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我国当前教育的改革(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访谈中,朱院士明确指出:我国学生创新能力不强,是因为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不适合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是教育体制和结构问题,仿苏联式的教育体制和结构极大的限制了创新人才的培养;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特别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培养创新人才,当前教育首要的问题是继承,而不是创新,首先要继承优秀的教育传统。  相似文献   

2.
访谈中,朱院士明确指出:我国学生创新能力不强,是因为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不适合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是教育体制和结构问题,仿苏联式的教育体制和结构极大地限制了创新人才的培养;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特剐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培养创新人才,当前教育首要的问题是继承,而不是创新,首先要继承优秀的教育传统。  相似文献   

3.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行的大学教学模式无法提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所需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21世纪大学教育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必须转变以往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职教育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仍然存在条块分割,政出多门,体制不畅;体系分割,层次疆化,结构不优;法治滞后,监管不力,质量不高;观念落后,动力不足,创新不够等问题。新时代加快推进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要完善高职教育体制、政策、制度和法治供给,提升法治化水平;二要规范高职教育秩序、结构、公平和保障供给,提升系统化水平;三要提升高职教育价值、权威和标准供给,提升标准化水平;四要保证高职教育质量、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文化、生态和政治供给,提升现代化水平;五要创新高职教育供需联动机制,提升适应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冯静  王建 《考试周刊》2013,(70):174-175
教育公平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效果公平三个方面。只有做到这三个方面的公平,才能真正地体现教育的公平。为此,要加强对教育的立法与监督,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法律保障;改变社会中的单向流动,鼓励不发达地区的人才引进;增加对教育的财政投入,确保资金合理、有效的利用;变革现行的教育体制和结构,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公平,促进其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今我国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新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挑战,为了培养新型创造性人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继承传统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合理适度地渗透乡土地理教育,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又能传承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做到取其精华剔除糟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创新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要立足于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 ,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它的核心是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创造性人才。旧中国的教育长期受封建主义的影响 ,注重的是文化传统和继承。建国以后 ,由于旧教育和前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 ,文化上的闭关自守以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局限 ,使我国的教育基本上仍然停留在传统教育阶段 ,忽视文化选择和创新 ,不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教育出现了新的面貌 ,但仍然没有摆脱重文化…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中国教育需要求解的10道难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尧 《高校教育管理》2002,24(2):10-17,34
21世纪,中国教育需要求解10道教育难题教育与社会的相互适应问题和教育的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中国教育科学体系的建立问题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和大力开展教育评论问题;教育的个性化与共性化问题和教育的培养目标问题;教育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和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高等教育的终身化、通识化问题和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策略问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问题;教育体制的多元化问题与教育管理的弹性化问题;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关系问题;高等教育的二元结构建立问题与高等教育国家化与私立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因此,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所在,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最高形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加强创新教育,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确定到2020年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关键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从教育源头抓起,“要注重从青少年着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教育阶段是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在新的世纪里 ,小学教育必须创新 ,才能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而小学教育要创新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因为教育观念指导教育行为。只有树立创新教育观 ,才能实现小学教育各个方面的创新。  一、转变以知识传授与继承为中心的观念 ,树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观念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继承 ,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练习 ,教学、考试、评价均以知识传承为中心 ,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当然 ,知识是需要继承的。但是 ,也应…  相似文献   

12.
李晓红 《宁夏教育》2007,(11):19-20
社会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然而,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最  相似文献   

13.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而现代教育的发展,关键又在于教育自身的创新。青年学者孙淑丽等在《现代教育创新论》一书中认为,创新不是与传统完全"决裂",而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创新与继承是通过教育实现的。教育创新是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当代,做好教育创新、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工作,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培养服务于现实社会的人才,服务于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又红又专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至于怎样培养、用什么手段培养,则是方法问题。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其中最本质的应当是在扬弃中继承、在实践中创新。在漫长的教育发展史中,曾经有过不少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也有不少已经僵化了的、只能束缚人们手足的条条框框。对此,如何继承,怎样打破陈旧的框框套套,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继承要有选择,选择要有标准;要以创新来打破陈规陋习,但创新必须有方向。所谓的标准,应当以是否能适应现代化的教育要求为度;而方向则是最大限度地加快培养出适用于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这就是教学改革的基调。过去所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论点,对“木”来说当然可以,但如果一百年才培育一个人才,就大大不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了。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确定到2020年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关键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从教育源头抓起, "要注重从青少年着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这一指示极大地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为改进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小学德育工作要转变观念,改变德育模式,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造就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教育公平思想。陶行知教育公平思想可概括为:不论男女、贫富、民族、阶层,都要受教育。其中,一些合理因素对解决当前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启示:通过法律保障,灵活多样的教育途径,实现男女教育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是解决教育不公平的根本途径;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志;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缩小阶层差距带来的教育不公平。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如何培养新型人才,如何改变教育体制,如何创新教育手段等问题,论述了培养新型人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人才的培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笔者结合学习中共十六大精神的体会和现阶段中学教育的现状,认为在今后的教育创新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正确处理继承传统和教育创新的关系有人认为教育创新就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或者将教育创新理解为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创新,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热衷于搞“花架子”,力求形式的新颖。这种“创新”很容易脱离教育教学实际,违背教学原则,陷入盲目地随形势走、随感觉走的误区。教育创新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国教育文化传…  相似文献   

19.
芮仁杰 《现代教学》2014,(10):40-40
依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现在的班级授课制教育模式,对精英学生的培养是不公平的,也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素养的高端人才。要打破这一被动局面,就要在学校层面走出传统办学模式的框架,构建适合创新素养培育的办学模式。我校震旦书院的办学模式,就是适合学生个别化学习和教师个别化教学,架构于新课程理念下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符合多元人才的培养和特殊人才的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法学的创新教育与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法律专业创新教育培养出发,阐明创新能力与创新型法律人才基本素质的内涵,剖析有悖创新的传统法学教育的缺陷,提出了改革现行法学教育体制、培养创新型法律人才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