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报刊经营十大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多农村报刊发行大幅下滑,经营陷入窘境。面对新形势,有的农村报刊变更报刊宗旨和读者定位,挺进城市报刊市场;有的农村报刊靠行政摊派或政府补贴消极度日。但也有部分农村报刊锐意变革,在农村地区开拓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报刊"蓝海市场"。 1.创新机制:地方小报实现跨地区发展《农业科技报》是陕西杨凌农业高新区政府主办的一份农业党报,2001年创办之初,区政府给报社的资助是三年递减的差额拨款,而后报社将完全自负盈  相似文献   

2.
张云志 《传媒》1999,(1):30-30,15
今年2月至5月间,我们《现代家庭报》发表了四篇关于清华大学学生欧阳可青借钱救母的系列报道,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报刊文摘》、《北京青年报》、《中国妇女报》、《新华日报》、《服务导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深圳青年》等数十家报刊先后在重要版面转载了我报的报道.这组系列报道能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原因就在于拨动读者心弦时,奏响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冯仕妍 《新闻世界》2008,(11):24-25
青年心理问题是当今社会非常突出且严峻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文化与观念的交流和碰撞的加强,使我国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同时使成长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青年有些无所适从,产生了青年心理疾患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我国出现了一批用于心理调适的杂志。本文旨在结合青少年心理现状,梳理国内心理类杂志的发展现状,以《心灵世界》《心理月刊》这两本广州当地的心理类杂志为样本,浅析心理类杂志的传播技巧。  相似文献   

4.
曾几何时,风光无限的青年类报刊,风头不见.如果说《中国青年报》存在偏离青年受众的问题,那么青年类刊物更是如此.原来几乎每个省都有一个主要由团委或妇联办的青年刊物,而现在有的勉强维持,有的已经销声匿迹.除了《中国青年》,其他已经都可以泛称为文化综合类杂志,青年这特殊群体受众完全弱化.青年受众到哪儿去了?  相似文献   

5.
杨秋意 《传媒》2015,(17):32-33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业内人心惶惶,一片"唱衰"之声,再加上国内外有报刊被迫关闭或转卖,似乎传统报刊这种媒介形式正在走向拐点.此时,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越来越强劲,中国要强,农业必须要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要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要美.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生态农业是未来发展方向,作为服务三农的《农村·农业·农民》杂志只有抓住转型之机,才能在新形势新常态下,实现逆市成长.  相似文献   

6.
在报刊界,有些报刊的名称一经取定,就长期使用,一直不变;有些则在中途更名,而且相当频繁。更名的原因和动机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已有同名报刊,为了区别而更名,如广东的《旅游》为了和北京的《旅游》区别而更名为《旅伴》。有的是因为改版,编辑方针和报道内容有较大的变化而更名,象《财贸战线》先改为《中国财贸报》,又改为《经济日报》。这种更名,适应了方针、内容的变化,势在必然,合情合理,也更得好。有的则是为了突出特色而更名,如河北省文联主办的《文论报》,由发表一般的文论转到以发表青年文艺评论为主,因此更名为《青年评论家》,就突出了特色。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足球类杂志创办历史并不长,1980年创刊的《足球世界》是中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足球杂志,其后几年伴随着中国球市的火爆,许多足球类杂志也不断面市,如《当代体育》《足球俱乐部》等,但这些杂志娱乐性较强,都是以介绍球星、  相似文献   

