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面科学的分析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是合理制定地区发展政策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本文构建测度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和系统聚类法分析了安徽省各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为科学制定地区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经济和人口的视角研究了广东省各地区高职教育分布与经济、人口发展的协调性。研究表明,广东省各地区的高职教育负担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通过聚类分析总结为五种地区类型:经济发达、负担过重地区;经济发达、负担偏轻地区;经济中等、负担偏轻地区;经济一般、负担偏重地区;经济欠发达、负担偏重地区。最后针对各类地区高职教育发展与经济、人口发展的不协调性,提出了相应的布局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3.
潘燕 《文教资料》2009,(12):70-72
美国也曾是一个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独立后,它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发展西部地区.它的西部大开发策略极大地促进了美国西部地区经济的繁荣.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美国联邦政府始终把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较好地处理了教育与经济二者的关系,用教育成功地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美国西部地区经济的繁荣,进而推动了整个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成功方面对我国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离不开西部成人教育的发展,成人教育在西部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正确处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成人教育的关系,应当做到:西部地区的成人教育要着眼于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大量直接服务于西部地区经济的人才;成人教育的发展要体现出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特色;西部地区要增加教育投入,扩大教育规模和途径,建立多元化的成人教育投资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东地区是世界最富有的地区之一,中东地区更为多国企业视为具广阔前景的大市场.本文论述了我国如何开辟中东市场,扩大与中东地区各国的贸易合作范围,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并客观分析了开拓对中东地区的经贸合作市场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以及我国开展对中东地区经贸合作应采取的对策和工作态度.本文对当前我国开展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经济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18世纪末19世纪初,马铃薯由俄国或哈萨克汗国(今哈萨克斯坦)传入山西,改变了山西地区的农作物品种结构,对山西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有利于开发山区经济、促进山西商业的发展两方面考察它对山西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又从救荒济民、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促进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四方面考察它对山西地区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部崛起是国家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出的又一战略举措.中部崛起的关键和战略基础是中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而中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是发展中部地区的农村成人教育.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客观规律使然,中部地区同样存在经济相对发达、经济欠发达和经济不发达等不同类型的农村,因而在中部地区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也应该有不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民族地区物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将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内蒙古红山物流园区是京津冀辽区域物流的重要节点,也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物流经济发展主要瓶颈是人才与资金问题,破解瓶颈需要引进人才和建立融资平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发展物流经济需要具备绿色物流理念,否则势必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是事关我国全局的重要问题.以滨州市为例,从资源、区位、环境和经济水平及潜力方面,分析了东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建设,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培育城市建设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和依靠改革创新,培育良好的城镇发展机制等策略.  相似文献   

10.
要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摆脱地区贫困问题,就要充分地挖掘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国家给予政策扶持上的倾斜,将民族地区人民的力量带动起来,发挥民族地区的智慧力量,不仅解决了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而且还要缩小地区经济收入差距,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生活奔向小康.地区经济差距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在政策的引导下,迅速地发展起来,也在短短地几年之内缩小了与中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但是,发展是持续性的,随着中部地区发展角度的加快,使得民族地区经济总是存在着相对滞后性,这就需要开拓思路,发挥创新精神和聪明才智,以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以解决民族问题为重点,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1.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新的时代条件赋予了发展新的时代内涵.在当今实现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科学发展是在理性思维指导下,以尊重客观规律、掌握科学方法和应用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发展;和谐发展是实现人类社会整体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和平发展是以和平性、自主性、合作性和共赢性为基本特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把握“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实质,应确立两个理论前提:第一,“人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社会和人生的信念;第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不具有绝对的意义。同时,“人的全面发展”还应包含四个层面的内涵,即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马克思、恩格斯将发展视为唯物辩证法总特征之一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进行了发展和丰富,相继提出了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等新的发展理论和发展道路,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山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并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此基础上确定未来保山市环境保护的思路,贯彻环境经济和谐持续发展战略,探索环境经济和谐持续发展模式,推动保山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课程、教师、学校以及学生的发展等构成了整体复杂的发展系统。课程、教师、学校等的变革及发展研究,需要在“系统科学”和“复杂思想”方法论的支持和指导下进行系统性和复杂性的思考,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非均衡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思想是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国情而提出的,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区域间发展的非均衡性,二是人与人之间发展的非均衡性,三是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思想不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可持续发展到协调发展——区域发展观念的新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缩小区域差距、兼顾“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发展、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虽互有关联,但内涵各有侧重:发展是状态的改善,持续发展强调过程,可持续的本质定义突出的是代际关系,协调发展着重的是处理人地、人人关系,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平衡。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内在关系紧密,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强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最高要求;区域协调发展是相对的、动态的、长期的,将随着区域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对这些观点的阐释,有助于统筹区域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发展教育学作为一个重要教育研究领域的出现有其产生的特定原因,发展教育学是从教育的视角研究社会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并对教育发展的基本问题做出审视,进而通过教育自身的变革促进教育和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发展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普遍接受的新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总结鸡西大学所走过的路,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a reformulation of the main findings and perspectives from a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qualitativ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100 counselors and therapists.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as a phase model and as a formulation of 14 themes of counselor/therapist development. The following six phases are described: The phases of the lay helper, the beginning student, the advanced student, the novice professional, the experienced professional, and the senior professional. The themes describe central processes of counselor/therapist development. The themes are addressing different issues such as shifts in attentional focus and emotional functioning,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reflection fo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a life-long personal/profession integration process. Sources of influence for professional functioning and development are described. The results show consistently that interpersonal experiences in the personal life domain (early family life and adult personal life) and the professional life domain (interacting with clients, professional elders, and peers) are significant sources of influence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