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勾践灭吴》中有这样一句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把它这样翻译:生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狗;生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猪。这不免给我们带来疑惑:是生男孩所得的奖励多还是生女孩所得的奖励多?换个说法,当时是狗贵还是猪贵?  相似文献   

2.
传世名篇《勾践灭吴》中有关生育奖励的措施影响深远,但生男生女分别奖励犬豚的做法却广受争议,颇多分歧。从语言、历史、文化多角度辨析“犬”“豚”之异,明确先秦时期犬、豚同为重要肉食来源,但越人纵狗行猎,在越国,犬的地位高于豚;犬阳豚阴的动物阴阳观念乃汉人习气,并不适用于当时的越国;勾践分别奖励是出于犬、豚的不同文化蕴含,体现的是男尊女卑思想下男女分工的不同。勾践各尽其用的性别观对当今社会亦有借鉴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析现代汉语量词的表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星词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词类,且其历史相当久远。早在三千多年以前的甲骨文里就有了一些由名词转化而成的量词,如:“人十人”、“五十玉”等。到了先秦时期就更为多见了,如:门)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2)生丈夫,工壶酒,一大;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国语·越语上·勾践灭吴》)其后,随着人们对事物特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和语言表达上的日趋精细,量词的使用也逐渐丰富复杂起来,不仅名量词俯拾皆是,动量词亦开始大量使几。如:(3)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无数。(《黄帝…  相似文献   

4.
“挂羊头,卖狗肉”之说,极为生动地道出了那种用假货招牌来骗人的行径。以“羊头”和“狗肉”来喻指名与实、真与假,我们从中亦不难看出古代时羊头与狗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据考证,在汉代以前,古人是颇为看重狗肉的。《国语》中有述“生丈夫二壶酒一犬”,说的即是祝贺朋友得子,所送之礼物中即有一只狗。上等的狗肉还专作祭祀之用,汉字书“献”字的本意,即指用肥犬来奉祭宗庙。由于人们对食狗肉的偏爱,缘此又导致数百个含有犬字的常用字出现,诸如突、状、猝……等等。 至于人们对羊的喜爱,我们只须略看一下以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观念里,人们都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因此,女子便成了最低级的人物。许多家长都认为生男比生女强,但我不平,谁说女子不如男?古代不是有过许多巾帼英雄吗?“花木兰”、“穆桂英”等,这难道不是最好的证实吗?  相似文献   

6.
师:今天我们复习“汉字构成”。书上的内容大家都看过了吧?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讨论。 生:老师,书上说“休”是人靠着一棵树,意思是“休息”;那么“伏”是不是人枕着狗一块睡觉? 师:你认为“伏”也是会意字,这是对的。但它的意思不是人枕着狗睡觉,而是犬俯在人旁边,观察动静以效命于主人。因而“伏”的本义是“伏侍”(服事);至于“隐伏”、“埋伏”则是引申义了。 生:“江”、“海”既然都是形声字,它们为什么不读  相似文献   

7.
师: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生: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提醒自己要报仇雪恨。生:为了报仇,勾践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尝尝苦胆的滋味。师:如果勾践仅仅“晚上睡柴草,饭前尝苦胆”,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生:不算。因为勾践还亲自下田耕种,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生:他还建设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生:勾践还找有本事的人为国家的强大出谋划策。师:这就叫“发愤图强”。如果勾践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生:不算,因为“卧薪尝胆”需要很长的时间。生:课文中说勾践“卧薪…  相似文献   

8.
“丈夫”、“夫人”、“婚姻”在今天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意思也比较明了,但在古代汉语里,这些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是有一些区别的。“丈夫”古代一般是指成年男子,如《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但有时“丈夫”也指还没有结婚的男子,如《越王勾践》中“丈夫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勾践灭吴》一文讲越王对“四方之来者”(即来越国的各国士人)“必庙礼之”(即一定在庙堂接待他们,以示尊重)。作为一方诸侯的勾践为什么一定要把接待地点安排在庙堂呢?原来,这与当时的政治制度、风俗礼仪以及勾践的处境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一个学生的作文本上有这么两句话:“我认为参加农业生产是没有出息的。”“我总是考虑着前途的问题。”某老师费了一番心思后,改为“我认为参加农业生产是没有前途的。”“我时时刻刻想着前途的问题。”另外一个学生在作文里慨叹“前途”的“渺茫”,而某老师却只在文章后面批了“文字清顺”四个大字。人们问他为什么只批这样几个字呢?为什么不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呢?这位老师还理直气壮地说:“我是语文教员,不是政治教员,我批的是文章,不是思想。”解放已经快八年了,这样的教师现在应该不多了吧。但是,把教  相似文献   

