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数学家曾说:“学数学的最好办法是‘做数学’”.就中学数学而言,“做数学”也就是做数学题,教学实践也表明,学好数学的诀窍在于:第一是做题,第二是做题,第三还是做题.那么,题目从何而来?一是从课本中选来,二是从众多的参考资料中挑来,三是从网络世界里下载而来,不仅如此,题目还可从我们自己手中生产出来.教学实践还表明,针对我们教学的实际,  相似文献   

2.
不少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不断地做题、做题,从而陷入“题海战”,题做多了,却不得要领,这就会伤了数学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题海战”不可取,当然,学习数学,做题是不可少的,但是,做题首先应精选题目,注重题目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注重题目的新颖性、创新性、应用性和探究性等;而不是一味地钻研难  相似文献   

3.
所谓误错是指学生在做题时,对已经理解掌握的知识,因为粗心、不认真等原因,把会做的题目做错或做得不完整。平时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公认的聪明孩子,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能顺利解出,但做一些简单题目的却频频出错。每次做作业感觉很好,课时和别人一对,发现都是自己粗心错了,后悔呀!家长抱怨孩子“粗心”,老师批评学生“马虎”。老师和家长一再提醒他们做题时要细心,但这种“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对这种误错现象进行了初浅的分析与研究,并做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升学、就业压力,使教师陷在题海之中,学生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学概念,做题目,再学概念,再做题目”的枯燥无味循环之中。在教学中把数学文化融入课堂,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去学习数学成为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十分关心青少年对数学的学习情况.他根据自己的体会教给广大青少年学习数学的方法都是十分有效的,大家应认真汲取、遵从.但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正确理解华老的教导,例如:“要尽可能多做些习题.”多少题才算“多做”,并没有统一标准,各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觉得掌握了就好,如果还有些重要问题未掌握,多做一些也不是坏事,“多”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尤其是对那些认为学习数学用不着做题的人而言,更是要认识多做题的重要性.但是,“多做”应是有目的地,而不是盲目地乱做题,更非搞“题海”战术.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思考和总结,边做边思考、边总结,才会有所提高,不然会成为一部做题机器.又如:“必须不怕算,要算到底”是鼓励大家有克服困难的精神,有坚强的意志、认真负责的态度.不要一看到较繁、较难的题目就怕,就马马虎虎地做,管它对不对.这样,不仅数学学不好,也对我们品格的养成有很大的妨害!  相似文献   

6.
很多教师经常抱怨说:复习的内容多,复习的时间短,不知从何下手。我们也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复习课真没劲儿,都是过去讲过的。”“老做题,我都做糊涂了。”教师与学生的上述反映说明了复习课存在的两大误区:一是复习的内容是“老调重弹”,把复习课看成了补课;二是复习的方法是“题海战术”,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在复习教学中长期这样做,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感到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7.
升入初三,同学们面临着功课多、时间紧的矛盾,如何搞好数学总复习,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呢?我觉得同学们一定要听从老师的复习指导,同时注意同学之间的交流.这里,我向同学们介绍我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复习的“十二字”要诀:乐于做题,善于归纳,勤于矫正.我通过多轮教学实践,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同学们不妨一试.一、乐于做题数学总复习中,免不了要做一定数量的题目.我们说要乐于做题,不是要同学们搞题海战,而是要同学们从心里喜欢做题,尽可能多做题目,能熟练准确地解各类基本题,能掌握各种不同题型的分析、解决方法,对中考…  相似文献   

8.
听课和做题是中学生学习数学主要手段,有些学生觉得听懂了,但当教师讲完课,布置习题让学生自己做时,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的因素(如知识、能力、心理等)和题目中故意设置的干扰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往往会使解题在某个环节受阻,思维之翼难以展开,思维活动因而停滞不前,于是教师经常能听到学生反映:“课听得懂,题不会做。”这种现象确实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试图探讨这个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其克服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文胜 《教师》2013,(7):97-97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课题很多,现我就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1.会做题与会"说"题这是一个有关教学目的性方面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往往容易把"会做题"作为学生"学会了"的标准。平时批改作业,看题目做得对不对,考试一题目对错评分,数学教学的结果变成简单的"对""错"二字。然而仅看题目做得对不对,往往把注意力  相似文献   

