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现代诗歌的奠基人,郭沫若一生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也发表了大量的诗论,对于诗歌创作,他主张“好的诗是短的诗”,“诗当由灵感进出”,“做诗还在做人”,“今天的诗歌必须要以人民为本位”.这些诗歌美学思想,是郭沫若留给我们的叉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必须加以整理总结。  相似文献   

2.
诗是心灵的艺术。黑格尔早就指出:“诗的出发点就是诗人的内心和灵魂。”对诗歌本质的这一表述,已为中外诗歌的广泛实践所验证与认同。新时期以来,中国诗歌也走着由外而内的深入与转型。广大青年诗人更是把诗看作一种生命本能的冲动,把诗当作生命的存在方式,提出“诗的生命的瞬间展开”、“人类心灵的深处呈现”、“一种莫名的震颤”。  相似文献   

3.
李瑛是四十年代的一位青年诗人,他自 43年至 49年近六年间发表的二百余首诗歌,集中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个性,“诗从心出”,情感是诗的生命。李瑛总是在诗中点燃自己的情感,在情感中铸造了自己的诗篇,正所谓“诗心如火”,李瑛诗歌的情感特征为现代诗歌提供了一种释放情感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4.
2007年底,陈仲义《感动 撼动 挑动 惊动——论好诗的“四动”标准》(下简称《标准》)一文在网上甫经发表,便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刀网、扬子鳄、诗江湖、陆诗歌、天涯诗会等大大小小几十家诗歌论坛纷纷进行转贴,全国最大诗歌专业网站“诗生活”开辟了讨论专栏,十数家网站进行置顶讨论,数以百计的诗人、诗友们的博客进行了转载。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唐代还没有发表诗文的刊物,那么,众多的唐诗是如何“发表”的呢?据我所知,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寄赠。这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诗人送别或思念朋友,常常以诗相赠,朋友们常把这些诗读给他人听,诗便“发表”了。如李白的《送  相似文献   

6.
日前曾就汪榕培先生“以诗译诗”的诗歌翻译路线发表过一篇文章,先入为主地提出“以韵促译”的翻译认识,以此梳理与定位汪译陶渊明诗歌翻译行为。解读汪榕培英译吴歌后得出新论,即汪榕培诗歌翻译行为不仅体现着“以韵促译”的翻译策略,而且也体现出“以唱促译”的翻译特色。  相似文献   

7.
用“读”来教学诗歌,是诗歌的本身特点决定的。古人写诗叫“吟”诗,说明诗歌是“吟唱”出来的,别人也必须以“吟唱”的方式去领会诗中的韵味。诗歌本身内容和形式上也具有特定的节奏和旋律。因而,诗歌教学如果只囿于讲解分析,不调动学生的心眼口耳去吟诵朗读,就浪费了诗歌的价值,把一束玫瑰当成了一把萝卜白菜。而“三味书屋”式的动口不动心的浪漫读法,也只能读出词句声音,体会不出诗的感情内蕴。怎样让学生动心、动口、动容去读,读出感情、节奏、起伏,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堆积了些肤浅的尝试。特别是当学生对诗的思想内容有了初步理解以后,自己通过精心设计,尽量给学生  相似文献   

8.
狄金森诗歌的现代感及死亡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我读一本书时,全身浸透了凉意,什么火也不能使我温暖,我知道那就是诗。如果我痛感到我的天灵盖似乎被削掉了,我知道那就是诗。”这是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对诗的奇特理解。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奇特使人们在狄金森去世多年之后又重新发掘了她。英美学术界对她诗歌的研究和探讨至今不息。有人说,诗歌是心灵之弦的震响,是内心真情的流露。狄金森的诗就是她心灵的产物。她写诗不是为了发表。在一首诗中她写道:“发表,是拍卖/人的心灵”。她一生所写的1775首诗中只有7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错误》这首诗比较适合运用20世纪40年代诗论家袁可嘉提出的“诗歌戏剧化”理论来解读。诗歌戏剧化并非要把一首诗看成是一出戏剧,而是指诗歌中含有某些戏剧化的因素。下面试用戏剧化理论解读《错误》:首先,场景的空间转换诗歌以一种立体的、戏剧的行为开始,“我打江南走过”把诗歌的大背景放在江南。江南,温婉、明丽、灵动,这种特定情绪烘托出“戏剧情境”,它所要力求刻画体现的是一种“行动中的灵魂”,所以我们不能说诗中的“浪子”就是诗人自己。“我”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出现了,接下去“那等待的人”也出现了。“那等在季节里的…  相似文献   

10.
“纯诗”是“性灵”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它追求“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美不言”的至高审美境界,纯粹美的艺术理想。20世纪中国诗歌在法国象征主义“纯诗”那里找回了自己民族纯艺术传统的文化记忆,目的却多在寻找合乎现代性要求的、新诗形式建构的多种可能。中国化“纯诗”的时代命运表明,新诗回归文学本体之路,是20世纪中国诗歌一次颇为艰难的文化之旅。  相似文献   

