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给我X”构式中的“给”不同于引出与事成分的“给”,其中,“我”一般不能换成其他人称,也不能换成复数,“我”并不是事件的参与者,而是要求、命令的传达者。“给我”所表达“要求、命令”义是虚灵的,不是本身所固有的概念义而是一种“意义潜力”被激活,是其所在的构式与语境赋予的。  相似文献   

2.
刘桂荣 《河北教育》2005,(23):27-27
学生根据教材中的作文要求完成一篇作文后.教师往往把这次作文的“要求”当作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全班学生的几十篇作文“一刀切”,达到要求的就给个高分.给个“漂亮”评语,达不到要求的就给个低分.给个“不漂亮”或“不够漂亮”的评语。我曾就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评语.对学生进行了多次问卷调查,主要情况是:  相似文献   

3.
我们经常这样给学生布置作业“:把某页某题做了。“”回家听写某某词语。”“写一篇日记。”“写一篇与某某有关的作文。”当教师检查作业时,又批评学生这样没做好,那样没达到要求,进而又抱怨起来:“哎,现在这些孩子……”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四句话:“给。”“给你。”“我会给  相似文献   

4.
第七节:“哭叫的猫”和“狂逃的老鼠”就像猫捉老鼠一样! “爸爸,”威廉欣喜若狂地向我扑来,然后双手抱住我的脖子。“爸爸,我想要您的钥匙串!”“好,但是……”我还未把话说完,就被高声打断。“爸爸,把钥匙串给小孩很危险,不能给他。威廉,停止你的鬼把戏!”妈妈对威廉那无休止的古怪要求感到厌烦,立即出来阻止他的心血来潮和我的一贯妥协。“不,小宝贝,我不能把它给你。拿着钥匙很危险!”我重复着妈妈的话并拒绝他的要求,但是我感到内疚。“爸爸,给我!给我!”威廉坚持要求,但白费工夫。他随即大发雷霆,捶胸蹬脚,最后嚎啕大哭。哇,哇,哇!  相似文献   

5.
传统教育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创造教育要求教师用“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两者都要求教师要有丰富广博的知识,不然就难以胜任其职,乃至会误人子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和当好"三个代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从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高度,充分认识“三个代表”的内涵,要求及其极端重要性,真正坚持和当好“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7.
高考语文阅卷之后,觉得中学语文课必须重视逻辑知识的教学.今年高考语文试题有三处主要是考查考生逻辑知识的.一处是要求考生给“泥石流”下定义,一处是要求给题中指出的十二首诗歌进行科学分类,还有一处是要求考生辨明“封建制度”这一概念.考生在这三处错误甚多,有的甚至只字未答.如给“泥石流”下定义,不少考生既不能把泥石流形成的三个条件答出来,语言又不怎么通顺.又如给十二首诗歌分类,不少考生不知道使用“诗歌的时代”、“诗歌的作者”、“诗歌表达的内容和方式”这样三个标准.至于解释“封建制度”这一概念,他们既不知道“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更不知道“封建制度”这一词语可以表示两个不同的概念(有时指分封制,有时指封建社会的各种制度).无怪乎不少考生说:“这类试题真叫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悲剧 ?“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 )“悲剧是历史的必然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冲突。”(恩格斯语 )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四册 )在平静的叙事和描写中 ,一方面把“红柳”这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一方面又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冲突” ,从而营造出浓烈、厚实、深沉的悲剧意蕴。一、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红柳”这“离太阳最近的树”“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 ,凤羽般纷披的碎叶 ,偶尔…  相似文献   

9.
谢勤 《教师》2010,(3):25-26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以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新的教学理念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①从“教本”到“文本”的变革,要求教师由单一型向全面型转变,既是学者和教学者,又是交往者和决策者;②从“分等”到“平等”的变革,需要教师创造一种良好的交往环境;③从“授受”到“对话”的变革,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④从“设计”到“涌现”的变革,要求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一、’96NMET“阅读理解”(以下简称为“’96阅读”)的构成“’96阅读”共分两部分——A节和B节。A节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阅读材料选择最佳答案回答问题。(B节是1996年高考的新题型:在一篇对话中留出五处空白,要求考生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即“补全对话”。)“’96阅读”A节与“’95阅读”相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已经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也是对教师的普遍要求。但是,人们平时强调较多的往往是“一桶水”的“量”,而忽视了对“一桶水”“质”的要求。那么,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一桶水呢?  相似文献   

12.
“有创新” ,是考纲对话题作文的特别要求之一 ,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第四项要求。这是对思维的要求 ,即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话题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方式。它具有限制性 ,即对考生的写作有一定的约束力 ,通俗地说 ,就是给考生规定一个写作的“范围” ;它更具有开放性 ,其写作要求往往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等 ,这就给考生提供了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写作情境 ,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概括地说 ,所谓“话题作文” ,即是用一段提示语启发思考 ,激发想像 ,限制范围的一种命题形式。应该说…  相似文献   

13.
一、题型介绍 写作是一种能够充分体现考生综合语言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的题型。 一般情况下, 写作题均采用“情景作文”或“控制作文”的形式,它不允许考生随意发挥,也不能逐字翻译所给材料,而是要求考生抓住所给信息的要求和大意,  相似文献   

14.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过去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上升为“要给学生一碗水,  相似文献   

15.
“爸爸,给我扎个风筝吧。” “爸爸没空,一边玩去。” “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好吗?” “妈妈有事,一边玩去。” 这类父母与子女的对话,在不少家庭中是经常可闻的。对孩子的要求,年轻的父母不是认真对待,而是随便打发他们“一边玩去”了事,这种做法  相似文献   

16.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究;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悬念,让他自己去质疑;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发展。这是新课程“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以这个要求为指导,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我校领导注重了“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的建设,提出了课堂教学“15+30”的要求,课堂改革全面展开。针对这一要求,我们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7.
给幼儿讲故事如不讲究讲法,是收不到好效果的。那么,怎样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 一、讲前提要求。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前,应该向孩子提出恰当的要求。如“记住故事的题目”,“故事里讲了一些什么事”等。当孩子到了四五岁时,还应该要求他们复述故事的内容大意。这样:孩  相似文献   

18.
老师提出两个要求 “那我给你们提两个要求好不好?”胡老师说。  相似文献   

19.
我们已经练过“续写”和“扩写”,这次我们学习“改写”——把《给奶奶送阳光》(文略)改写成记叙文。第十册习作七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如果谁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段,那么常常会给人扣上“繁琐分析”的大帽子,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如今是谈“分段”色变,谁都不愿再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段”这一手段。对此,笔者经过思考,颇有些看法:一、是否繁烦分析,关键是看教师运用“分段”这一手段的目的前些年,我们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在学生读一遍课文后便要求学生“分段”,然后便是逐段讲读。分段成了教每篇课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似乎没有给一篇课文分段,就无法进行以下的教学。因此,为了完成给课文“分段”这一任务,不惜花费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