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请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1~6题。“能吞能吐”的森林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①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②生物是难以生存的,③氧气很少,④大气中的二氧化…  相似文献   

2.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答题(只设计开放性试题)。森林是人类的朋友,尤其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更是功劳卓著。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面积10万亩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相似文献   

3.
森林的六种功能科学家形容森林具有6种“机器”功能,饶有趣味。一、“吞云吐雨器”。凡森林茂密的地方,大雨渗透到土壤里和藏在树身上,不致汇成洪水;而在久晴不雨时,水就从树叶里跑到空中,遇到冷气凝成雨水。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  相似文献   

4.
<正> 植物在维护自己的生命活动和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形成具有“机器”的特征: 1.“吞云吐雨器”:在植物茂密的地方,特别是森林地带中,能将大雨渗透到土壤里和灌注在树体上,不致汇成洪水;而在久晴无雨时,水就通过蒸腾作用从植物叶的气孔蒸发到空气中,遇冷空气凝成雨。所以农谚说:“地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2.“吞碳吐氧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吸收CO_2,并有有机物合成和氧气产生。据测定地球  相似文献   

5.
龙倩 《初中生辅导》2023,(Z4):115-116
<正>初中生物学课程是同学们首次接触生物学这一门学科,也是同学们真正了解生物、走近生物、热爱生物的开始。生物与环境关联密切,相互影响。大家都知道空气中含有的水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越多,则空气越潮湿。植物的蒸腾作用,对空气湿度就起着调节作用。植物的枯枝枯叶腐烂后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森林有涵养雨水功能,“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  相似文献   

6.
《新读写》2009,(2):9-9
树木,是人类最好的伙伴。它吐出氧气供人呼吸,它阻挡风沙使人不受侵袭,它能保持水土,让人类耕耘播种、繁衍生息,无怪乎人们把亚马孙平原的森林,说成是“人类的肺”,把大兴安岭的森林,誉为“天然的水库”了,  相似文献   

7.
森林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绿色植物群体。森林树木枝叶繁茂 ,占有巨大的地面空间 ,利用太阳能效率高 ;它的根系发达 ,牢牢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绿化大地 ,改善空气质量 ,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改善和构建人类生存环境促进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首要支柱 ,体现出了森林的“环保价值”。1 森林是“氧气的制造厂”生物的呼吸 ,特别是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燃料燃烧过程 ,要消耗大量的氧气 ,同时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没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吞碳吐氧” ,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将很快消耗贻尽。森林的造氧能力很…  相似文献   

8.
黎壮 《中学文科》2009,(16):46-47
中学语文的教学包括语言文字教学与作文教学等方面,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可以说是“吞”的过程。“吞”是为了“吐”,要学生运用“吞”到的语言文字知识通过写作文“吐”出来,从“吐”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吞”的容量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技巧。春蚕是我们的一个榜样,春蚕“吞”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雪白的蚕丝,而这个“吞、吐”之间需要一系列的加工制作,才会有精美绝伦的蚕丝出现。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并能较容易地细“吞”和乐意“吐”而不感到精疲力竭呢?笔者以为从“吞”到“吐”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按照以下的做法来。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是1998年高考的一道大题,它除了考查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之外,还要求用哲学观点去观察和分析。1998年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这是1999年高考中必须认真准备的一个重点热点问题。假定提供了这样一些背景材料:俗话说:“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水多它能吞,水少它能吐。”森林有巨大的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还有显著的防止土壤被冲刷的作用。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0.
你知道吗?森林是一座“绿色水库”。每公顷林地比无林地多贮水约300立方米;它又是一个“土地资源库”,哪里有森林,哪里的土地就稳定,而且得到改良;森林还有一个巨大功能就是吸附粉尘,因此森林还可以净化空气。科学家指出,10平方米的森林足以吸收一个人一昼夜呼出的二氧化碳。总之,森林对人类的好处是说不尽的。  相似文献   

