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以来,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和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合作进行中小学的信息科技教育改革研究。2003年开始,我们根据《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在初中信息科技教材开发的基础上,着手设计小学信息科技新教材,深入研究如何将课程指导纲要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选择了很多方案去编写教材,如任务驱动等,最后确定了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整套教材的设计思路,并尝试使用儿童喜爱的游戏和故事方式来设计小学信息科技教材。一、 设计儿童喜爱的信息科技教材小学作为信息素养形成的启蒙阶段,教材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信息科技课程要围绕核心素养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必备品格。而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恰当的教学方法的引导,因此文章提出将项目式教学应用于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并分析了项目式教学法与初中信息课程相结合的优势,再以“互联网应用与创新模块”为例设计教学环节,意在培养学生信息科技学科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新教材合理地提供了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体会数学思想。新教材还呈现出形式多样的信息,体现了数学课程的新理念。因而,如何利用好新教材,提高和改  相似文献   

4.
郑昕 《教学月刊》2008,(11):29-31
2001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2003年,柯城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始使用《科学》新教材进行教学。如今,在第一批新课程培养下的小学生正升入初中之际,我们尝试对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进行分析、思考与实践(文中案例取自教科版的小学《科学》与浙教版的初中《科学》),试图在中小学科学教学的共性与差异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完善科学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基础教育领域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建设,需要从学科的角度对学习内容进行筛选.本文对信息科技学科领域的基本框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原则、基本方法与工具进行梳理,给出了一类认识信息科技学科的逻辑框架;指出了信息科技学科的核心方法是“建模—算法”,信息科技是一类基础型的科技领域,它的上位学科是系统科学;就基础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提出初步的看法.这些阶段性的认识与讨论为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建设提供了直接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殷欣然  陈家瑄  方颖 《海外英语》2022,(23):185-187
中国的教育者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课程思政”是在中小学课堂上实施“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以译林版高中英语新教材中的四册教材为例,通过分类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结合对当今高中英语课堂思政教学实施现状的调查剖析,探究行之有效的思政教学实施策略,以建立思政教学模型的方式为高中英语教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材”。在这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全国出现了多种版本的新教材,如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东北师大版等。这些新教材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了儿童少年的认知规律,适应了新时期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都是编写得很好的教材。但教材只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究竟“怎么学”还得靠教师的教。所以,教师应在实践过程中依据新“课标”,遵循新教材,把握新教材,更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结合我们在使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新世纪教材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8.
2001年12月第1版,2002年4月第1次印刷的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是在1994年10月版,2001年4月第1次印刷的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材(以下简称原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研究和修改的.与原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内容、章节和知识层次上都做了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中小学科学课程对于未成年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003年,柯城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始使用《科学》新教材进行教学,如今,在第一批新课程培养下的小学生已升人初中之际,我们希望能针对中小学科学教学现存的衔接问题作一些调查,  相似文献   

10.
初中物理新教材的变化特点及使用建议申探禄从今年秋季起,我省各地初中将大面积使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社1993年10月第1版),简称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有一系列重大的变化.一、新教材的主要变化及特点1.编写形式上的变...  相似文献   

11.
部编版新教材双线组元的结构与单元教学整体设计,要求教师具备课程视野,并有课程建构的意识.教学应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整合教学资源,确定每一篇课文教什么、为什么这样教以及怎样教,要注重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的目标统整,既看到内容主题的显性线索,又兼顾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它整合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以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心理素质、法律意识、社会责任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广东版《思想品德》,新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前初中理科课程类型主要是综合和分科两类课程并行。全国各地有许多专家学者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开发和编写了许多版本的课程,目前已通过“全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的综合理科课程有:袁运开先生主编“华师大版”综合《科学》课程、“北师大版”《科学》两套版本实验教科书,分科课程主要则有“人教社”的腮索物理》,“江苏科技出版社”《物理》、“上海科技出版社”的《物理》、“北师大出版社”的《物理》四套版本实验教科书。由于对综合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学》2013,(7):106-107
作为上海中小学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研究犁课程构成了上海普通中小学课程体系。相对于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而言,拓展型课程的育人价值集中在对学生不同基础的发展导向,即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对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跨学科主题教学提出新要求。本文整合已有研究成果,根据信息科技课程的特点,从跨学科精神、跨学科知识素养、跨学科教学能力和跨学科信息科技应用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跨学科能力培养知识体系,助力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龙 《甘肃教育》2023,(4):63-66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明确强调课程资源要以育人为本,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同时根据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特点,及时丰富和更新课程资源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据此,本文主要从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及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建设问题分析等方面,探索在实际教学中有关初中信息科技专题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区38个区、县中小学校新学期将试用新教材。新教材涵盖20个学科,共49种,其中包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历史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自小学到初中的9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新课程方案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其搜集和处理信息…  相似文献   

18.
孙凤 《现代教学》2010,(9):71-73
利用社会资源实施学校课程,这是符合当今国际教育改革趋势的时代特征。作为以国际大都市为发展定位的上海,由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科委联合颁发《关于开展利用科普教育基地拓展本市中小学课程资源试点工作的意见》,以及上海市教委、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正是合乎世界潮流的举措。上海二期课改设置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为如何利用社会资源优化信息科技学校提供了空间,也为这一课题的探索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9.
赵薇 《黑河教育》2010,(1):62-62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应全面做好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定位,发挥课程价值,拟定教育目标,并在完善小学、初中、高中信息课程教育衔接的基础上,以兴趣为起点,推动学生螺旋上升。但从信息科技相关课程来看,存在一定学习难度,易使学生出现知识混淆的情况。如何基于思维可视化视角,依托信息科技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成为每位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针对信息科技编程教学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学生思维可视化技术发展、为满足新课标教育要求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