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清代骈文复兴,骈文选本的编纂也呈现出超越往代的兴盛态势.清代骈文选本纂辑的鼎盛期是在乾隆至道光间,到了清代后期,骈文创作渐有衰弱气象,但选本编纂却仍保持着相当的活力.清代后期骈文选本紧承清代中叶,无论是选本内容、体例,还是编纂旨趣,都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承续关系.不过,这种承续也伴随着一些延展和拓新,针对嘉道骈文选本的续编...  相似文献   

2.
对莫道才先生主编的《骈文观止》一书作一评述,指出这本选本三个方面的独特之处,即本书体现了编者对骈文的独特认识,本书在选文上多选清代骈文,与众不同,在短评上也与其他选本不同  相似文献   

3.
清许梿评选的《六朝文絜》是六朝骈文的著名选本。对《六朝文絜》的评选特点、方法和体例加以全面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许絜的文学批评观,从而窥测清季文人的六朝骈文接受史观、并探寻清代骈文复兴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4.
清代骈文在对前代骈文经典作家作品的学习与挑战中作了很多创新,创造了可与汉魏六朝骈文相抗衡的骈文经典。对清代的这些骈文经典,清人通过序跋、选本、评点、书札、笔记、文话等多种文学批评形式,从作家经典化与作品经典化这两个不同的层面进行建构。通过对清代骈文经典的建构,清人不仅表达了他们对清代骈文的认识,而且凸显了清代骈文独有的文学价值,确认了清代骈文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5.
从选本批评的意义上看,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之编选,与他在《凡例》中宣称的以言情为本的选诗标准并不完全符合。在此之外,还存在着与此相矛盾的隐形标准,实际上该选本并不仅仅以指导后学为目的,也不纯粹以体现选者的兴趣、识力为目的,而是以呈现汉魏六朝诗歌的总体风貌为宗旨,这体现了编选者宏大的诗史眼光。  相似文献   

6.
《唐人万首绝句选》是清康熙年间“诗坛圭臬”王士祺(号王渔洋)编纂的最后一部唐诗选本(以下简称为“渔洋选本”)。该选本是对赵宦光、黄习远本《万首唐人绝句》(以下简称为“赵黄选本”)进行的删纂,对于清代诗学尤其是绝句领域的研究极有价值,故有必要通过对《唐人万首绝句选》的研读,弄清该选本的选诗特征与诗学思想。渔洋选本基本符合唐诗当时发展实情、以诗人诗作本身的造诣选诗。该选本虽选“四唐”之诗,以选录中晚唐诗人诗作偏多,但通过该选本对赵黄选本的删纂仍可窥见该选“略重盛唐”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对建国以来的 11本骈文选本作一全面地回顾 ,评析其在选文、骈文概念等方面的得失 ,指出建国以来的骈文选本在普及性和研究性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为骈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重新的评价。同时 ,就骈文选本的发展提出了普及性、资料性和观念的转变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8.
唐代骈文较六朝骈文发生了重大变化,李白骈文在吸收和继承六朝骈文实绩基础上,又对六朝及初唐骈文进行了大力改造,以气驭文、散体化革新和题材的开拓上对唐代骈文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和李诗一样从另一个侧面充分体现了壮大雄浑的盛唐气象。  相似文献   

9.
六朝骈文不论选择以四、六言句式为主,还是选择以四、七言句式为主,都要从楚辞中寻求句式资源。四言句和六言句的节奏偶奇相间,单复往返,不仅增强节奏的丰富性和舒缓性,而且吟诵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音节谐熟,在阅读上也可起到调剂作用。六朝前期文人对七言句式的轻视,自然也影响了骈文对七言句式的选择。自汉代起,文章中就开始运用较多的六言句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这就为六朝文人在骈文中使用六言句式提供了便利。所以,四、六句式逐渐成为六朝骈文的主要句式。  相似文献   

