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观察和解剖鲫鱼"一课中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根据生命科学的学科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特点,提出了解决这些困难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石缝问的生命》是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抒情散文,赞美了高昂的生命力和在困境中努力拼搏的精神,借石缝间的生命的生存状态来传达精神、抒发情感。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这类以具体事物寄托抽象情感的散文存在理解和感情上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这些困惑与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经验、生活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文章特征和学生认知困惑互相碰撞,育人的核心价值就清晰地浮现出来,即以对语言的含英咀华和有重点的理性思考为载体,培养语文人、独立人、成长人。  相似文献   

3.
康建军 《现代教学》2009,(12):40-40
《光荣与梦想》是一篇能很好落实"两纲"教育的课文:今昔体育的对比,能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体育事业经历的艰辛历程,为中国现在成为体育大国感到无上的光荣。目睹中国体育健儿屡获奥运金牌、重温北京申奥成功时的喜悦,  相似文献   

4.
《生命 生命》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第3篇课文,感受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是本单元的主旋律。这篇课文语言简洁,含蓄深邃,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是教学重点,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难度较大,庄瑞兰老师采用以下四个环节教学:(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2)字词切入,梳理脉络。(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4)移情体验,升华情感。让学生以自己的个性体验感应文心脉搏,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扎实统一,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5.
《树叶绿了》是由上教版《美术》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线条的变化》中《茂盛的植物》一课拓展而来,本次区际教研活动的主题是:“绘树木、美课堂、育人品”,正是基于这样的美术学科育人主题,许老师的课题取名为《树叶绿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许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树叶,感受树叶美丽的线条和丰富的花纹,通过美术课特有的视觉感受与学习,自然地唤起学生感受绿意,感受春天,感受生命,感受自由的美好情感,使课堂真正从美术的教育升华为教育的美术,通过美术教育的本质属性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6.
查特吉《审美的脑》是神经美学及演化心理学的重要著作,从演化观与神经美学的角度对艺术进行了阐释.查特吉指出演化科学对于艺术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艺术本能论,一是演化副产品论,而他认为这两种看法都不尽完美,是以提出第三种观点来解释艺术,即艺术是人类在天择压力减轻后,源于本能却脱离本能的特征.查特吉的神经美学艺术观有其意义,也...  相似文献   

7.
浙教版 《科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观察蜗牛》,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能力的素材。设计好这节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技能,引导帮助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案例与反思本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中的第四课《汉字和书的故事》中的内容。旨在通过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探寻和研究汉字的起源和特点,体验和感受祖先的智慧,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案例一片段一:畅想无字世界,唤醒情感师:同学们,假如没有汉字,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  相似文献   

9.
一、理念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我对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了尝试与研究,力求让学生从身旁熟悉的事情中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收到了一些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陆万荣 《考试周刊》2014,(25):135-136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人文教育的最佳境界是浸润,也就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是人文教育的最大特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已经将人文教育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现在的困难是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教程中,往往囿于教材设计的思路,不能大胆创新,重教材轻学生,重过程轻效果,没有把学情放在首位,没有深入分析学情,而是凭借教师对教学目标的主观判断设计教学情节,脱离学生实际。本文以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七单元第一课《规则的演变》的教学为例,在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尝试为学习者设计教学,遵循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人文特色,把课堂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正>主题教学是指从文化的层面整合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它立足于"语文立人"教育价值的高度,致力于文与人、语言与精神的同构,着眼于师生的发展与成长,体现个性的生命价值。[1]主题教学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它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建构人文主题,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它注重师生在动态的生成过程中共同发展与成长,而非以功利性目标为导向;最后,它是以生命维度为切入点,并以个体的生命体验为基础,强调了主题教学的核心是实现个性的生命价值。在《丑小鸭》一课中,窦桂梅老师便炉火纯青地  相似文献   

12.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一篇很受孩子喜爱的课文。教学这个民间故事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感悟文中主人公雄日的诚实品质,做一个像他那样诚实的人。教学这种教育意味较强的课文,很容易陷入说教的俗套,导致学生对“诚实”的感悟显得苍白而干瘪。“形象大于思想”,是文艺理论的重要观念。教学这一类课文,我们可以从语言和具体故事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形象,逐步领悟诚实的道理。如果学生能充分感受课文中雄日的形象,相信“诚实”也能植根在他们心中了。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语言.让学生因意会、理解、体验而有所领悟。笔者以人教版第八册《生命生命》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让感悟成就阅读教学的精彩。  相似文献   

14.
刘莹莉 《湖北教育》2006,(12):28-33
一、教学案例与评析 《我们的生命》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个话题。  相似文献   

15.
在鲁迅的小说创作中,塑造人物形象明显运用"心慈手狠"的手法,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揭露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的罪恶,以及人们内心深处麻木。《祝福》是探讨鲁迅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一个非常好的文本,其中运用传神点睛的白描手法刻画的祥林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手狠"地书写当时的社会,启迪民众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鲁迅的小说创作中,塑造人物形象明显运用"心慈手狠"的手法,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揭露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的罪恶,以及人们内心深处麻木.《祝福》是探讨鲁迅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一个非常好的文本,其中运用传神点睛的白描手法刻画的祥林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手狠"地书写当时的社会,启迪民众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评价一堂课好不好.主要看是否进行了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二泉映月》这节课的教学为例,论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到知识传授和激励学生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礼记》和《理想国》堪称享誉全球的名著,它们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是针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作出的思考。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这两本书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虽然在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等方面较为契合,但在教育目的、教育对象的选择等方面却有很大不同。时至今日,这些教育思想仍对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应该通过双重继承的方法来挖掘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学生到了毕业年级之后大部分的时间是复习,各科的复习主要是结合中考考纲的考点来进行。语文的复习课也是如此,每节课老师都要以考纲为线索,重点、难点都结合考点进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