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国家发展客观要求下的目的性建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关键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就是要将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价值精神灌注于法治建设之中,使法治建设赋有中国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最具有中国智慧的道德文化注入法治体系,将道德权威转化为法律权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具有中国文化元素和道德基础。通过对融入关系的理解及融入的范围、融入与转化、融入方式的探讨,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法治建设的合理思路。  相似文献   

2.
实现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问题,而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则是实现行政法治的重头戏和突破口。本文在分析制定行政程序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对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基本制度、调整范围和结构模式等方面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分别揭示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基础,融入学院核心价值观。1.注重课程渗透,使课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法治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价值支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借力民主性的立法、公正性的执法和司法、自觉性的守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突破现有研究框架的束缚,首先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三个测量维度: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四种价值取向;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类价值准则。然后需要采用结构方程分析代替一般回归分析,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估计量表的变量结构和变量关系,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测量误差,以此来弥补传统回归分析在价值观认同测量方面的不足。基于521名大学生实证调查个案的研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取向和准则三个维度上,结构方程模型中的路径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测量维度包含的各自四类价值观念的认同水平不尽相同。从整体上看,12类价值观念互相影响的强度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认为,国家层面上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最高层次,借助社会层面上价值取向包含的四种价值理念的中介作用,国家倡导的价值目标对大学生自身的价值准则发挥正面的积极影响。针对这样的价值认同结构和发展路径,培养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需要以爱国主义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以利益协调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全社会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法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政府部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这相对于依法治国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法制监督三个层面对我国行政法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政组织法在行政机构设置中存在立法条文粗疏、权力机关的监督作用有限、追责条款缺失等缺陷。这种状况的造成,与"权力至上"的传统导致行政组织法立法被忽视、行政机构设置涉及宏观制度问题、学界对行政组织法的关注不够有关。因此,应当从深化行政组织法的理论研究、修改宪法和制定各级政府基本组织法、制定各级政府组成部门的组织条例三方面入手对行政组织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法治自觉和价值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法治国提供了价值支撑,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依法治国的价值目标,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依法治国的价值内核,公民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依法治国的价值追求。依法治国的各个环节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立法以民主为本,执法以公正文明为重,司法以公正和谐为要,守法以爱国诚信为理。  相似文献   

9.
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它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人树德提供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传承并升华了优秀传统文化。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制度构建、全民教育和社会实践,不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精神新的立法表达,是涵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挖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民法典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在具体路径上要遵循权利性与义务性相统一、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不断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使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1989年4月4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权起着重大作用,最高人民法院的《贯彻意见》、《若干问题解释》对此又作了完善,笔者认为,应依法保护诉权,健全行政诉讼参加人制度;借鉴外国经验,丰富我国法院行政判决形式;明确举证责任的分担,完善举证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2.
陈海林 《天津教育》2021,(7):105-106,109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学校育人的重要途径,承担着加强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责任。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及接班人。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有效的融合措施,本文就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目标和任务,法治政府引领和谐社会建构。和谐社会的原则之一就是实现民主法治,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依法行政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与必然选择,是现代法治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时所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是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法制环境的关键。行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是依法行政的核心和基础,必须加强行政立法的规范化和民主化,完善行政执法,做到行政执法方式的多样化、非权力化、法治化和公开化,克服权力本位观念,健全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行政执法作为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一个部分,是法治实现的最主要途径。然而,我国行政执法还不够完善,需要重构行政执法理念:革除管理本位的思想,树立执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实现执法的公平;加快执法程序性建设步伐,实现执法的公正;完善执法配套制度建设,提高执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论行政权的自我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多数学者在探讨行政权的控制理论时,基本上都是从行政权外部控制的角度出发的,外在性的他律控制虽是必要的,但它却是被动的,高成本的。对行政权的控制,内在化的控制才是主动地,低的控制。而行政法学界对于这一重大的行政权控制模式鲜有进行系统研究者。对行政权自我控制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应包括行政权自我控制的法律意义,行政权自我控制机制,行政权自我控制对行政法治的挑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行政文化重塑,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塑我国行政文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行政价值取向创新,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领行政精神建设,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行政道德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我国行政文化重塑中。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中明确包含“法治”,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更为直接的方式强调法治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和内涵,强调人民主体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根据和方向,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从静态和动态上来区分,法的信仰可以分为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治的信仰。对法律信仰的基础在于法律的价值,对法治信仰的基础则在于法治优于人治;信仰法律与法治应当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当中。  相似文献   

19.
高效、公正、文明的行政执法是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必然要求。但现实中,由于行政执法环节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而对国家和相对人利益造成侵害的事件频频发生。按行为学的基本理论(B=f(PE)),行政执法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主要归结为执法主体认知偏差、能力缺陷和行政执法内、外环境的欠缺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由于内部行政行为的一些缺陷,容易成为规避依法行政,造成人治的避风港。为此,我们要强化内部行政行为的法治化。一是推进内部行政程序的法治化,二是完善内部行政行为各项法律制度,三是建设内部行政行为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