8.
周勇  徐博 《新闻界》2005,(3):119-120
本研究选取《中国新闻周刊》、《看电影》、《瑞丽服饰美容》三种流行杂志,分别作为时事类杂志、娱乐类杂志和时尚类杂志的代表,对它们中的女性报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1997,(7)
恳望更多的报刊为农民雪中送炭编读往来《报刊之友》编辑部:我有一个建议,讲出来和各报刊老总商量。这就是与农村、农业和农民相关的报刊,在今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年”中,如何为唱好科技兴农这本经再鼓一把劲。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中央近年来采取许多措施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最近,由团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报纸局、期刊局和中国青年报刊工作者协会联名举办的1987——1988年度全国青年报刊好新闻、好作品评选活动圆满结束。《青年导报》有5篇作品获奖。其中,消息《农村陈旧粗俗的儿歌游戏何时休》(作者时显龙、维民)获一等奖;通讯《两分钟政变记》(作者晴川)、《中国第一民间书社》(作者牛延秋)获三等奖;言论《啊人,人的生产线》(作者王若谷)、通讯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青年报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3年,团中央就创办了它自己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它在团结全国青年参加革命斗争,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后,《中国青年》几经易名,1948年12月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恢复了《中国青年》的出版。到1953年,多数省市都已创办  相似文献   

12.
业内资讯     
报刊动态■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活类杂志《时尚先生》,将在2007年策划并投拍第一部时尚电影,这是国内第一部由平面媒体制作的电影。  相似文献   

13.
在林林总总的综合性期刊中,有一类十分显眼的杂志,如<读者>、<女友>、<深圳青年>、<少女>、<交际与口才>等,以其鲜、活、跳的风格,吸引了众多的年轻读者,近几年来一直保持旺销的势头.我想将它们归为青春类杂志,它们以青年读者为对象,包装靓丽、选题时尚、文字精致、写法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青春气息.  相似文献   

14.
如同“时尚”这个词在当今社会的大肆流行一样,时尚类报刊也成了近年来报刊市场风头日益强劲的一支新军。《时尚》、《瑞丽》、《世界时装之苑》等时尚类杂志暂且不论,单说报纸,最早叫响的是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随后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发行量很快飙升至40万份。于是,这一市场被多家媒体垂涎,纷纷跟进瓜分,仅上海,就很快冒出《上海星期三》、《上海壹周》等时尚类报纸与《申江服务导报》竞争,后来者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5.
李求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杰出的青年运动领袖和工人运动先驱.他革命的一生始终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密不可分,从编辑《中国青年》到主编《日日新闻》《安源月刊》《少年先锋》《飞沙》《上海报》,以及《红旗日报》副刊《实话》等报刊,在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罪行的同时,不断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大青年学生的觉悟,影响了大批进步青年.  相似文献   

16.
威廉·伍德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英文报刊《广州纪录报》的创办者和首任编辑,也是美国在华第一份报刊《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的创办者.通过介绍威廉·伍德创办《广州纪录报》及《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的过程,论证了威廉·伍德是中国英文新闻报刊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17.
恽代英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政治家、宣传家,又是成绩卓著的报刊编辑工作者。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曾负责编辑“少年中国学会丛书”,创办或主编过《光华学报》、《学生周刊》、《武汉星期评论》、《中国青年》、《新建设》、《红旗》等十多种颇有影响的报刊,积累了大量的报刊编辑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8.
全国青年报刊首届“十佳”记者评选7月揭晓,马年华(《中国青年报》)、王建敏(上海《青年报》)、卢程(贵州《青年时代》杂志)、刘健(《中国青年报》)、张延平(《北京青年报》)、李国伟(广东《少男少女》杂志)、范庆锋(河南《青年导报》)、郑勇(《中国青年》杂志)、赵彬(宁夏《青年生活导报》)、温眉眉(广东《黄金时  相似文献   

19.
荆丽娜 《新闻世界》2012,(11):126-128
本文以“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为代表分析新闻类周刊的微博应用情况。认为其成功的微博经营策略使老牌的新闻类杂志焕发了新的生机,且对报纸微博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新闻照片应当给人以真实感。然而,我们常常看到报刊上有些照片并不真实。《报刊文摘》3月4日一版转发《人民中国》的一幅照片,内容是反映华北农民购买高档生活用品,一位青年农民手持厚厚的一叠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