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接触新课程后,最大的感受是师生关系的转变。在课上、课后学生和教师的接触非常密切,可以就各种话题进行谈话。有一次,我跟学生一起玩双杠,学生们认为数学老师还会玩双杠,他们很开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墙”被推倒了,学生可以大胆提问,大胆质疑,而碰上不能肯定时,我可以大胆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研究。”师生关系的转变,彻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提问,老师就像他们的朋友。教师在和学生交朋友时,可以进行一些情感、态度的培养,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新型教师,所以教师应该…  相似文献   

2.
师生关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处理的人际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效。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像一条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地联在一起,创造出和谐、融洽、高效的教学氛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值得去研究和探索。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相似文献   

3.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的要求和难度愈来愈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面临严峻的挑战.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像一个契机,一个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地联在了一起,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已成了中学思想政治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良好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从教育文化学角度看,它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潜往课程,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人性的提升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习得均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在知识上的垄断地位和作为信息源的地位不复在,在某些时候和场合,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甚至低于学生,这导致教师的传统权威地位逐步丧失,教师角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达也给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带来新的冲击。笔者认为,新时期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就应有新视点,教师的创造性便是其一。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学业的提高、智能的培养,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都具有极大的裨益。教师作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该如何做呢?1.调整心态,尊重学生班主任要改变居高临下的心态,要"蹲下来跟学生说话"。因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一个学生,他喜欢玩溜溜球,有一次在课上玩,老师提醒他,他还顶嘴,影响了课堂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6.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双边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交往关系 ,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从师生关系的性质来说 ,师生关系是一种工作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组织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 ,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起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提高教师威信等积极作用。我认为 ,改善师生关系的途径归结起来主要有三条 :第一 ,改善师生关系的认识途径。“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可以说 ,有什么样的认识 ,就会有什…  相似文献   

7.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关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可以说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学校的面貌。那么,怎样构建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下面,我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不泯的童心教师的年龄与学生的年龄有差距,这往往成了师生沟通的一道障碍,如果我们能打破年龄障碍,就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感情融合,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像一个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地联在一起,而这个纽带正是用师爱来建造的。  相似文献   

9.
<正>"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同孩子一起看多彩的世界"。这句话时时引起我的深思,让我不断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走进学生的世界,用学生的眼光看学生,分享学生的喜、怒、哀、乐,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世界,进行情  相似文献   

10.
冉启兰 《考试周刊》2010,(13):18-18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一门学科,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教师而讨厌学习。师生关系像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相反便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特别是对新课程而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是学校情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教师的素质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关系的状况.对学生而言,师生关系的状况不仅是影响其学习适应与进步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所以,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探讨良好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及其影响机制,以及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心理策略,对于增强教师在此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技能,充分发挥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彬彬 《河南教育》2007,(12):11-12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这是因为教师对于学生人格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良好的教育行为可以增进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反之,教师错误的教育行为也会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的理念,教师的人格修养、心理健康,以及教师的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课堂气氛、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肯定的心理倾向。教育心理学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往往会迁移到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如果学生根本不喜爱任课教师,那么他对任课教师所教的学科也就不会感兴趣,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情感便会处于一种抑制状态,就不可能有积极高效的思维活动,教学也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建立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4.
张波 《现代教学》2014,(1):27-27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我们经常发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喜欢哪位教师,就会喜欢他任教的学科;反之,则会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唱对台戏,甚至讨厌他任教的学科。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能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师生更加专注于教学活动,从而更加顺利、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认为,爱与尊重是基石,理解与赏识是关键,教学相长则是良好师生关系得以保持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5.
蒋莹 《师道》2011,(Z1):63-65
教育是心灵之间的影响,师生是心灵沟通的主体,师生关系则是心灵互动的枢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良好交流。懂得尊重学生,尤其是尊重其人格。教育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以尊重,让学生感受师生的平等,感受自尊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属于人际关系的范畴。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关系。衡量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否已经建立的标志,就是看师生间有没有形成情感谐振,即教师的教导和行动能否感染学生,以达到协调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如果教师能通过自己的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热爱学生的情感赢得学生的尊敬。那么,教师就会因受到学生的尊敬而产生工作的光荣感,从而更加热爱学生和教育事业,更加自勉,处处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更完善的榜样;学生也会因受到有威信的教师的大力关怀和爱护而更加尊敬教师,努力学习。仿效教师的言行。换句话说,师生关系就能因相互尊敬而相互促进,螺旋式上升。这就意味着情感谐振已经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已经建立。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新的教育理念把和谐的师生关系摆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位置,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校教育、师生关系达到和谐呢?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新的教育理念把和谐的师生关系摆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位置,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校教育、师生关系达到和谐呢?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待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多年的教育教学,我渐渐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同样也会走近你,而且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信息之窗     
《宁夏教育》2005,(5):70-72
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并不是具有某种固定角色的行动体,而始终应是真实的人。也就是说,师生首先作为“人”相遇在一起并产生关系的,因而教师要有“人”的意识和信念,一方面要研究人,以富有人性的力量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把学生当作“人”看待,并给以最大的尊重和关怀。否则,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就会因为失去“人”而无可能性。也正是这样,现代教育应是人与人主体之间的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