11.
一、是叙事化、形象化的“诗论”王蒙先生在谈到《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一段时,以他惯用的戏谑笔调写道:“显然作者也在通过黛玉、香菱之口发表自己的‘诗创作发凡’或者‘写诗入门’。……立论相当扎实,路子是对的,完全可以把这一段复印下来作为诗歌函授学校的教材。”作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其实不止“封建社会”),在诗歌这一“科”的确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令人惊叹!综观全书,我们感到“香菱学诗”在《红楼梦》中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小说中一大批诗人的“诗歌创作”和全书浓郁诗情氛围的有机结合。如果说,如…  相似文献   

12.
以“诗”证《诗》是《诗经》评点的方式。这种方式以后代诗歌与《诗经》诗篇进行比较或印证。它不仅用于解释诗义,分析诗歌风格,还从诗歌的历史发展的视角寻找《诗经》与后代诗歌之间的联系。它不仅易于评点者传达其审美感受,还可指点读者理解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童媛华 《现代语文》2009,(7):121-122
诗歌是文学之母,是“一切艺术中最崇高、最完美的艺术形式”(亚里士多德语)。因此,诗歌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诗教是传统教育宝库中众多优秀教育值得借鉴发扬的方式之一。它历史悠久,最早创立“诗教”内容和方法的是孔子。他以自己的睿智最早认识到“诗”的多种作用,并把它作为教学内容。他说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近之事父母,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由于这多种作用,孔子有“性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见解和主张,甚至于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他要求学生“诵诗三百”为此他完成整理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实际上也是我国最早的“诗教”课本。  相似文献   

14.
一、是叙事化和形象化的“诗论”王蒙先生在谈到《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一段时,以他惯用的戏谑笔调写道:“显然作者也在通过黛玉香菱之口发表自己的‘诗创作发凡’或者‘写诗入门’……立论相当扎实,路子是对的,完全可以把这一段复印下来作为诗歌函授学校的教材”。作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其实不止“封建社会”),在诗歌这一“科”的确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令人惊叹!综观全书,我们感到“香菱学诗”在《红楼梦》中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小说中一大批诗人的“诗歌创作”和全书浓郁的诗情氛围有机结合。如果说,如珍珠…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中有关“诗眼”的考题,其考查方式有的是直接让考生从诗句中找出“诗眼”并赏析,有的则变换提问方式,如:“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诗眼”类的题目已成为高频考点。一、考点解说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分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  相似文献   

16.
鉴赏一首诗歌 ,就必须品味一首诗的语言文字 ,尤其要注意一字传神的地方 ,这是我们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也是高考诗歌鉴赏题必须要涉及的考点。因此掌握诗人炼字的基本规律 ,以及不同词性的词在诗中的不同作用 ,对我们鉴赏一首诗而言至关重要。我国古典诗歌在语言上经过千锤百炼 ,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 ,“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茎须” ,贾岛为琢磨“推敲”二字不觉冲撞时为京兆尹的韩愈 ;王安石为“绿”字煞费苦心 ,易稿十多次。虽然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诗中所追求的诗歌语言不同…  相似文献   

17.
功夫在诗外     
还是在计划编辑今年“尖尖角”的去年年底,就设想第3期能为大家出个“诗歌专辑”,并拟名为“三月诗风”,不想没能如愿。这一期,我们终于选发了几首同学写的诗,但也终于没有能够辑成一个“五月诗坛”。作为文学园地,“尖尖角”发表的作品大都为散文,确实单调了些。许多关心“尖尖角”的同学往往写信来为“诗歌不能占尖尖角一席之地”而“打抱不平”。作为编者,当然也极想改变这样一种局面。同学们寄来的诗歌稿件不算少。有许多也确实能使人感受到作者“有感而发”的激情,或“以诗言志”的抱负。然而,既是“诗”,就必须有诗味。从表达说,诗系雅言。诗的语言必须含蓄、凝炼、优美,而绝不是将长  相似文献   

18.
即将迎来甲子之年的于坚似乎终于找到了属于他自己诗歌的一种“方言”,形成了他自己诗歌的审美风格。在诗歌的语言上,于坚转变了先前的口语创作方式,有了文言气,旧文人气。文体上追求一种糅合,杂糅了新旧文体,想寻求一种融通。创造了一种诗的“方言”,只属于于坚的一种“诗的方言”。其中有雅有俗,不能一概而论。中国当代诗歌从书写集体之情到个人之情,从政治话语到个人话语,从整齐划一到天马行空,从亦步亦趋到“野怪黑乱”,又从“野怪黑乱”到“新的中庸之路”,这是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次艺术“自觉”,而这次艺术自觉最终在于坚的诗中完成。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称诗歌的语言为“诗家语”,可见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的用语是不同的,诗歌的语言凝练、形象, 抒情感强,高考诗歌鉴赏题中也经常对这部分内容设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语言类题目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炼字型【提问方式】炼字型的题目主要是针对诗歌中的动词、形容  相似文献   

20.
林莽的方式     
“白洋淀诗群”的主要代表性诗人林莽的诗特色。侧重从“对生存的温和质询”、“对经验的特殊命名”、“对中年写作的自觉探询”三方面展开论述,揭开了林莽诗歌话语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对当下诗歌写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