10.
因小学阶段每堂数学课所学知识不多,课上和课后的时间主要用于练习。不少同学就把“学数学”与“做题目”之间划上等号。然而,进入中学以后,数学学习的内容更多了,要求更高了,进度更快了,如果课后只做做题目,那么就难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数学家张广厚在给母校学生做报告时,特别指出“只做题,不看书,是学不好数学的。”由此可见,学数学≠做题目。要学好数学,不仅要多做题目,而且要多看书。下面就和同学们谈谈怎样阅读数学课本这个易被大家忽视的问题。1、预习性阅读课前预习看书,可以了解课上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这些新知识有什么联系?哪些易…  相似文献   

11.
麦冬兰 《新疆教育》2012,(22):30-30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做题的过程”,学生在解题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看到题目并不陌生、能做,但真正做起来就会出错,考试交卷以后总是说“这次考试我又‘失误’了很多”。教师常对学生的这种“失误”而感到惋惜,学生也因自己的“粗心大意”而感到懊恼。其实,我们仔细去思考就知道,把产生这一类错误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为“粗心、失误”是不妥当的。的确,有的错误带有偶然性、冲动性,如果让学生再仔细检查一遍,或许是可以自己发现的。  相似文献   

12.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实施数学复习课教育价值的前提.由于小学毕业复习面临考试评价的压力,教师期望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多做题目来达到成绩速成的效果.于是,数学复习课变成了习题课,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笔者于去年观察了不同区域的几位教师的复习课,平均每节课讲7个题目,最多的讲10个题目,试想:在40分内分析讲解6个题目,即时全部用来做题讲题,  相似文献   

13.
重视培养学生解题后的思考董林(山东省高青县三中256304)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要学好数学就要大量做题,做习题固然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做的题目多并不意味着学好了数学.有些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有的题目,在课堂上讲过,练习中做过,但很多学生...  相似文献   

14.
刘琳 《河南教育》2004,(9):33-33
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来讲,我认为应该经历三个境界:一、做数学数学光看不做是不行的,其结果犹如“入宝山而空手返”。数学只有亲自去做,学生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学生,还是数学家,都必须经历长时间刻苦地去“做数学”这一关。这正是所谓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但数学光靠做题是不行的,因为我们学习过程中不能老搞题海战,原因是:一方面,这样做,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另一方面,我们会因此失去更多的思考时间,失去研究数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总能发现学生大都可以掌握好各个知识点,但在实际操作和解题时,却不尽如人意。不少学生因读题不准确,凭着自己的感觉做题,或者仿照以前做过的题做,最终在检查时也不能够发现错误。但是,只有教师把题目着重地再读一遍时,或者带着学生重新做一遍时,他们才能发现错误。于是,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往往会认为,学生粗心了、马虎了。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教师,你是否有过或者听过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不想学数学。上课没精打采,课后不愿做数学作业由此导致数学考试成绩不好……不知从何时起,数学成了学生们心中抹不去的痛谁敢放弃数学﹖因为放弃数学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放弃升学。在众多学子的求学生涯中,他们最怕的是数学。为什么学生们对数学退避三舍﹖小学数学真的就那么恐怖﹖带着这些疑惑,我对几个声称不喜欢数学的学生进行了访谈。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心声:“数学么,总是算、算、算,一点也不好玩。”“数学课,一定是老师先讲几个例子,然后我们就去做题目;或者是我们一直做题,书上…  相似文献   

17.
洪伟 《教学月刊》2007,(5):59-62
一、现状初中“科学”总复习阶段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总有布置、批改不完的习题,学生总有做不完的作业;教师疲于找题讲题,学生劳于做题听讲。“题海战术”是当前初中“科学”总复习中常见的习题训练方式。这种高强度大题量的训练方式使投入与产出很不相称,而且容易形成思维定势,真正实战时,许多学生做题时连题目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总能发现学生大都可以掌握好各个知识点.但在实际操作和解题时.却不尽如人意。不少学生因读题不准确.凭着自己的感觉做题.或者仿照以前做过的题做.最终在检查时也不能够发现错误。但是,只有教师把题目着重地再读一遍时.或者带着学生重新做一遍时,他们才能发现错误。于是.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往往会认为.学生粗心了、马虎...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可见“说”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留意一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着愿意做题而不愿说理,或能解题却说不出所以然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当今理科(包括化学)复习,出现了一种常见的“怪”现象.老师常常“甩开”教材“闹革命”,以资料代替教材:同学却在满天做题.像婴儿总是“吮”着奶瓶一样,他(她)们很希望能多做一些原题来应对高考,老师问:“你们为什么只管做题,而不去看书、整理笔记、剖析并记录错题?”同学答道:“我们的题做不完!”每年高考结束,总有不少同学在呻吟:看见新题心发慌.遇到老题还是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