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14年的数学高考刚落下帷幕,就听到社会上"数学难啊"之类的话络绎不绝.在对数学高考各种各样评价之词面前,数学教师应该保持一颗冷静的心,细细地研究高考试题,深刻地反思我们的教学.为了真正理解高考,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高考.很多数学教师高三都已经教了好多年了,带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经历了惊涛骇浪的题海战术,但是否真正理解高考呢?1对数学高考的理解廖平胜教授认为:"考试的本质是鉴别人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出台,高考英语降低分值,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些网友更生"灵感"地向高考数学开炮,有网友发起"数学滚出高考"调查,支持率竟然达到七成。虽然说这只不过是一种情绪化的宣泄,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考改革势在必行,背后的深层原因不容忽视。现在的中学生,不管是英语、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     
<正>两个问题的基本准则。但是,"以学定考"绝非简单的"学什么就考什么",其准确的涵义是依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怎样学及学什么来解决高考的"考什么"与"怎么考"的问题,实现高考作为公共政策所必须的正当性与公平性。高考试卷是集中反映解决这两个问题之成果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正>伴随多地密集出台高考改革方案,2013年下半年,不少省市拿英语"开刀"。与此同时,数学也"躺着中枪"了.网友们高呼"让数学滚出高考".新浪微博关于"数学该滚出高考吗"的调查显示,在近10万网友参与的投票讨论中,有超过7万的网友支持数学滚出高考.这是一个令人警觉的危险信号.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多数人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引不起兴趣.数学大师陈省身生前有一个梦想:期望在二十一世  相似文献   

5.
鲜语录     
"忆往昔,那些年被数学虐过的日子。高考这座独木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7万多网友在微博上吐槽中国高考数学之难,甚至考到外国专家,他们支持数学滚出高考,称自己仅是"做题机器",甚至有网友称工作多年除了数钱几乎用不到数学。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材料:如果我们在中学生中作一个调查,问其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什么?可能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为了中考、为了高考;如果我们在非数学系的在读大学生中作一个调查,问其学习数学的用处是什么?可能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是:应付考试。应该说,中学数学教学是一种"目标教学"。一方面,我们一直想教给学生有用的数学,但学生高中毕业后如不攻读数学专业,就觉得数学除了高考拿分外别无他用。另一方面,"类  相似文献   

7.
大家知道,"增加5"与"减少6"绝对不是两个数.如果规定增加为正、减少为负,则就可把它们记作"+5"与"-6".按照现在数学教科书中的观点,这"+5"与"-6"就是正数与负数了.非数就这样被数学教科书给变成是数了.有一种数学观点认为负数源自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科书中一般也通过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来引入正、负数概念的.何谓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什么是正、负数?人们需要对它们  相似文献   

8.
正进入高三,好多学生对于数学复习有些盲目,特别是几场不如意的考试下来,他们竟不知所措了。那么高三学生该如何面对高三?如何面对"得数学者得高考"中的数学科目?我的建议是:有的放矢,做足针对性工作。高考数学考什么,学生复习什么;高考数学需要什么,学生准备什么。一、知识积累有了高一高二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高中阶段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但是由于高一高二的数学考试多数是阶段性考试,考试的内容针对性强、综合性弱而且所考内容多数是该阶段所学内容,其他章节的内容试卷较少  相似文献   

9.
林林总总的高考改革,它的社会动因和价值取向是什么?其演进遵循着怎样的内在逻辑?政治(经济)动因、教育动因和文化动因是高考改革的三大动因,社会也经历了相应的三个因素驱动阶段;公平选才和科学选是贯穿高考制度完善和改革演进的两条主线,其实质是公平和效益的关系。三个动因和两条主线构成了高考改革的内在逻辑,值取向的分歧点和统一点。  相似文献   

10.
一、高考数学考什么?《考试大纲》明确提出了高考"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了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高考不但要考知识,而且要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精心设计在考知识的同时达到考查  相似文献   

11.
新闻链接:据"东方早报刊文说,湖南一网友发帖征人写一篇题为《早》的作文,这一题目与今年的湖南省高考作文题目一模一样。"湖南高考作文泄题了?随着网帖的曝光,引发了网络上种种猜想,其中对"湖南省试题早已泄密"的猜测占据多数比例。不过也有网友建议对此保持冷静,"或许只是运气好而已,无需大惊小怪。"网友称不排除是有学校猜中了题目,然后有考生在网上发帖求助。昨日下午,记者致电湖南省教育考试中心,接线工作人员证实今年高考湖南地区的作文题目确实是"早",对于网上出现的与高考作文题目高度一致的提问,该工作人员也表示很惊讶,"我们也是第一次听说有这个事情,所以暂时还不知道是怎么  相似文献   

