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山品水王玉茹山水之美,古来共谈,然而人们谈得最多的,还是山的灵性和水的神韵。孔子曰: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智者则步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这就是山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的根本原因。人们通过读山品水,可以领悟到世事的兴衰变迁,故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徜徉于名山大川以寻求灵感。  相似文献   

2.
读山·品水     
宇宙乾坤,世间万物,生生不息,无不缜密相连。若能懂得欣赏,细细咀嚼品味其中的哲理,便能领悟人与自然都是由生灵在主宰。只要心存友善和情爱,生命便与你我共存,生生不息……山水之美,古来共谈,然而人们谈的最多的还是山的灵性和水的神韵。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这就是山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的根本原因。人们通过读山品水,可以领悟到世事的兴衰变迁,所以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徜徉于名山大川寻求灵感。读山,“横看成岭侧成…  相似文献   

3.
读山品水     
①山水之美,古来共谈,然而人们谈得最多的,还是山的灵性和水的神韵.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智者则步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这就是山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的根本原因.人们通过读山品水,可以领悟到世事的兴衰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寻觅到自己精神家园的相通之处,故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徜徉于名山大川以寻求灵感.  相似文献   

4.
阅读山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当吟颂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我心中不禁对中华民族的山山水水肃然起敬——我崇敬巍峨的东岳泰山,险峻的西岳华山,魁伟的北岳恒山,俏丽的南岳衡山,雄壮的中岳嵩山;我回味黄河之雄浑之水,长江滚滚东逝之水,我更依恋哺育我长大塑造我性格的桂林山水。阅读山水,首先要读懂山水的性情。山水各有性格:山,高深博大志存高远;水,灵动柔变随波逐流。山的哲学意味着正直,水的哲学意味着机智。山的性格是耸立挺拔青云直上,水的习惯是迂回曲折缓缓渗透。山以执著挺拔表现力度,水以畅达柔顺显示智慧。山的风格简洁挺拔,直视苍穹;水的个性丰富飘悠,潇洒从容。山是静止的书,因此读山能懂得什么是持之以恒;水是流动的情,所以读水会悟出什么叫稍纵即逝。仁者爱山,志在山的稳实博大和丰富中积蓄锤炼自己深沉宽厚的仁爱之心;智者乐水,志在水边步水而行望水而思,让碧波清流濯洗自己的理智和机敏。山水互补,山衬托水使其端庄,水滋养山使其丰满。所以,我们要经常置身山水,寄情山水,感悟山水。因为置身自然,阅读山水,心情会清爽无比。  相似文献   

5.
有山处必有水,有水处必有山。有山水处必隐约着英才俊杰的身影,而英才俊杰的不凡却也正枕着对山水痴恋般的寄寓。狂放山水这个人世原本就不属于你。如椽大笔,何以栖居蜗角虚名之华堂?诗仙傲气,何以委身蝇头虚利之盛殿?你的选择是明智的。浊世太小,太杂,惟有山水的胸怀可以容纳你;人间太俗,太暗,惟有山水的性情可以抚慰你。于是,你“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于是,你看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把一生的潇洒都融入行迹中,把回归的人性交付给了山水。你信任山水,赞颂山水,泼墨着山水,思维着山水;山水是你惟一的泊口,也…  相似文献   

6.
就像这世界缺不了山也少不了水,文学的世界上也必“山”、“水”相融才能“百草丰茂”、“桐花万里”。然而正像灵动的水永葆蓝色不变,沉稳的山幻化出万千色彩,“水”性的诗人也有“山”的刚强,“山”性的作家也充满“水”的柔情。今年考生的佳作中,有一批紧扣山水,大量引用古诗文来证明中国文学传统中灵动或沉稳的作品。虽说创意还不够,但也充分体现了这些考生文学积累之丰厚,构思谋篇之灵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自己的文化积淀,在写作时灵活运用的过人  相似文献   

7.
山水自关人意,人自钟情山水。中国人对于山水似乎情有独钟。许多成语“山青水秀”、“山高水长”、“山重水复”、“险山奇水”、“残山剩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与水总是难以分割。山因水而俊秀,水因山而灵动。山是静止的书,水是流动的情。山水互补,山衬托着水使其端庄,水滋养着山使其丰满。山水是中国人的知音。  相似文献   

8.
六朝山水诗歌仅局限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唐初山水诗歌仅局限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至盛唐时波澜起伏、蔚为大观,进入了“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最高审美境界。那么,唐代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是如何审美的呢?实际上,这是唐代士大夫心态的潜移默化的反应。本文认为,从社会发展与大文化背景的角度来探索唐代士大夫的心态,从唐代诗人山水审美中的“尴尬”来寻求山水诗创作的价值,那么,在阐述山水文学的发展规律时,也一定会持之有据。  相似文献   

