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味道"的课堂教学才能激发课堂的生命活力。高中化学教学应具有"三味",即以生为本的"生本味"、源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生活味"、注重实验和实践的"化学味"。教师立足于学生实际构建生本课堂,汲取生活资源促进生活化教学,借助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素养等,对探索化学教育教学规律、有效促进课堂实效具有重要的探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要让政治课堂焕发生机,绽放活力,就需要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添油加醋",打造有味道的课堂,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即添"生活味",提升学生的兴趣;注"人情味",铸造学生的灵魂;植"文学味",引领学生的审美;融"时政味",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3.
要想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语文味",教师就应该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以教材课文为主,加强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的联系,还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增加语文课的"语文味",并融入师生间的人文关怀,创造和谐新课堂。  相似文献   

4.
"数学味"的课堂实质就是要体现数学的学科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本质.教师要实现"数学味"的课堂,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研究教材和课标,寻找"数学味"的配方;关注思维和过程,感悟"数学味"的魅力;渗透思想和方法,领悟"数学味"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须具有浓厚的"语文味"。"语文味",简而言之就是要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最基本的是不折不扣地在课堂上体现"三味"。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让课堂在读、品、写中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进行具体分析,包括:分层诵读、对比品析和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本文从"语文味"、"儿童味"、"个人味"三个方面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数学情境"生活味"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但一些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却弄巧成拙,过多地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在数学课中失去了其数学的本质,丢失了"数学味",使"生活味"主宰了整个数学课堂。以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为例,先讲述了教师应如何调制数学教学情境的"生活味"以及如何保留数学教学情境的"数学味",最后有效地融合"数学味"与"生活味",创设出高效的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堂"韵味"十足。  相似文献   

8.
如何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智慧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  相似文献   

9.
如何有机渗透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凸现思想品德课的"学科味"是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努力解决的问题。要在思想品德课中凸显"学科味",应做到:运用恰当、典型的案例开展教学;抓住教育契机,开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通过教师情感渗透,营造情感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说明文与文学作品一样也能教出浓浓的"语文味",应关注说明文教出语文味的四个维度,即教师的课堂语言"说"出语文味,课堂朗读训练"读"出语文味,在语言品味中"嚼"出语文味和在文章写法分析中"品"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汲取智慧、分享成功的幸福乐园。教师要立足幸福课堂,烹制出数学课堂的"儿童趣味"、"数学味"、"生活味",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学科要扭转不受学生欢迎的局面,教师就要在课堂上下工夫,教出学科特色,做到"五味俱全",即教学导向要有"德育味"、教学过程要有"探究味"、教学手段要有"现代味"、素材选用要有"生活味"、作业布置要有"人情味"。一、教学导向要有"德育味"某堂公开课的课题是"自觉服务社会"。由于教师一直带毕业班的缘故,教学内容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  相似文献   

13.
<正>余路祥老师执教的《认识面积》充分体现了"儿童数学"活动教学的理念,是一节立意远、童趣足、效益高的优质课。儿童立场、学科本味是本节课成功的两个重要支柱。以深刻把握学科本质为前提,以尊重儿童、发现儿童、理解儿童和发展儿童为宗旨,寻找数学与儿童的交集,追求儿童味与数学味相得益彰,使得课堂令儿童流连,令听者回味。一、基于数学本质与儿童认知的设计理念让课堂实现了创新与超越"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这只是对面积的描述,并不是严格的定义。这样的描述对儿童理解"面积"并没有多大的帮助。事实上,三年级的  相似文献   

14.
"趣理课堂"是既有儿童味又有科学味的课堂.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是小学科学四大领域之一.受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所限,小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比较吃力.本文从儿童立场出发,以"仰望天空"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引入太空熊介绍科学家探索宇宙的方式,打造趣理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探索宇宙奥秘.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实验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数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但"数学味"却逐渐淡化,数学课丢了"数学味"。从数学情境中丝丝入味的"数学味",数学活动中津津有味的"思考味",数学思想中别有滋味的"内在味",数学文化中回味无穷的"人文味"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数学课堂上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16.
扎扎实实的具有语文味的课堂,才是基于文本的、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才是课改期待的语文课堂.使语文教学真正充满"语文味",就要净化语文课堂,追求简单;就要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丰富和滋养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7.
张钰铖 《考试周刊》2013,(51):130-131
中职学校开展《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哲学与人生发展的密切关系,增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方法分析解决人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问题的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践行人生的能力,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社会中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三味",即坚持以生为本的"生本味"、注重生活化教学的"生活味"、强调哲学课程学习与实践相统一的"活动味"。力求通过指引学生体验"三味",让哲学智慧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包含性极强,既是学习其他知识学科的入门工具,也是唯一包含作者情感的一门学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清楚地看待语文这一学科的特殊性,语文课的教学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如何看待自然事物的出现以及教会学生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价值,而是要把语文课堂上得更有价值一些,更能凸显语文课的特征。小学语文课教学内容非常简单,无非就是教学生学习说话,让学生将这些学以致用。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才能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意境呢?笔者认为,要想变得更有意境,就要把“三味”学科味、学习味、学生味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语文就是"语"和"文",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对语言的积累、感悟、理解、运用的能力、方法和习惯是语文核心素养最重要的内容。语文课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让语文课回归语文的本色,具有"真语文"味。笔者将从何谓真语文、何谓"真语文"味的课堂、如何使语文课有"真语文"味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校本课程开发15年,散发着浓郁的"学科味""教材味",各类学科型"校本课程"大行其道。从逻辑上讲,强调本土味是解决本土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教育生活化,催化有意义学习,影响文化化人,调节国家课程与地方文化的互动进而促进知识学习。就空间而言,国家课程政策层面的"校本课程"开发,注重体验性,淡化学科性,需要扎根本土联结地方知识,以满足学生兴趣与个性化发展需求;非政策层面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或国家课程校本转化,通过本土味的滋养,使国家课程实施更接地气,为学生生活经验的发掘与运用提供可能,有助于国家课程教学基于经验并通过经验,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