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课前预习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内容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会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探讨了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课前预习习惯,从五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能力,以促进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的发展,寻求更多更有效的语文创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部编版教材的广泛使用,预习在语文学习中地位不容忽视,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的起点。从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必要性,现阶段课前预习遇到的问题探讨改进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是其有效进行学习的可靠保证,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学生通过有效的预习可以大大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学生自身的学习质量也会得到提高。课前预习既可以约束学生学习的自觉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为学生充分准备参与学习所需要的技能,使其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基于小学生年龄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再加上小学语文教学涉及众多的知识与材料,倘若学生没有提前预习,势必会对语文教师课上所讲的知识不能透彻地理解掌握,大大影响学习效率。所以,必须抓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4.
<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前提,它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性格,加快个体智慧发展。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学生要想学好语文,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指在教师授课前,学生先自己阅读新课内容,通  相似文献   

5.
岳文莉 《现代教学》2014,(11):63-63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引导学生依据自身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养成以下几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对教师的提问反应迟钝,原因是课前预习出了问题。他们对课文内容不熟悉,上课时理解不了,跟不上进度,自然也就不敢发表意见。可见养成课前认真预习的好习惯很重要。因此,学完每节新课后,我都会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课前预习情况,思考预习给自己的学习带来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一单元作文《难忘的"第一次"》为例子,从"课前预习的定义""课前预习能增强学习兴趣""课前预习能扩大互学参与面""课前预习能提升学习效率"四方面,具体阐述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及体现"以学生学习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好的学习方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新课程标准下做好上课之前预习,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好的学习方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一、授人以"渔",交待任务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语文是一个日浸月润、潜移默化的学科。学好语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中学生要学好语文,与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密不可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一定要先预习。预习不是读课文查生字这么简单,应该包含更广泛的内容。学生可以这样预习。  相似文献   

9.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做什么事情都要事先准备才能成功,否则就要失败。这句话用在语文教学上,可以说明预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抓得好,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语文老师要充分重视语文的预习教学,确立学生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98):61-62
在学生学习期间,语文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课程,对于教师来讲,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升语文学习效率,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在掌握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对于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来讲,就是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的,其在学生新知识学习和教师教学方面等都有着极高的作用。文章主要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上好一篇课文,关键要做好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工作,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就能做到听课主动,对课堂学习就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习惯"、"品格"、"情感"是衡量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三大要素。"习惯"首当其冲,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而构建课前预习的平台、培养学生课前预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曾就教学提出一项理论"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法宝"。当前我国教学改革也着重于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而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该阶段对学生进行预习习惯的培养与预习效果的提升有一定的必要性。文章就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带领学生提升课前预习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素琴 《考试周刊》2013,(97):39-39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部对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要求越来越高。要将语文学好,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必不可少。本文针对课前预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精彩的教学活动应从预习开始,课前预习,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学习的最终结果。朗读是架起文本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因此,培养学生养成以"读"为重的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能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惯"的培养是衡量素质教育具体体现。"习惯",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而构筑课前预习的平台、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掌  相似文献   

16.
课前预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语文兴趣,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理解和把握的重要途径。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在课前预习环节布置相应的作业、任务,不仅有利于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高预习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从分层的角度,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作业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蔡娜 《考试周刊》2014,(95):31-31
新课标要求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预习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对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的重视远远不够,学生往往仍然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针对此种现状,小学语文教学要着重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贯彻新课改的理念,以人为本,实现教学的最大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状况,以及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后,教学要求发生改变,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良好的预习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现在小学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未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旧处于被动地位。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课前预习加强重视,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素养。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借助课前预习,学生能够了解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课文的结构,以及课文学习的思路。有效设计课前预习任务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品质,成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本文分析了课前预习任务单的设计,以及预习任务单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秉持新课改教学理念,不断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课前预习成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前预习,学生通过逐渐内化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课程内容,发现和探索课程重难点知识。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