9.
2004年课改贵阳实验区的作文题是:可能你曾流连过桂林的奇山异水,可能你还沉醉过鼎湖山的灵山秀水,也可能你更神往贵州的真山真水。总之,生活在喧嚣的尘世中,我们仍衷情那自然界的山山水水。因为它,人们终于发现了自己心灵深处的山水情结,听到了山水的自述和呐喊,陶醉于山那边、水一方的某个感人故事;因为它,我们的眼亮了,心活了,情也真了……也许我们会纵情山水;也许我们会感悟山水、寄情山水;也许还会去赏山水之画,品山水之诗;也许……请以“山水”为话题,联系自身生活积累和思想感情,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相似文献   

10.
文人与山水     
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世界其他国度难以与之媲美,而且我国历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尤其是学者文人、诗人画家都对山水自然有着一份特别深厚的情感。与古代西方相比,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与山水自然建立了亲和协调的审美关系,并赋予自然审美以丰富的内涵。孔子从自己所奉行的仁学立场出发,提出“乐山”“乐水”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论语·雍也》)他以水的奔腾不息比喻君  相似文献   

11.
感受乡村     
剪水为衣,辑山为钵,山水的衣钵让人动容。叩山为钟鸣,抚水成琴弦,山水的清音让人陶醉。山是千折百绕的旋转图,水是顺流而读或逆流而读的回文诗,山水的诗情让人惊叹。  相似文献   

12.
<正>“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行走于大地,流连于山水,徜徉于名胜,借物抒怀,借景抒情,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美文。下面,让我们一起阅读学习。古文赏读【甲】江、沱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楗水,而阔沟以酾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以富饶。今成都二水,此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  相似文献   

13.
<正>宗炳有言:山水以形媚道。那半落青天外、淡然复兀然的山,那一夜疾雨后走势狂劲不能自止的水。用山的绵延起伏,赋予水曲折灵动的曼妙之形;以山的万丈悬崖,赋予水陡转直下的奔腾之势。如此,便以山之旷达给予,水之坦荡接受,将取与予的艺术留在山水之间。作为一个社会的存在,人难以做到所谓的孤僻自持,即使圣人,也难说自己只予不取。换言之,取与予乃心之两面,慷慨给予,坦然  相似文献   

14.
骈文精品《与朱元思书》,寥寥一百余字,简洁传神地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不仅语言优美生动,而且结构上也很有特色。文章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按说,接下来就应该依次写“奇山”、写“异水”,与前面相呼应;可作者接下去却笔锋一转,先写“异水”,再写“奇山”,使得文章  相似文献   

15.
《与朱元思书》一文,细腻而生动地描写了浙江省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一段沿岸百里的秀丽风光,“给人以美的感受”,但认真琢磨,这块“白璧”仍有“微瑕”,在于结构不照应。 正如课本“自读提示”所分析的:“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通过景物描绘,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既然“第一段……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那么第二段就应先紧承“奇山”二  相似文献   

16.
圣智者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言下之意山水关乎性情,仁之于山,智之于水的共鸣,既是纳山入仁、纳水入智,又是化仁入山,化智入水,二者都别有番境界,难怪古往今来感造化之工乐山水不疲者、兴人力之劳假山水自如者比肩继踵,以求眼底之山水与胸中之丘壑相与为(?)清代施闰章处其中 施闰章作《就亭记》类似欧阳修作《醉翁亭记》,其名在亭,其意则在山水。虽说施闰章以议论开篇,道人向往的兼有“地有乐乎游观,事不烦乎人力”引人瞩目、但行文交代建亭原由、亭处地势并没有跳出传统的记述格局,好在他同时袒露胸襟,使记述之初就与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世界是一个大的阅览室,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阅读,不断丰盈,不断充实,不断完美自己的过程。无论是读书读人,还是读山读水,你就会引起心灵的颤动,你都会有收获与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阅读”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作文,体裁不限。 [写作点拨] 话题难度不大,要出彩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的三种方法也许能让我们“柳暗花明”:一是思想上:纵向求深。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笛卡尔真诚地劝诫人们认真阅读,他说:“阅读所  相似文献   

18.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人们和自然风物之间的感情是相通的。读那些描绘自然风物的文章,我们不仅能获得美的享受,还能沐浴作者思想的光辉,获得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9.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山,美在雄伟、峻峭;水,美在潋滟、奔放。山水之情,孕育了人类的生命;山水之美,陶冶着人类的情感。那么,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如何去获得这些融于语言文字之中的“美”呢?又如何在获得“美”的享受中,去感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乐趣呢? 诵读,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读山水     
山水之间,有读不完的书.看惯了花开花落,来山水之间读一读品一品其乐趣,或有一番独特韵美,引人思考. 苏轼怀诗:“横看成岭侧成峰”.杜甫有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山,也许能读出他们的许多内在品质,读出我们生活中应该具有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