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录片文化含量高,能体现导演创作意图和哲学思考,往往代表一家电视台的最高艺术水准。在综艺节目、电视剧等泛娱乐的冲击下,能够带给观众以思考。纪录片的受众一般是社会的精英层,成熟,有思想,有一定消费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陈晓瑜 《声屏世界》2016,(10):45-47
中国的纪录片创作环境在最近一两年中逐渐出现了上升的趋势,但传统电视媒体的低谷状态,使得电视台尤其是城市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仍然只能在夹缝里生存,且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如何在困境中寻求和坚持纪录片创作之路,考验着身处这一环境中的电视纪录片人.  相似文献   

3.
林斌 《视听》2018,(11):32-33
在对外传播中,纪录片能起到树立地区形象、弘扬本土文化等作用,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个有效载体。城市台在外宣纪录片创作与传播方面也可以大有作为。本文以绍兴台的操作实践为主要案例,从"挖掘本土题材打造地域名片""融通中外文化讲好真实故事""凸显审美特征提升传播效果"三个层面切入,对城市台如何从事外宣纪录片的创新与创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孙愈中 《视听》2016,(12):9-10
城市台拍摄的纪录片,面向的主要是精英收视群体,实行的是小众化传播,并且传播渠道相对单一。通常情况下是在本台的电视频道播出过后就放进影像资料库封存,再多是哪个部门做片需要资料镜头时拿出来"见一下阳光",导致节目资源的严重浪费。本文认为,当前城市台的纪录片传播应注重拓展渠道、加强对外交流,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城市台的纪录片传播策略要作出相应调整,以彰显纪录片应有的社会价值、追求其潜在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城市24小时》作为一部城市纪录片,解构了传统城市纪录片模式,采用全新的叙事手法和创作形式,发掘出了城市骨子里的现代性。本文将以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五因"模式为理论框架,以纪录片《城市24小时》为研究对象,探析当下城市纪录片中城市性的解构与重建。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是对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活或历史事件作系统的、完整的真实记录,不容许任何夸张与虚构.文章通过梳理纪录片的特点及发展历程,从纪录片的不同传播媒介角度出发,对纪录片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并重点阐述了新闻性纪录片的定义及特点,探析了新闻性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是广大电视观众喜爱的节目形式。纪录创作的高难度决定了制作高成本。对于县级广播电视台来说,不可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纪录片的制作。本文的作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找到了一些以小成本制作纪录片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在选题、人才、技术等诸多方面的用心,可以使很多看似需要投入较大成本制作的纪录片成本大幅降低,甚至实现"零成本"。  相似文献   

8.
夏欣才 《视听界》2013,(2):78-80
2012年,随着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的《海洋》在国内各大电影院线与观众接触,以及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甚至海外的热播,纪录片成为电视业内人士和观众的热门话题。城市台曾经是这一影像艺术热衷的生产者和创作者。十多年前的城市台,几乎每一家都有专题部或国际部之类的部门,专事各类纪录片的制作和播出。但随着电视收视市场的急速变化,城市台黄金时段的荧屏,逐渐被本土新闻、电视剧和少量的综艺节目填满。  相似文献   

9.
徐进 《视听界》2004,(3):73-73
各地城市电台、电视台究竟有多少是具有个性的?十之八九,人云亦云。不同的城市却长着相同的“面孔”,此种城市台,断不会存活太久。如综艺节目为什么会很快在各城市台消失?是相互克隆,脸无二致,缺乏个性使然! 孟非主持的《南京零距离》每天吸引观众万千,以致被称之为“江苏新闻现象”。这便是个性的力量。《南京零距离》的个性力量在于“三性一化”,即:现场性、平民性、互动性和主持化。《南京零距离》的报道大多为现场记录,形象可感、可信;报道大多为平民视角,贴近百性,让百姓与电视没有距离感;大量信息与报纸、网络互动,新闻受众面得以拓宽,栏目生存空间得以拓展……现场报道那么多,内  相似文献   

10.
于丹 《视听界》2005,(6):14-16
城市电视台的险境生存作为中国电视最基础的单元,城市电视台在近二十年的中国传媒浪潮中,一直处于在夹缝中生存的状态。如果说在上个世界的80年代,中国城市电视台还在享受体制带来的悠闲自得,那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城市电视台的表情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在一次次的中国电视浪潮中,国家体制的扶助逐渐转换为对社会资本的吸纳,媒介中心论逐渐让位于注意力经济论,而社会注意力总是朝向最热点最强势的媒体。在整个传媒业的竞争中,城市电视台面临的威胁依然是同类媒体形态的竞争和网络、报纸等其他媒介形态的威胁。面对如此严峻的生存环境和…  相似文献   

11.
12.
电视纪录片是取材于真实的生活内容,通过电视摄影的手法,将事情经过完整地记录,并经由后期电子设备的处理,最终在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节目。纪录片始终强调真实性、有效性、启发性等特点,因此具有自身的特征与独特的拍摄手段与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作为现代电视节目的重要形式,在传播新闻、普及知识等方面发挥了独到的作用,地区电视台纪录片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该地区文化产业的繁荣与振兴,最终将会影响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本文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等学术研究方法,对地方电视台纪录片的策划与创作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探析,探究万州区电视台如何在市场化经济背景下突破发展瓶颈,将创新纳入纪录片制作的流程中,最终达到新的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4.
15.
纪录片《城河》是季播节目《南京》的精华版,以南京秦淮河为主题,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南京的历史人文,在央视播出后取得较好反响。本文以该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从厚度、角度、力度、广度和长度这五个维度出发,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城市纪录片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城河》是季播节目《南京》的精华版,以南京秦淮河为主题,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南京的历史人文,在央视播出后取得较好反响。本文以该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从厚度、角度、力度、广度和长度这五个维度出发,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城市纪录片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由于种种原因,纪录片的创作对于县级台的编辑、记者来说仿佛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不仅有技术设备上的原因,更关键的是不敢尝试,不敢作为。作为基层电视台的记者编辑只要在创作中立足地方特色,发挥自己优势,县级台也能把纪录片做好,做成功。  相似文献   

18.
精品节目是电视台的标杆,纪录片是电视节目的旗舰.与央视、省级台同台竞技且数量庞大的城市电视台受各种条件限制,在生存都比较困难的当下,想创作出精品纪录片无疑是难上加难.《滹沱筑梦》是十分少见的由城市台创作并摘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的作品,本文尝试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对其创作过程进行理性梳理,解析呈现方式和艺术特色,以期对城市台...  相似文献   

19.
新闻是城市台立台之本,要将新闻做得好看、让受众爱看,新闻编辑人员就必须精挑稿件、认真编辑,将事件快速、完整、准确地呈现给观众,以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5,(14):53-56
提高中国纪录片文化软实力是加快推动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从产业化的角度审视提高中国纪录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对中国纪录片的当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指出,中国纪录片文化软实力是一种关系性力量,实力的生成需要在国际纪录片产业的比较中才能得以彰显。就现阶段来看,提高中国纪录片文化软实力需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二是大力创新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世界表达;三是努力加强中国纪录片国际营销;四是深入推进中国纪录片产业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