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外阅读》2014,(10):32+37
<正>孤寡在现在的语义中,指的是无儿无女无依无靠的老人。然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两个词加上朕却是最高统治者皇帝的自称。戏曲曲艺类文艺作品或传奇小说中常有所谓皇帝称孤道寡,这其实是错误的,只有先秦的诸侯以及后来的一些诸侯王或割据一方的军阀才自称孤或者寡人,真正意义上的皇帝是不大会自降身份称孤道寡的。  相似文献   

2.
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材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专列一章进行介绍,其中用一半的篇幅来陈述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的概况。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人才辈出、思想流派纷呈、学术繁荣昌盛,对我国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古代政治和道德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本章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习》2004年第2期刊登了《“关中”区位勘误》一文,作者认为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古代史》(选修)第15页《春秋战国时期工程水利图》中将“关中”标注在周都城洛阳以南与韩交界处是明显的错误。笔者同意作者的观点,并十分钦佩作者探索求真知的精神。但就全文而言,笔者认为存在不足之处,体现在对关中范围的勘误不够严谨、所引材料缺乏说服力,以及出现几处笔误。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作者共勉。“关中”作为古地区名,其范围有三种说法:一是专指今陕西关中盆地(或称渭河平原),即作者所持观点。但作者用于证明此观点的材料却不足为据,四…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我们时常会看到某朝廷命官手持尚方宝剑的镜头。中国历史上真的有尚方宝剑存在吗?这个问题要从我国的秦汉时期说起。尚方也作上方,是我国古代制作或储藏御用器物的官署。秦已有之,汉负盛名。由于尚方制造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用虎头、猪肚、凤尾来形容一篇好的文章,事实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课堂教学的开头能否成为虎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堂课的效果,也决定了它和后面的猪肚、凤  相似文献   

6.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古代史》第15页有一幅“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图”.图中的“关中”标于洛阳以南、韩魏之间.图旁小字说:“郑国渠由韩国水工郑国在泾渭水系所建.灌溉面积达四万顷.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秦国所建的郑国渠真的能够灌溉到图中所示的“关中”之地吗?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传递朝廷律令、禀报军情的驿递。从那时起,就有了驿卒。他们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紧急文书必须立即送达,如若不然,就要被处罚。  相似文献   

8.
翻开浩如烟海的中国史籍,在谈到我国古代商业的时候,“重农抑商”是最为常见的一个词语。传统的观点认为,国家的统一是商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大凡在统一的中央政权之下,国家的商业总是繁荣兴盛。而对于分裂时期,人们则更多的把视线集中在了频繁的战乱对于社会造成的重大负面影响之上,以致片面地认为,分裂政权的存在对于商业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阻碍。但事实并非如此。春秋战国是我国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大变革时期,由于生产力的飞跃,旧的奴隶社会制度走向瓦解,新的封建生产方式出现并扩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各种思想流派从各自的立场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成为中国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也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中学历史教育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小说、讲座等能够引起大众的兴趣。甚至到街头巷议的地步。但历史课不受学生欢迎。其缘由,除了影视作品、小说、讲座等形式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外,还在于其中的有些内容能够使人联想到现实,给一些人对历史或现实的迷惑提供某种解释。中学历史教学却给学生这样的感觉:历史是过去的,带着一副冰冷的面孔,让人敬而远之:历史太遥远了,不能理解,对现实生活没有什么帮助。冈为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满足高考的需要。钻研试题和训练应试技能成为历史教学(尤其是高中阶段)的主体。虽然现在的高考试题注意与现实的联系,但受应试目的的制约.这种现实关怀缺乏内在的动力。中学历史教学的这种现状.不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至于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人文素质的培养,也难免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1.
拔河在唐代之前不叫“拔河”,而是叫“牵钩”。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与越国经常发生水战,人们发明了一种叫“钩强”的工具,可以在战争时把对方的船只拖住或推开。平时为了训练士兵的这项技能,军队里准备了一条粗大的竹索,把士兵分为两队,让他们各拉竹索的一端,互相较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用作文字载体的材料有很多,如甲骨、青铜器、简帛、纸等等。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传播,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寥寥百余人。直到使用简帛,这种局面才得以改变。简帛中的“简”包括竹简和木简,“帛”则是指绢绸等丝织品。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绘画史上,“历史画”创作是一个源远流长、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在宋代以前,以人物为核心的绘画,包括描绘历史事件的“历史画”和以刻画人物为主的“历史人物画”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只是随着山水、花乌画的兴盛,“历史画”在元、明、清三代发生了流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山水画的合流,影响了“历史画”的独立发展。至于明、清时代,特别是清代大量出现的帝王“纪功画卷”,则只是一种异变了的“历史画”。中国古代的“历史画”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创作提供借鉴,中国古代“历史画”发展的历史在很多方面也对我们有一定垂诫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高考》2009,(1)
六部始自隋唐,职能承自秦汉。魏晋以降,尚书分曹治事,由曹渐变为部。隋唐以六部组成尚书省。元朝六部归中书省。明初废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清末废六部。  相似文献   

15.
《同学少年》2011,(12):53
近年来,在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皇帝的嫔妃与皇上说话时,自称为"臣妾"。其实,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臣妾,作为名词,古称地位低贱者。《尚书传》:"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周礼注》:"臣妾,男女贫贱之称。"《战国策·秦四》:"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  相似文献   

16.
宋玲 《考试周刊》2012,(38):130-130
近几年随着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受"80后"、"90后"的热捧,历史题材的作品日益走红,很多学生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何把这种兴趣延伸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切实感受历史的"真"滋味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尝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代表的政治化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德治”思想,其中的不少精华之论可以为我们今天的“以德治国”提供资鉴。如治国以“德主刑辅”,治民以教化为先;君主百官为民表率,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以治民,培育良好的政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因而为政必须为民、爱民、养民、富民、教民,使之“有耻且格”,培育淳厚民风;个人道德修养,着重自律,通过“内省”、“慎独”、“ 苦心”、“劳志”,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但也注重舆论监督,形成人人奋发自力的社会氛围。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尽管不乏可取之处,但它的浸透的封建意识和唯心主义的糟粕,亦须认真加以辨别和批判。  相似文献   

18.
导人。是教师上课时的“开场白”,俗话说:“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从精彩的导入开始的。导人在一课时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在课堂气氛的酝酿与内容结构的调节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想让你的课堂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首先要设计好你的“开场白”,在导人的设计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殷周时代 ,一切学术都由统治者直接控制 ,史官之职也是世袭的 ,有着很高的地位和特质 ,所作之史书在一般人心目中也有很高的威信。春秋中期以后 ,史官的修史逐渐受到强暴势力的威胁 ,但仍有史官冒着生命危险修史的例子 ,涌现了一批像董狐、南史氏这样的“良史”。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史官屈从于强暴势力的事例。这些事例说明春秋中期以后 ,史官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趋于低落 ,同时史官本身也出现了许多缺陷和弱点。到战国中期 ,史官的地位已低落到世人羞而为之的地步。而伴随史官地位低落的 ,则是史官修史之风的败坏 ,强暴势力的因素越来越影响史官的修史。到西汉时 ,史官的地位已经低落到和倡优差不多的地步。  相似文献   

20.
“诸子百家”知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对男子的美称。“诸子”包括先秦各家学派。西汉司马谈《论六家指要》中说“诸子”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隋书·经籍志》中说“诸子”有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十四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