12.
正每年的高考都牵涉着无数人的心。1月16日,"2013高考北京卷说明"正式下发。那么,今年的高考北京卷有哪些变化?是"易"还是"难"?在高考冲剌的最后几个月学生如何备考呢?从公布的"考试说明"看,今年高考北京卷的语文、物理、历史等科目有较大变化,数学、英语、化学等科目则变化不多。北京教育考试学院专家表示,今年  相似文献   

13.
《生活教育》2014,(1):11-13
正回顾2013年教育领域,"高考改革"、"大学生就业"、"教育公平"、"教育均衡",一个个熟悉的关键词在吸引我们的眼球之后又触动了我们的心灵。高考改革如何破冰?公务员考试缘何热度不减?小学生临别赠言为了人民币,针对这一个个事件,一组组现象,我们一起来回顾2013年度的教育辣评。高考加分"瘦身":下猛药更要看疗效  相似文献   

14.
高考中的公平是指基于考试成绩的公平,即"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效率是指综合各方面因素,不拘一格地选拔优秀人才。"效率派"认为中国已到了一个不必刻意追求公平,而应注重效率的时候,高考制度应彻底改革。"公平派"认为公平选才是社会大众对高考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也是高考制度的基本功能和精神之所在,公平竞争是高考制度的灵魂和根本,"多元录取"要注意保证录取的公平和公正,避免金钱和权力对招生录取的干扰。目前高考的主体部分仍是首重公平,将来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势则是走向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与平衡。  相似文献   

15.
张仲达 《广西教育》2014,(48):33-34
正本页照片上的那幅书法,你认得出是什么字吗?"环球大嫂"?"坎城大俊"?错了,是"玖球天後"。什么意思?请看这则新闻———最近,一张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为台球名将潘晓婷题字的照片在微博上疯传,引发网友质疑:"九球天后"四个字中,"九"和"后"的繁体明显用错了!网友们调侃说:"毕姥爷,您就不能认真点写字吗?"并提醒大家:"使用繁体字有风险啊!"由此引发了媒体的关注与热议。(10月24日人民网)  相似文献   

16.
今年高考是我省自主命题的第一年,也是我省使用新课程高考卷的开始.新课程高考数学卷有什么特点?命题趋势将会怎样变化?高考复习中要有哪些对策?现结合近几年试点省份的新课程卷、考试大纲及数学教学实际,谈点看法.1新考纲的变化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已“变脸”为《考试大纲》,与旧课程高考《考试说明》相比,主要的变化有:1.1考点上的变化新增的部分:文科新增内容有简易逻辑、线性规划、圆与椭圆的参数方程、欧拉公式、向量、概率与统计、导数.理科新增内容除以上文科新增内容外,还增加了函数极限,并对概率、统计和导数等内容提出了高于文…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数学教育界对数学能力和数学能力教学的研究多数是浮于浅表的,这将有碍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层次推进和数学高考命题理论的深入发展.随着高考命题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在数学高考中采取了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思想,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能力的过程.同时,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创新和数学实践等数学能力",因此中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达高考和新课程标准之要求.  相似文献   

18.
增负说     
《中文自修》2015,(1):3-4
华东师大一附中昂玥辰九月中旬,上海市宣布了高考改革的政策,其中包括:英语由统一考改为考两次,高考只考语文和数学;高中不分文理,学业水平考分为合格考与等级考,等级考从六门中选取三门,自主招生在高考之后进行等。高考改革虽然具有种种必要性,但就"减负"这一点而言,它满足了吗?如果单看"学完一门考一门",高考改革确实是减轻了学生在高三时的压力,并将知识合理分配在高一高二。这样,学生到了高三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是安徽省进入新课程改革后高考的第三年,处在由大纲高考到新课标高考过渡的后期.高考数学科一结束,数学卷成了公众口诛笔伐的对象,"难"的呼声此起彼伏.真的难吗?难在哪里?本文站在"草根阶层",从考生的视角谈亲身感受.角度有  相似文献   

20.
高考改革取向影响着高考改革的预期目标和改革政策的制定。在理念层面,高考改革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目标取向、公平至上的价值取向和稳中求进的过程取向;在制度设计层面,高考模式的改革应坚持统分结合的原则取向,招录制度的改革应采取刚柔相济的策略取向。高考改革五个方面的取向之间是彼此关联、相互影响、互相促进、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其中"公平至上"是前提,"以人为本"是目的,"稳中求进"是方法,"统分结合"是手段,"刚柔相济"是策略。五个方面必须同时兼顾,才能相得益彰,最终将高考改革导入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