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丧葬习俗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一朵璀璨耀目的奇葩,它所蕴藏的古代社会信息量是其他任何礼仪风俗都无法与之媲美的,成为我们今天全面了解古代社会一面不可或缺的镜子。人们从古代丧葬习俗研究入手往往会取得窥一斑而知全豹之功效。  相似文献   

2.
在悠久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仡佬族人长期积淀、演变而形成的丧葬习俗蕴含着厚重的人文情怀。这些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期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幸福快乐、企盼死者能给生者带来吉祥好运、彰显子孙后代尽孝的感恩之心、强化家族和村寨成员的认同感及其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邹薇 《兰台世界》2012,(12):75-76
在历史长河中产生、演变和积淀而成的丧葬习俗,既表现为繁复多样的礼仪形式,又具有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围绕死者而展开的各种丧葬活动,反映了现实社会的诸多方面。文章将对中国古代丧葬习俗中的出殡作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她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福建泉州女子,一块石碑的现世。却揭开了其家族隐藏500多年的秘密。引起国内外史学家的高度关注,她也在一夜间成为异国皇室贵族。2010年7月18日。她应邀随斯里兰卡总理一同参访上海世博会,还以座上宾身份与之共进晚餐。席间,斯国官员及贵族无不恭敬地称其为“公主”。  相似文献   

5.
高朋 《文化遗产》2008,(4):129-137
"冢讼"是道教经典中比较常见的词汇,但是对它的准确含义,学界一直缺乏清楚的认识。本文通过对《真诰》等道经的解读,并结合相关出土材料,认为"冢讼"是基于先人的行为,给后人带来不幸的一种处罚。而"冢讼"观念是六朝道士融合解注、承负等民间信仰和道教观念的产物,而这种观念又影响到了当时的丧葬习俗。  相似文献   

6.
儒学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官方意识形态,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得以贯彻的祭祀礼仪系统,并通过儒家知识分子的媒介作用而传播到了民间。在河南省南部罗山县至今流传着一种由"礼生"主持丧礼祭祀的习俗,当地人称为"叫礼"或"堂祭"。利用在田野调查中搜集到的资料,可以看出作为大传统的儒学与民间小传统之间的互动和转化关系。礼生"叫礼"一类的带有儒教色彩的民间仪式,一方面如一些学者所言,是"礼教下渗"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包括礼生在内的民众对于大传统的自觉接受和继承。在儒家礼仪文化趋于式微的今天,"叫礼"或曰"堂祭"的这类民间习俗的存在尤显珍贵和重要。  相似文献   

7.
《新闻世界》2006,(1):60-61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编按]  相似文献   

8.
9.
暴希明 《新闻爱好者》2008,(12):140-141
避讳是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的产物。它的最主要内容,就是出于对国君和父祖的尊敬或畏忌,不敢或不愿直呼其名,凡遇到和其名相同之字,都看做是忌讳而避开不用,而采用改字、省字、缺笔等方法来加以代替。  相似文献   

10.
11.
春节的由来春节,是中国汉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同时不少少数民族也与汉族同胞一样共同欢度新春佳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生活在全球不同国度的广大华人和中国十几亿炎黄子孙普天同庆,人们尽情的载歌载舞,其喜庆和欢乐的热烈气氛毫不逊色于西方的重大节日圣诞节。  相似文献   

12.
杨立川 《今传媒》2005,(6):15-17
传播习俗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习惯性、风尚性特征的传播现象。在整个社会传播现象中,它具有基因性的意义。它常常强烈地影响到一个时代、一个地区或一次传播活动的面貌、成败。它受制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并随着人类社会生活诸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于作为大众传播活动的新闻事业而言,合理地利用传播习俗,无疑是新闻传播活动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红星报》已经多次报道了中国军事记代表团访问俄罗斯的消息。他们的访问是在悉尼奥运会比赛最激烈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在访问的10天中,无论是在莫斯科、土拉,还是在伏尔加格勒、圣彼得堡,我作为俄方全程陪同人员,几乎每人都在跟他们屈指计算着中国运动员和俄罗斯运动员拿了几块金牌,最终会取得什么样的名次……  相似文献   

14.
华俄道胜银行是近代外国金融势力进入中国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中国政府正式用合同方式承诺的中外合办银行。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国为了加强对华经济渗透和资本扩张,1895年12月俄法合资在圣彼得堡成立华俄道胜银行。1896年2月华俄道胜银行在中国上海设立第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对比的方法,探索了三国图书馆由于在图书馆政策上的不同,所导致的在文献收藏和利用上的差异,分析了三国图书馆政策在收藏和利用上的特点,提出了图书馆在服务上的一个老问题:是重收藏还是重利用。  相似文献   

16.
用对比的方法,探索了美、俄、中三国图书馆由于在图书馆政策上的不同,所导致的在文献收藏和利用上的差异,分析了三国图书馆政策在收藏和利用上的特点,提出了图书馆在服务上的一个老问题:是重收藏还是重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