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心雕龙》论述作家风格处颇多 ,而《才略》篇是其论作家风格的典范 ;其论作家风格涉及“才略”、“文”、“辞令华采”三大对象 ;其论作家风格重在论“各其善也” ,即论诸作家风格的突出点 ;其论作家论 ,或用比较法 ,或用“迭用短长”法 ;其论作家风格 ,多用隐喻性语辞  相似文献   

2.
山西地域性文学传统是“山药蛋派”作家创作风格形成的土壤,而“山药蛋派”作家又必然有赖于这一地域性文学传统而得以发展和延续。他们注意向民间学习,在文学样式和语言风格上追求平民化,通俗化,正是这一文学传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作文接力棒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在一年的办刊历程中,刊登了许许多多灵性十足的好文章,发现了一大批风格鲜明的“小作家”。他们有的神采飞扬、活泼可爱:有的机灵聪慧、风趣幽默,也有的落落大方、美丽端庄……他们之中有来自  相似文献   

4.
在解答诗歌鉴赏题时,学生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常规思维的误区。他们往往会因为熟记了某个作家的创作风格、所属流派,而单纯依此去解读该作家的所有诗歌:凡“李白”必是“清新飘逸”,凡“杜甫”必是“沉郁顿挫”;凡“豪放派”必歌“大江东去”,凡“婉约派”必吟“寻寻觅觅  相似文献   

5.
论文旨在分析“右派作家”与“知青作家”(也涉及“六十年代作家”)不同的悲剧意识和美学范式,发掘他们创作中的意识形态内涵,并以此为基础,把握规约新时期文学的历史动力和深层机制。论文认为,两代人的写作都是以各自共同的历史命运为根基,目的都是为了重建一种“想象关系”,以确认自己的历史主体身份。由此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叙事策略,作品也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6.
一个成熟作家的散文,必然有独特鲜明的风格,因为每位作家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真正的个性,是一位作家散文风格形成的根基;作家的不同个性,体现作家之间思维模式、结构设置、语言符号的操作和援典用事等的差异:这种不同作家间的差异一经形成就产生了作家的风格。反言之没有独特鲜明风格的散文就不会有与世不朽的生命力。“少小尚奇伟,平生足悲吒”的韩愈不仅从小就养成独特个性,他的散文也有鲜明的独特风格。“字向纸上皆轩昂”是韩愈对其诗文风格的简要概括。对韩文总体风格的概括,首推其同时代的诸位明公。柳宗元在《读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来当代文学的的发展已经证明:散文的发展对文学、社会的影响已经超过诗歌、小说。认真地回顾一下,不难看出以下特点: 一、大批作家群落的出现这里所谓的“群落”,是区别于通常意义上的“流派”的。新时期散文作家的产生,在地域分布上并不平衡,在某些地方显得比较集中,在相对集中的一批作家中,其风格可能有近似之处,但又可能不尽相同,所以不同于以前的文学的“流派”,应当说是“作家群落”。在众多的作家群落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有以陕西为中心的西北作家群落,他们是贾平凹、刘成章、李佩芝、杨闻宇、李天芳、和谷等人。相对地说,这批人中的几位男性作家的风格有某些接近之处,作品多取材于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风格“个性说”,认为刘勰的“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布封的“风格却是本人”和我国当代某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确认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它没有认识到风格的真正本质。其缺陷在于把风格看成是被动产生的东西,看不到风格是作家自觉的审美创造的结果。笔者认为:风格是作家对某一审美规范的超越和创造,并在作品里显示出稳定的、鲜明独特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9.
白马湖作家群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马湖作家群”有着鲜明的个性,该群体的作家有相近的文学风格,更有共同的理想张扬艺术、提倡美育,在教育事业和进步文化传播等方面做一些实际的工作;他们是一群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作家朋友,借了白马湖的灵性,以自己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给人们留下了一种难以忘怀的文化印象。与其他一些文学群体一样,“白马湖作家群”也有其孕育的过程。追溯、研究该群体的源头,对于把握该群体的性质和流变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琳、阮王禹是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他们以散文见长,其“章表书记”享誉当时;诗歌创作也有较高成就,体现出了建安诗歌的特点;他们擅长小赋,为小赋进一步繁荣也作出了贡献。虽然两人文学成就相当,作品也都呈现出建安文学的总体风格,但由于个体气质及人生态度的差异,两人的风格特色还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11.
秦牧和余秋雨同为学者散文的代表作家,但他们的创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本文试图从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对“形散神不散”的诠释,对“谈话风格”的比较中,论述时代政治因素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汉末建安时期,我国文坛上涌现了大量作家,他们在当时极度动乱的时代漩涡中,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建安风骨”的创作风格。他们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地位。其中除了“三曹”、“七子”成就卓著外,还有以才华著称的女作家蔡琰。  相似文献   