10.
对莫道才先生编的《骈文观止》一书作一评述,指出这本选本三个方面的独特之处,即本书体现了编者对骈文的独特认识,本书在选文上多清代骈文,与众不同,在短评上也与其他选本不同。  相似文献   

11.
骈文的一切形式特征,都是透过语言来展现的。骈文是汉语独特性的产物,是汉语文学运用的典型文体。但是,骈文主要作为一种书面雅文学存在,其自身的发展变化和语言的变化并不一致。骈文由六朝到清代,体式时有变化,而其语言形式,不仅与当时的日常用语有截然区别,与通行的书面语,也颇为不同。似乎可以说,骈文体使用的是一种人为的艺术化语言模式,这种模式与各时代通行的口语和书面语,都存在某些间距。  相似文献   

12.
明清之际惨烈的社会转型,惊醒了当时的学界,催生了由空转实的学术转型。当时的学术取向,由空疏玄虚的“宋学”,首先转向经世致用之学,之后又转向了崇实师古的“汉学”。在“汉学”全盛的乾嘉时期,“汉学”的学术精神、治学方法深刻地影响了骈体文学和骈文理论的发展,促进了骈文的复兴和骈文理论观念的转变。乾嘉时的《四六丛话》,便是这一骈文复兴过程的理论总结和骈文理论观念转变的突出代表。以《四六丛话》为例,研究社会转型与学术转型时期的骈体文学与骈文理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学术转型对骈文及其理论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在社会文化宏观背景中寻求骈体文学、骈文理论嬗变的动因与根据。  相似文献   

13.
唐宋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独立文体、秦汉魏晋南北朝散文拓宽种类的基础上,更加扩展、丰富、充实了散文的内容与形式,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呈现出极为鲜明丰满的优雅、崇高、悲剧、喜剧四种美的形态,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由奠基、过渡到新的繁荣并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4.
论《宋四六话》的体制特点及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元瑞的《宋四六话》在体制上体现了与众不同的特点,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文学的认识。《宋四六话》不仅总结了宋代的四六话,也体现了清乾嘉时期的骈散相争的情况,在骈文学史上有一定的意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释了汉魏六朝碑刻中的词语七则,纠正了语文辞书释义方面的错误,补充了语文辞书词目的缺漏,对汉语词汇史研究、辞书编纂以及石刻文献的正确识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六朝梦得文才说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梦得才故事都宣扬才神授,这一思想源于梦通神灵的观念和神理为的观念,《心雕龙》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六朝梦得才故事反映了六朝以诗为“”的观念,表现了六朝重采的学倾向。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时代和语境下的散文概念,反映不同的散文观念。宋元时期古文运动与文章评点之兴等外部因素,加上文体自身发展的内部因素,促使宋元散文最接近古典散文概念,即古代散体文,后世散文大抵沿袭宋元,故宋元散文最有资格代表散文的文体概念。直至近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思想引入我国,散文文体与文法才发生变化。现代散文纯粹是文学意义上的散文,与宋元散文有着实质性的差别,除了语体之异,二者最突出的差异乃文体观念之异,具体表现为现代散文文体等级的倒退、文体层级的倒错。  相似文献   

18.
三十六体骈文汲取六朝骈文的精粹,同时又融合了唐骈的特点,既保存了骈文的艺术特征,同时也汲取了散文叙事说理的优点,实用性增强,实现了审美与实用的完美结合,在典丽精工中展现叙事议论之美。  相似文献   

19.
《古文约选》是桐城派始祖方苞为当时国子监学生编选的一部古文选本。它不选先秦文和《史记》,主要选两汉、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是方苞古文理论的很好体现。其中评语较多地论述了作家创作渊源与风格的关系以及古文创作得失,是研究方苞古文理论的宝贵文献。《古文约选》的广泛传布,促进了方苞“义法”说的广泛接受,对桐城派的另一部重要古文选本《古文辞类纂》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