11.
“合作”,顾名思义是多人在一起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可如今许多老师的理解有失偏颇,有形无实,仅仅是“合”而没有“作”。我就看到一位老师执教《卧薪尝胆》分别安排了以下四次小组合作学习:(1)组内交流:会稽之战的经过;(2)继续交流:越王勾践在会稽之战失败后,做了什么样的打算?(3)填空交流:勾践在吴国和回国后,分别做了些什么事?为什么要这样做?(4)讨论:“卧薪”指什么,“尝胆”指什么,“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看上去,这位老师非常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课堂上气氛也确实活跃。快下课了,学生仍忙得不亦乐乎。但这热闹表面的背…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座谈会上,华罗庚教授对中学数学教学提了若干宝貴意见,其中曾谈到“碰釘子”問題。大意是:教师偶尔挂挂黑板或出錯題并非完全是坏事,一方面,它可以告訴学生,教师并不是万能的;另一方面,师生碰了釘子以后怎么办?势必引起积极思維。教师分析证題的途径时,好象很簡单:“要证甲,只要证乙;要证乙,只要证丙;……从而得证。”似乎百发百中,无往而不利。可是,学生自己去分析时,常碰壁而找不到路子。在一次偶然交谈中,学生問我:“老师分析解题途径时为什么很准,其中有否秘訣?”我只能说:“并不完全是这样,教师也常碰釘子。不过,教师的釘子碰多了,因而也就有拔釘子的经验。”那么,“为什么不在课內也让我們碰碰釘子,或在讲解中传授这种经验呢?”这个学生的话,使我想起很多問題。此如,向学生布置书面作业时有提示过多现象,为什么?怕学生碰釘子。教学中不能故意回避釘子,但又不宜故意找釘子。  相似文献   

13.
“不是……而是……”“不是……就是……”这两对关联词语所表示的关系学生常常容易混淆.为了帮助他们区分其关系,我给他们讲了一段自编的趣事:A 生了一个孩子不到三天,她的丈夫 B 忙里又忙外,邻居一多嘴妇女问 B:“你家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不是男孩,就是女孩”,B 不置可否地回答;过了一会儿,A 的母亲来了,进门便问:“生的是男孩  相似文献   

14.
一、“多少”与“大小”的转换。本节课书中插图(见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册第25页)很多,其中有一幅图上有5只小鸡,3只小鸭。有的教师是这样讲解的。师:“同学们看图上有几只小鸡?”生:“有5只小鸡”。师:“有几只小鸭?”生:“有3只小鸭。”师:“小鸡多还是小鸭多?”生:“小鸡多”。师:“对了,小鸡比小鸭多。就是说5只小鸡比3只小鸭多,也可以说5只比3只大。记作:5>3。”这个教师的讲述是不严密的,没有讲清谁和谁  相似文献   

15.
1“我,’fy爸爸使哪吧蚌丫吵了卿卿林咧终谁、一补顿\生些叶吟要这样做仪、产咖匆:二稼琳尸分:仁 -二、,.、。、、平二干尖抚公去鼠先生和老鼠太太。5老猴子果果为什么要办“森林博物馆勺6.是什么原因使小白鼠被大黄猫吃掉了? 峪喷香水的老鼠》小白兔怎么也成了展品? 《寻找过去》 《小白鼠》7.A子共铆几次尾今最后尾巴是怎样断钾一((A子割尾时8.$顺的桑堪为什么装在两个蓝子里?强盗为什么送米和牛腿给 )aJN?「《蔡顺拾桑救母》 一 为什么要向沙坡上面跑?它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幼怠 的?一《母狼的智慧》10.猎人抓到兔子最后为什么跑了?…  相似文献   

16.
《愚公移山》这则寓言中,有这样一句话:“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提出质疑:“山难道真的不加增吗?听说喜马拉雅山现在每年大约增高一公分呢!”这个问题提得好。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相信人定胜天,这是朴素的唯物  相似文献   

17.
在一堂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上,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老王真是二虎子的哥哥吗? 生:不是。师:把话说完整。生:老王不是二虎子的哥哥。老师点头,表示满意。明明学生的回答简洁明了,完全正确,而教师偏认为不完整,非要学生用完全句回答问题不可。根据《大纲》精神,一年级学生在他们句子概念尚未形成时,要求他们回答问题用完全句,而不用省略句,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到了二、三年级,学生的句子概念基本形成,教师还不允许学生用省略句回答问题,则大可不必了。单句的主要形式有主谓句,无主句,独词句。这些句型,在某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都能  相似文献   

18.
一忌羞辱人格。例如:“站起来比别人高一半,学习比别人差一截。”二忌盛气凌人。例如:“你必须交代错误,否则把你赶出去!”三忌臆断逼供。例如:“你为什么要打破玻璃?不是你是谁?”四忌指桑骂槐。五忌一味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道有趣的数学题:李白无事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问壶中原有多少酒?这道题很多人都是用逆推法解,从最后一句“喝光壶中酒”所提供的数据“0”出发,连续三次进行逆向推理,列式为(0+1)÷2+1÷2+1÷2=78(斗)。如果我们变换不同的审题角度,设想“遇店”和“见花”的先后顺序不同,此题的答案就多了,即答案不是唯一的。李白“遇店”和“见花”的顺序有十种可能,因此也就相应有十种答案:设壶中有酒X斗⑴“遇店”和“见花”的顺序是:店→店→店→花→花→花,则列方程2X×2×2-3=0,解X=38。⑵“…  相似文献   

20.
《倔强的小红军》一文 ,是苏教版第八册的课文。文中第十自然段的一个“拍”字用得妙。就这一字 ,我是这样教学的 :(课堂实录 )师 :请同学朗读一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 ,轻轻地拍了拍 ,说 :“你看 ,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要求 :找出一个你认为用得比较好的字。)生 :通过朗读我觉得“拍”字用得比较好。师 :为什么呢 ?生 :一时回答不出。师 :(启发引导 )“拍”是什么意思 ?生 :(查字典后回答 )拍”是用手掌打的意思。师 :那 ,这里可不可以用“打”?生 :不可以。师 :为什么 ?“拍”和“打”在表达意思上有何区别 ?生 1 :“拍”的动作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