11.
嘿,那家伙怎么“吞”了只苍蝇,呕——先别吐,看清楚了,那可是个机器人! 它可不会因为“吞”了只苍蝇就恶心,那只苍蝇没准正是维持它一上午工作的早餐呢!怎么,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未来你一定可以亲眼看到这样的场面。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用“赶鸭子上架”来描绘强人所难,让他人做力不从心的事。是啊,在人们眼中,鸭子往往是“笨拙”的:肥胖的身躯,走起路来左摇右摆;它怎么能“上架”呢?可是,你怎么也不会相信竟然还有一种鸭子不仅能上架,而且能上树,这种鸭子叫做“秋沙鸭”。它们选择天然树洞作为它们生儿育女的窝巢,真可谓高高在上。长白山区的4月,天气尚未转暖,中华秋沙鸭(秋沙鸭的一种)便急忙从温暖的南方赶回这里,聚集在茂密森林的小河中,成双成对地追逐、戏耍,选择自己中意的“伴侣”,不久就订下“婚姻”,一同飞到溪旁的大树上,选一适宜的树洞,布置它们的“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森林的认识不断深化。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全国森林覆盖率仅有1398%,而且森林资源分布差异明显,导致相当一部分地区环境恶化。因此,有必要重提森林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一、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是强大的。实验证明,森林好比一座水库,每亩林地比无林地能多蓄20立方米水,5万亩森林所蓄积的水相当于一个库容量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森林水文资料表明,森林还是一个‘体分调度室”,流经林区的河流,在雨季由于森林能将洪水径流分散,因而可以滞缓洪峰出现,在枯水期…  相似文献   

14.
绿色,是生命之色,它充满着生机,象征着活力。神秘的大森林是绿色的发源地,是大自然赐于人类的赠礼。森林资源是世界上重要的资源之一,它不仅能够为人类的生产提供多种原材料,也能够为经济生活提供多种食品;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重要功能。然而一直以来,人类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和不合理利用,使得这一天然“宝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保护森林资源迫在眉捷。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在实施保护措施之前,必须对它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于是森林监测便成了林业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由北京林业大学冯仲科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就在森林中扎起了“营地”,从事林业监测工作,寒来暑往,乐此不疲。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大森林的诊断师”。  相似文献   

15.
范粒 《中学生天地》2011,(11):F0002-F0002
日本岛根县水族馆生活着1万多个“海洋公民”,其中一只10岁大的白鲸是那里最耀眼的明星。它凭借美妙的水中芭蕾及一手吐泡泡的独门绝技,  相似文献   

16.
能防火的树     
<正> 有种树,很特别, 树杈之间长苞节。苞节里面装满水, 遇到火光就喷射。水中含有降火物, 火一碰上就熄灭。它会防火功劳大, 树枝树叶不能折。小朋友,有种树能防火,你知道吗?在非洲的安哥拉,有一种名  相似文献   

17.
一、释名 叹词是一种特殊的虚词。古称为嗟叹辞叹息辞等。《马氏文通》称“叹字”;严复《英文汉诂》称“叱叹字”。此外大同小异的名称尚多。“叹”在《说文》里有“歎,嘆”之分:“叹,吞叹也,从口叹声省。一曰太息也。”段玉裁注云:“歏近于喜,叹近于哀。故叹训吞叹,吞其叹而不能发。”又“一曰太息。”段注云:“此别一义。”但王筠则曰:“言吞  相似文献   

18.
不论你是在旅途或是在床头,打开手上的书本或报纸,你就能收看全彩电影;当你随手翻翻时,一幅幅移动而多姿多彩的画面可在眼皮底下流过。能提供这种刺激的场面,全是一种叫“电子纸张”的功劳。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人类进步的客观表现,它成为社会主体对话与交往的工具,其在所有社会规范中的特殊功能正渐进凸现。德治是法治前提下人们至高无上的一种人文精神,它合理解决“小我”与“大我”、社会正义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法、德兼治已成为高层决策者和思想界的一种共鸣,是中国治国的一种客观的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绿叶     
俗话说的好:“毁树容易栽树难。”不错,一棵参天大树,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而今却倒在了一张锯的旁边。人类跟树有什么仇?偏偏要把树给砍了、锯了。地球上的森林,就像地球大人的肺,对地球上的空气起净化作用,可有些人却被眼前的一时之利迷惑了,一片森林在没几天的时间里就变成了一片荒地。森林就是一片绿叶,人类就像一条虫,不断蚕食着这片绿叶。请看下面一则资料:在今天的地球上雨林正以每年1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2100多万公顷农田已经荒漠化土壤每年流失量高达200亿吨每天超过70个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预计未来25年内地球上1/4的生物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