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某网友看到儿子的小学考试卷后,对老师判的结果强烈不满,并上网发帖质问:为什么小学语文会有那么多的“标准答案”,就连“写你最喜欢的一句话”都有固定答案!该帖引发了网上“标准答案”是否科学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2.
拔掉禁锢学生思维的"标准答案",放飞他们的思想,让学生自由地想象,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驾驭着"有疑必问"的飞船,去破解那浩瀚神秘的宇宙魔方……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我在一家文摘报上读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儿童,期中语文考试成绩不理想,小家伙垂头丧气。他父亲看到试卷上有两道看图写话题:一道是画面上的男孩正在给小树苗浇水,孩子的答案是“哥哥在种树”,结果被老师判错,订正为“哥哥在浇水”。另一道是画面上有大片成熟的麦子和两个正在捉蝴蝶的儿童,孩子的答案是“庄稼丰收了”,结果也被老师判错,并在题上订正为“小朋友捉蝴蝶”。原则上讲,根据画面显示的内容,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答案都不应算错。于是父亲问孩子:“答案正确,为什么没得分呢?”孩子吞吞吐吐地说:“老师说,她…  相似文献   

4.
高兴利 《山东教育》2011,(34):20-21
前不久,我在网上读到一篇题为《这样的语文标准答案很荒谬》的文章。文中谈到有位教师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文章时,问学生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什么。答案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相似文献   

5.
【课例】 苏教版小学语课《动手试一试》讲的是居里夫人小时候不迷信权威,通过自己动手试一试来寻求问题正确答案的事。课快学完了,老师这样设计:同学们,科学家说满满的一杯水里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但玛丽亚不迷信科学家的话,自己回去动手试一试,结果发现水还是漫出来了,原来科学家是故意考考小学生的。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看哪个小朋友爱动脑筋:如果把一块海绵放进满满的一杯水中又会怎样呢?(课堂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6.
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当视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每篇课文无不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伟大意义。因而,对课文挖掘的深入与否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事实上,学生对语文课最反感的恰恰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语文课能不能不分析课文?有的老师说,如果不分析课文那我就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了。那么,课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7.
近日,我总在琢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手中各种各样的辅导参考书对他们的学习帮助真的很大吗?教师都希望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可当学生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标准答案时,我却有些纳闷,不知如何评价。语文学习中预习环节很重要,学生预习课文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新授课的成败。因此,我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了几项要求,其中有一项是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查自己不理解词语的释义。学生为了便捷地查到词语的意思,就购买了与教材配套的学习参考书,  相似文献   

8.
一次,我在讲到信息技术课算法部分难度相对较大的循环结构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循环嵌套的概念,布置了课后家庭作业。收回作业后,我按照自己既定的思路批改了学生的作业。有一名学生拿到作业后来找我,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而我对他的批改有误。是真的吗?难道我的标准答案有误?我随后在程序里实践了这位学生的代码,发现这位学生的思路虽不同于一般思路,但经过小小改动,  相似文献   

9.
一次,我在讲到信息技术课算法部分难度相对较大的循环结构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循环嵌套的概念,布置了课后家庭作业。收回作业后,我按照自己既定的思路批改了学生的作业。有一名学生拿到作业后来找我,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而我对他的批改有误。是真的吗?难道我的标准答案有误?我随后在程序里实践了这位学生的代码,发现这位学生的思路虽不同于一般思路,但经过小小改动,  相似文献   

10.
陈茜 《四川教育》2013,(7):61-61
在中考复习洲试中有这样一道漫画题(如右同)。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幅漫嘶,然后拟一个标题。标准答案是“可怜天下父母心”。阅卷后我统计分析了我所教的两个班学生的答题情况:130个学生中有5个同学的答案是得了1~2分的,其答案分别是“如此父母”“严与爱”“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此呵护”“教室外的等候”,其余的同学都是0分,他们的答案花样百出:“如此教育”“如此老师”“教育体罚”“回家真难”……出现这种空前的失分现象是我未曾预料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反复审视这幅漫画,画面的内容不外乎就是一个小学老师把学生留下来背书,家长们手捧热气腾腾的饭菜在教室外面等候。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急于问老师"这道题目的标准答案是什么?"或者诸如"你做得不对,我这个是跟标准答案一模一样的,我这个才是对的"等等;教师们也会说,"你这道题做得不对,不符合标准答案"等等。也许有些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现象,所以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认为这样的现象很正常。但当我们仔细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上海闸北区某重点小学一年级语文试题:蜜蜂、小鸟、兔子和熊猫四种动物,请从中找出一种跟其他三种不同的动物。家长们众说纷纭,有认为是小鸟,因为只有鸟有羽毛还会飞;有人认为是蜜蜂,因为唯有它是昆虫,而且只有它尾部有刺;更有人认为是兔子,因为只有兔子长着长耳,它还是其中唯一进入十二生肖的一位;校方给出的标准答案是熊猫,其理由为,它是唯一须由动物园饲养的国宝级动物。《收获》编辑叶开说,她在上海闵行区上三年级的女儿,就遇到过这样一道语文题:"三国故事里谁最有智慧?"  相似文献   

13.
"上海某小学一年级语文试题:蜜蜂、小鸟、兔子和熊猫四动物,请从中找出一种跟其它三种不同的动物。家长们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小鸟,因为只有鸟有羽毛;有的认为是蜜蜂,因为只有它是昆虫。但标准答案却是熊猫——它是唯一需要动物园饲养的动物。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必须走出“教课文”的误区,进人“教语文”的境界,已经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课文”普遍存在,“教语文”仍是风毛麟角。为了搞清日前教师“教语文”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高兴利 《山东教育》2011,(12):20-21
前不久,我在网上读到一篇题为《这样的语文标准答案很荒谬》的文章。文中谈到有位教师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文章时,问学生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什么。答案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为什么是这一句?因为这是标准答案。也许你有不同看法,但对不起,你别的回答都错了。看到这里,  相似文献   

16.
多少年来,言教学一直陷在两个模式里。一个是“八字经”教学模式。“八字经”即“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这八个字被一些语老师奉为圭桌。因为长期以来言考试主要限于考字义、词义和翻译,所以老师为了应付考试,在课堂上把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嚼烂了喂给学生,其结果必然是肢解了课。学生面对的已不再是饱含思想情感的“”了,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大多是以故事为主 ,有一定的情节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后 ,对课文再加工编导 ,演一演课本剧 ,用身体语言演绎文字语言 ,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认识 ,而且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一、诗歌体裁宜于单组表演诗歌是用鲜明具体的形象 ,精炼而有乐感的言辞抒发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其特点是有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像、深邃的意境、优美的韵律。我们在教古诗时 ,应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 ,运用表演的形式 ,再现诗中的意境。而诗歌故事情节较少或没有 ,角色又不多 ,故在表演时可采用单组的形式 ,其余学…  相似文献   

18.
李凌云 《广西教育》2012,(24):20-20
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后面的问题中有一道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个大大的叉。孩子父亲想不通:难道这就是今天的教育吗?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汇》2008,(10):14-15
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布罗纳对每年来哈佛的新生说:“你们到这里,不是来发财的。你们到这儿来,为的是思考,并学会思考。”培养学生思考能力需要好的教师,需要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方便借阅书籍和如何考试上下功夫。在我看来,考试是整个教育所有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它往往决定了教师怎样讲,学生怎样学。考试是重要的,但应当摆脱“标准答案式”的考试。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篇课文叫《一路花香》,说印度有个挑水工每天到远远的小溪边挑水。他有两只水罐,一只有裂缝,另一只完好无损。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家,而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到达目的地时,里面只剩下半罐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