  相似文献   

4.
敦煌石窟晚期背光研究卢秀文本文所说晚期指的是敦煌石窟艺术中五代—宋、回鹘—西夏、元三个时期。其背光在类型及图案上均有变化,各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本文拟在调查洞窟的基础上,对晚期的背光进行探讨,①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教。背光类型及其纹饰莫高窟晚期背光,从...  相似文献   

5.
三件莫高窟洞窟营造文书述略马德一《李庭光碑》及其年代唐朝时代的敦煌莫高窟营造史上,活跃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陇西李氏。他们不仅在莫高窟留下了象332、148等这样在内容和艺术等方面有代表性的大型洞窟,也为我们保存了有关莫高窟营造历史的宝贵资料,如已广为...  相似文献   

6.
由于《诗经》中的诗篇产生的地域不同,所以《诗经》中有不少题目相同的诗。如《秦风·无衣》与《唐风·无衣》,《邶风·柏舟》与《鄘风·柏舟》,《齐风·甫田》与《小雅·甫田》,《秦风·黄鸟》与《小雅·黄鸟》,《唐风·杕杜》与《小雅·杕杜》,《邶风·谷风》与《小雅·谷风》。还有一些三篇同名的,如《王风》《郑风》《唐风》中都有《扬之水》,《郑风》《唐风》《桧风》中都有《羔裘》。因此,我们在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时,要把篇名标注清楚,以便读者核对。  相似文献   

7.
诗论自然作为一种审美风格,既是浑然天成,不矫不饰,又是文采与技巧的产物,也是超越于文采与技巧之上的,是高超的创作技巧与文辞的精心修饰的统一。中国古代,无论诗论家还是创作者都认为自然天成之风格与人为技巧二者是共存的,它们并不相互排斥,具有相互容纳互为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莫高窟第285窟南壁故事画中的持麈人物是莫高窟历代洞窟中最早的持麈人物图像。本文论述第285窟南壁故事画中两次出现持麈人物的意义与内涵,并指出由第285窟持麈人物所体现出来的南朝传入北方的文人意识,是此前莫高窟壁画中所没有的,第285窟麈尾的形制特点也反映了时代风格的变迁和南北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调侃本为一种语言修辞,是用言辞达到逗乐、调笑的目的。中国近现代以来,调侃在文人创作中的使用频率增多,并逐渐形成与滑稽、幽默、讽刺相似又独立的审美趣味,尤其在当代文学中获得了彰显。如今,大众文化蓬勃兴起的背景下,调侃之风愈演愈烈,已经成了流行文化、大众文化所共同追求的一种美学风格。本文意在对其作美学上的考察:一是梳理源流;二是在与同类范畴的比较中见异同;三是分析其现代性特征;最后,反思其在泛娱乐时代的危机。  相似文献   

10.
车进 《华章》2011,(33)
中国装饰艺术整合了时代的技术水平和审美情趣,它已远远超越了修饰或粉饰的表面价值,其深层意义就是所谓民族文化之风格与特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通过《论语》中丰富的心理学内容的分析,探讨其对现代教育的启迪作用。主要例举《论语》中孔子切近伦常日用的事例,揭示它立足于教育教学规律之上,有超越时代、超越阶级、超越民族的普适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通过《论语》中丰富的心理学内容的分析,探讨其对现代教育的启迪作用。主要例举《论语》中孔子切近伦常日用的事例,揭示它立足于教育教学规律之上,有超越时代、超越阶级、超越民族的普适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佐良先生的译作《谈读书》一篇成功实现原作的内容与形式的再现,准确把握住原作的整体风格,恰倒好处地再现原作的艺术风貌,真正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与再现能力更是一种跨越语言之上的智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20世纪是世界风云变幻、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坚持以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社会的发展目标,提出自己的建国主张,使社会主义成为一个世纪来中国发展的主线。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以各自独特的理论风格和创新精神,反映着时代的要求,实现着对前人的超越,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展示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西方学术界在研究中国近代史中使用了三种基本模式,即“冲击—回应”、“传统—近代”和“帝国主义”模式。其前提建立在西方是先进楷模,其内部存在着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的假设之上。他们认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西方道路就是全世界所走的道路,中国只有全盘西化才能走向现代化。三种模式的核心就是西方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6.
敦煌由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背景形成敦煌佛教艺术浓厚的地方.审美情趣以及多变的时代风格。它虽然取材于佛经的一种艺术,但是它的审美意识并不单纯地取决于佛教教义。莫高窟开凿之前,敦煌经过两汉、三国、西晋、前凉(前111年——366年)近五个世纪的经营,汉民族的文化在这里生根成长,到五凉之世(301——438年)开花结果,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河西文化。敦煌艺术就产生于这种历史背景下,植根于这片文化沃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曲目众多,广博精深,每一首都深深的打下了中华民族的烙印,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由此,本文将以“中国风”为切入点,对中国钢琴作品独有的特征,其音乐曲式、风格特点和中国风格作品的演奏技巧三方面入手,以多首广为流传的优秀作品为例,探讨如何正确、形象的演绎中国风格钢琴作品,从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彰显中国风给予钢琴作品别有洞天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深入挖掘本土音乐资源,打造科尔沁风格特色音乐,弘扬地域音乐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2014年9月19日至21日,由内蒙古音乐家协会、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共同主办的"共性与特色、传承与创新"——科尔沁风格音乐创作研讨会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科尔沁风格原创作品音乐会、学术讨论、传统音乐釆风三个板块构成。来自北京、台湾、呼和浩特等地的多位区内外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音乐会及采风概况9月19日晚,以"共性与特色、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科尔沁原  相似文献   

19.
唐诗全面记载了唐人击鞠的器材、场地、规则和比赛场景,其翔实程度甚至超越了同期的史料、笔记记载。以初盛中晚的时代分期为观照,这些诗的风格呈现出由冷静淡漠向热烈奔放的转变,既体现出初盛唐时期积极创业、奋发图强、戒奢远佞、适度享乐的时代主旋律,也说明击鞠在中晚唐时期已成为人们展示才干、宣泄热情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唐人特有的尚武精神和青春激荡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0.
律寺制度视野:9至10世纪莫高窟石窟寺经变画布局初探梅林一、9、10世纪莫高窟石窟寺经变画布局的抽象模式吐蕃治辖中期(约9世纪初),莫高窟的经变题材开始增多,驯至晚期,尤为繁伙,阑入归义军时代,新的经变题材仍然不断进入洞窟。纵观9至10世纪,莫高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