13.
较早研究作家作品风格特色的古代文论家是南朝的钟嵘,他在所著《诗品》里,将汉魏晋宋齐梁的作家分成若干派系,划分派系的依据是其作品的“体”(体貌特征)。这个“体”,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讲的“风格”。究竟作品的某种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呢?钟嵘多注意作家学习和继承了前代哪些重要作品和著名作家,如他把古代诗歌的渊源定位在国风、尔雅和楚辞上,其后的重要作家则有曹植、阮籍和李陵等。三个渊源和曹、阮、李等作家都有影响于后代作家作品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从五四开始,中国现代作家就高扬起务实的精神。他们对现实人伦和社会政治的思考,压倒对其他一切问题的关注,启蒙和救亡成为现代作家着力表现的双重主题。种种磨难使他们把对理想的展望转化为具体的对生活现状的批判,转化为改造中国现状的斗争。中国现代文学的“愤怒”美感特征和“力之美”的主导风格由此  相似文献   

15.
穆时英与施蛰存都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都具有新感觉派的风格特点,也有各自的艺术追求:同样的意识流结构,不同的叙述模式;同样的意识流“感觉”,不同的“感觉”层面;同样关注情爱题材,不同的视角与方式。  相似文献   

16.
论沈从文的"作家论"文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家论”文体盛行于二十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沈从文在这一潮流的影响下也写了一系列的“作家论”文章。其“作家论”在写作上的特色主要包括三方面:作家整体风格捕捉;作家问的对照;文体富于变化。沈从文这种自由的论文创作态度,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对我们今天的论文写作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曾有同志说:刘勰没有给风格下过定义。这话不错。因为在刘勰所处的时代,“风格”这一术语还未曾出现,刘勰自然不会给“风格”下什么定义。偶有一二处也用过风格字样,如《议对》篇“亦各有美,风格存焉”;如《夸饰》篇“虽诗书雅言,风格训世,事必宜广,文亦过焉”就是。而推究其涵义,却和我们现在所指作家作品的风格颇不相似。并且《议对》的“风格”和《夸饰》的“风格”意思也不一样。前一“风格”是指议论文的体式,“亦各有美,风格存焉”是说应劭、传咸、陆机等人的论议文,虽然各有特色,但都具  相似文献   

18.
倒霉的职业     
<正>我的第一部小说出版时,我还在读大学,那已经是遥远的、将近四十年前的事情了。回想起来,或许从那时我便入了“作家”这一行。时间一长,大家也这样看待我了。“唉,”常有人找到我说,“我本来也想当个作家。”可当我细细询问,却发现他们“想当个作家”其实是想要一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生活,不必应酬上司,不用被迫加班,还可以享受“名人的种种乐趣”。我理解他们的想法。可是,如果他们想当作家的唯一原因是要自由自在、一夜成名,那他们定会大失所望。我绝不会鼓励别人为太狭隘的原因去写作。就让我来说说当作家有什么倒霉之处吧,如此一来,或许很多有作家梦的人就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当成作家而感到遗憾了。  相似文献   

19.
凡一平、田代琳二位问志是近几年在广西文坛上颇为活跃的作家。他们的中篇小说最能代表他们创作的特色,下面,我从主题、题材以及叙事技巧几方面,谈谈他们各自创作的特点。一一个作家,都有他最热衷的话题,如果换一个角度,从作品来看,这便是主题特征了,主题是不容忽视的,主题是作家风格的第一个标志。先看凡一平的作品《随风咏叹》,作品叙述“我”的故事;耐安的故事;黑米的故事。以耐安作为中介人物,以“我”及黑米对耐安的恋情情结作为表层叙事的纽带。“我”有以下特点:自信、坚定;所以当人人都说“我”把“来”字写成了“米…  相似文献   

20.
废名、沈从文、汪曾祺分别是京派早、中、晚三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他们的小说风格有着明显的承递性。在语言方面,他们形成了"清淡朴讷"的语言风格;在文体方面,他们体现了小说散文化的叙事风格;在审美取向方面,他们都表现了返归自然的倾向,但因为作家所处的时代、地域以及个性的不同,其分别呈现出隐逸、自然、世俗的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