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常规管理工作的实况是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一面镜子.如果走进一所学校,我们看到了地面上的"漂浮物"、停放不齐的自行车、混乱的就餐秩序和不安静的自习;听到的是吵闹喧哗的声音和不文明的谈吐,我们就会对这所学校的德育工作留下不好的印象.因为类似上述的常规"小事",恰恰就是一所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种外在表现.近两年,我校以学生常规管理为抓手,细处着眼,严字当头,走上了一条德育实效的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多元化价值并存的时代,传统的学校德育却仍在按照一种所谓的理想模式在灌输德育理论,采取强调单纯的道德知识灌输或单纯的道德行为训练的“说服式”和“管教式”的德育模式,由于它不重视品德内化过程,所以弊端多多,德育实效差。通过品德内化,就能较好地引起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新需要和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从而能更好的提高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德育工作是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本文针对生活德育,在德育内容、方式以及价值三方面展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品德教学中"生活德育"的实践与探索,将陶先生的这一理念丰富化,为当前的德育工作提供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将德育与儿童生活有机融合,并让其成为能够改变、改善儿童生活的"因子",是学校德育研究与品德课程研究共同关注的话题。要改变学校德育碎片化的现状,需要以"生活德育"为核心理念,并建构以"学生"为主体,"品德课堂"和"主题活动"为两翼,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有效结合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学校德育工作低效,出现了教学和德育脱节、学习与行为不一致的状况。究其原因,在于在德育这个最需要唤醒主体自觉的领域里,却无视学生的主体自觉,从而导致对道德需要和道德情感体验的轻视,导致德育目标和要求与学生品德心理实际的背离,加剧了学生对德育的顽强的疏远性。不研究学生品德的内化规律,不注重发扬学生的内省精神,学生的精神动力系统因此而沉睡,是造成学校德育工作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朱莲萍 《现代教学》2013,(10):50-51
德育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坚持这个原则,一切从这个原则出发,学校德育就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我校努力以人的成长为核心构建起多元德育课程体系,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一、丰富德育隐性课程《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十分明确地提出"激活所有学科的德育内涵",这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中的隐性课程,是达成学校德育目标的重要渠道,也是与我们全体教师直接相关的艰巨任务。课堂是学校实施"两纲"教育的主渠道,我们要  相似文献   

7.
《四川教育》2012,(5):44
提出"德育效能"这个词汇,是认可德育自身是一种运动状态,与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不能分离。学校德育不能剥离社会德育成为一方"孤岛",需要介入基于社会、基于时代的元素。当然,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尤其是从"政治课"演化而来的"品德与社会"课。怎样建设德育的主阵地,怎样立足德育效能指标,探寻具有时代特征的德育实效?本期,我们选编了两篇相关文章,以期激发德育研究者致力于德育效能及其指标的探究热情。因为"德育效能,决定着未来人才的价值取向,关系到未来民族的主体素质,现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职校德育内容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的实质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我国社会正从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处于这一转型期的职业学校,应该根据新的社会发展模式赋予德育新的意义。明确学校德育功能,探索新的内容,应用有效措施,以达到学校德育的提升。一、明确功能,增强德育的紧迫性社会转型期的职业学校德育功能,应该从政治、文化和社会性层面得到体现。首先,学校德育的政治功能要加强和提升,学校德育的政治功能是指导学生政治行为的最基本功能。学校德育规定了学生的政治倾向和政治理念,成为一种内化了的政治行为规范,影响着学生对政治…  相似文献   

9.
《上海教育》2012,(21):11
2012年7月1日,上海市教委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共同面向媒体发布了2011年度"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结果,依据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身心健康指数和跨年度进步指数十个标准,对上海中小学生的学业质量做了一次全方位的符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绿色体检"。从去年10月率先构建"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学业质量监测",到11月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签约"建立绿色指标体系"合作项目,再到今年7月首次发布绿色指标监测结果,上海改革创新学业质量评价制度的步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育》2012,(14):11
2012年7月1日,上海市教委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共同面向媒体发布了2011年度"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结果,依据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身心健康指数和跨年度进步指数十个标准,对上海中小学生的学业质量做了一次全方位的符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绿色体检"。从去年10月率先构建"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学业质量监测",到11月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签约"建立绿色指标体系"合作项目,再到今年7月首次发布绿色指标监测结果,上海改革创新学业质量评价制度的步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综合素质的测评,是促进学生在思想、政治和品德方面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在素质教育具体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评价的准确性,促进学生自觉按照学校德育目标的要求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根据《舟山航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德育的源头。学校德育应该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基于学校德育的现状,我校从三个方面着手构建新型德育观:德育内容"实"起来;校园生活"动"起来;校园环境"美"起来。在学生的生活中,时时刻刻融入德育。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品德发展是在生活中自主建构形成的,学校生活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方面,对于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其自身的德性决定了这种影响的方向,道德的学校生活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校德育的作用,而不道德的学校生活则极大地限制了学校德育功能的发挥,对学校德育产生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品德发展是在生活中自主建构形成的,学校生活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方面,对于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其自身的德性决定了这种影响的方向,道德的学校生活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校德育的作用,而不道德的学校生活则极大地限制了学校德育功能的发挥,对学校德育产生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如何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新时期对德育工作的挑战。为此,根据本校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了以"五变"为主题的德育工作,取得显著的实效。一、丰富德育内容,变"单一型"为"复合型"德育的生命,在于追求和弘扬真、善、美。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关乎德育工作效果,我校将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确定为:1.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深入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胡乃璋  张栓宝 《中国德育》2004,(11):69-70,76
近年来,我们就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适应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反复探索,不断实践,初步形成一整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管理模式,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一、与时俱进。确立正确先进的德育理念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校紧密结合社会生活现实,学习借鉴先进的德育思想理论,确立了“以人为本,育人为先,打实基础,着眼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汪文刚 《班主任》2005,(12):11-11
学校德育过程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学生的活动,把一定社会的品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品德的过程.学校德育过程由教师、学生、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这4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它们之间又存在各种矛盾关系.在学校德育过程的诸多矛盾中,有一对主要矛盾,就是教师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如果我们在学校的德育过程中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并且不断地将教师(社会或学校)所要求的品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对于我们完成德育任务将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重要体现,抓好习惯养成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有效手段。为此,我校将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抓制度完善,落实对学生的行为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养成教育必须以制度为依托。我校制定了《宣化县第二中学教师行为规范》,要求教师以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学生,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校教育“以德为先”已成共识,基于对现存学校德育教育的反思和对人生命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一种超越于传统德育即过分强调规范、模式的工具形态德育已悄然地向强调个性、关注学生精神需求、尊重生命的生命形态德育转化。  相似文献   

20.
道德认知能力是个体形成道德概念、应用已有知识进行道德分析与判断的基础 ,是个体品德行为的先导。当代各国学校德育普遍重视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 ,而我国学校德育却存在着对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忽视。加强对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当前学校德育的基点。教师的德育能力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 ,高师院校在教育改革中应注重对师范生进行现代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教育 ,使之具备初步的德育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