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数学本体性知识的构建是数学素养培养的基础,需要高师院校在调整数学课程设置,转变教学思想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数学本体性知识的构建是数学素养培养的基础,需要高师院校在调整数学课程设置,转变教学思想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有效性。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关注师范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与生成,是继续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随着十年课改的实践与反思、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和新课标的修订,新课改理念深入人心,课程改革渐渐进入深水区。本次课改的难度比以往更大.特别是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比如,小学数学中新增加了概率与统计、平移与旋转、排列与组合等内容。除此之外,当前有效教学、理解性掌握、注重过程以及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等,都对一线教师理解、把握数学本质(有人称之为“练内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线教师该如何应对?如何弥补我们所缺失的本体性知识?通过哪些途径来有效提高自己的数学专业素养?理解、把握数学本质,不仅能提高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加强数学教学的科学性,增强对生成性问题处理的自觉性,减少课堂教学中“误判”的可能性,而且能使我们的数学课更有深度、更有趣味、更有数学味。因此,我刊从2007年开始,陆续刊发了刘加霞教授结合课例进行的深入思考与深度分析,比如,《把握数学本质是一切教学法的根》(2007.08)、《设计“过程”,理解概念本质》(2009.11)、《基于图形“度量特征”的本质与结构落实有效教学》(2012.04)等。本期我们进一步策划了“教师本体性知识研究”专辑,以期通过此专辑,多角度探索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师范生小学数学教材分析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对师范生小学数学本体性知识缺失的分析,提出提高师范生小学数学教材分析能力的根本途径,即加强师范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的构建与生成,从而进一步培养和优化师范生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从小学数学教材涉及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4个领域出发,考察了福建省内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有意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大四学生本体性知识状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该省小教本科大四学生数学预备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在正确性和解释性两方面的表现均不乐观;高中的分科与大学的培养模式对师范生的本体性知识略有影响;教师招考、教育实习见习、数学教学法和数学专业课是师范生数学本体性知识的重要来源;小学数学教材的学习与分析有待加强;数学模块课程亟需改善.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现象日益显现。调研与测试表明,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主要集中在概率统计、图形变换、几何证明与数论初步等方面。分析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历教育数学课程内容以及数学素养培养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思维的“童化”,即伴随教师重建儿童心智的努力而出现的本体性知识及其思维的退化。相应的对策是:调整、充实职前教育数学课程的内容;改进职前教育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加强职后培训的针对性,以引起教师自身的关注,并结合教材分析与课例点评,对普遍缺失的本体性知识予以弥补。  相似文献   

7.
8.
<正>对本体性知识的研究,早期有影响力的是史韦博(Schwab)提出的观点,他认为本体性知识包括三个维度:内容知识、实体性知识、句法知识。基于此,鲍尔(Ball,1991)以数学学科为例,提出数学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包括三个方面:学科的知识、关于学科的知识以及对学科的态度和倾向。学科的知识包括对特定主题的理解、规则与程序以及概念,也包括这些不同主题、规则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判断教师学科知识水平的主要指标是:正确性、有意义与联系性。其中正确性是  相似文献   

9.
线段、直线、射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图形,是研究复杂图形的基础,也是以后系统学习几何所必需的知识。但是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表达上的错误或者不确切的语言。如:“这是斜线,不是直线”;“直线比射线长”;“直线可以无限延长,线段则不能延长”;“这条线段粗,那条线段细”;“两点之间连接的直线最短”,等等。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发展人,是发展人在快速变迁的社会中获得高质量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素养、能力和情感。数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数学教育也在进行着必要的改革。作为小学教学课程的数学学科,具有生活性、现实性、体验性等性质。因此,面对目前轰轰烈烈开展的数学教学改革,应把这三个性质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1.
米建基 《青海教育》2002,(10):35-35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是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代数、几何的基础,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所必备的工具,更是学生将来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知识技能。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应放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上。确定小学数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  相似文献   

12.
每个学科都有学科素养。可以说,每个科目的教育目的之一都是训练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数学也不例外。数学的核心素养不同于简单的数学知识学习,后者高于学习技能,而且更倾向于抽象数字:学习思考。它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在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小学生的低年级相比,小学生的高年级不再对数学陌生,逐渐更改为“如何学习数学”和“如何使用数学”,更高的教学要求决定了必须有更高级的数学教学理念可以与之配合并与时俱进。数学教育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和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首次提出信息素养一词。信息素养与读、写、算等能力一起,构成了新时代儿童为适应未来社会和促进自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信息素养包含以下内容: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查找、探究新信息: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与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具有灵活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和拒绝信息的技能;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与观点,并乐意和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资讯;无论面对何种情况,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作为小学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捕捉、筛选、评估、交流和应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立足课程的主要素材——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以健康安全道德品质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地理环境法律法规科学技术七大领域,建构学科本体性知识的基本框架,进而展开内容分析,厘清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本体性知识的基本领域、内涵及其在教材中的价值体现,为教师理解和把握学科知识体系与内容提供一种思路与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现代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具有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具有运用现在技煮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言以蔽之,就是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组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余峰 《考试周刊》2014,(70):79-79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一门科学,我们在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在与数学打交道,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充满好奇心的黄金年龄段,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从而让数学教学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笔者在本市各县(市、区)抽取78所学校,对其中的3383个五年级学生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8.
以人的生命属性为根本、人的发展为指向,基于人类知识三大部类的划分构建框架,系统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本体性知识内容,呈现教师所需了解和掌握的更为明晰的知识体系。帮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构建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多学科视角,提高理解和使用教材的能力,通过广泛阅读和思考积累多学科知识,逐渐掌握学科本体性知识。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敷衍学习、假学习甚至不学习的情况。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深入,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深度教学指的是让学生真正学习,学得真,学得透,学得深。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愿意深挖钻研,而且乐在其中,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升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就是要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入研究数学的系统结构和教学规律,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力求使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融为一体,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在这个意义上,数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而是学生生活的一门“学问”;数学不再是学生被迫学习的额外负担,而是帮助其生活的一根“拐杖”。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新数学课程在注重数学的工具性功能的同时,更强调数学的育智功能和完善自我功能,也就是在注重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的同时,更强调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数学教学呢?一、生活化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