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诗是美的载体。读诗、写诗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的言语生成和心灵成长过程。在童诗欣赏课中,要引导学生赏读,让他们感知童诗的音乐美;要引导学生揣摩,让他们品味童诗的内容美;要引导学生体悟,让他们领悟童诗的心灵美。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而且能放飞他们的童心,理解感悟丰富多彩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童诗是低年级教材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感,而且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在童诗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朗读形式,引导学生走进童诗;借助诵读感悟,让学生深度理解童诗;借助读写结合,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这样,使学生走进童诗,感悟童诗的魅力,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儿童是诗,诗是儿童。儿童诗充满童趣、童心、童真。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儿童诗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说明编者也意识到儿童诗教学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关注童诗的教学,还要引导儿童写儿童诗,积极培养他们写童诗的兴趣。首先,要引导学生诵读童诗。读是写的基础。优秀的儿童诗一般都是语言简洁、节奏明快、韵律流畅的。  相似文献   

4.
童诗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在统编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童诗的教学,可通过朗读、品析和仿写等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童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进童诗、感知童诗、创作童诗。这样,使学生走进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活动不多,课堂上的童心难得一见。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关注童心,尊重学生的想法。只有尊重学生的童心,才能让教学充满生机,才能让学生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真与个性。一、尊重学习规律,让学生在教学中发展童心由于学生的接受水平与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要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开发儿童的潜能,激发儿童创作诗歌的兴趣。苏教版高年段语文教材的第一课都是以诗歌为体裁的课文。基于此,我们就应重视小学高年级儿童诗的创作指导。童心遇童诗,教师可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童诗的兴趣:撩起童诗的面纱,触碰童心的脉搏;尝试童诗的仿写,聆听童心的旋律;飞舞童诗的思绪,激发童心的创造。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并在学生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三心”“二力”,为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塑造学生的灵魂,找到一个有力的支点。童心。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在为人师者的眼里无疑是处于雏形状态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心态和水平去理解小学生的言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随时保持一颗童心,以愉快的心态与学生共处。保持童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视角的转换,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他们遇到的问题,去看他们眼中的世界。这不仅会使我们发现自己不曾了解的真理和智慧,也会使我…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要让儿童从小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不断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童心习作教学要着眼于这种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儿童习作的核心素养,表现儿童生命的灵性,促进儿童自主表达。一、当前童心习作教学的现状:成人化套路,缺乏生命灵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衣食的成人化,儿童交往的成人化,儿童阅读的成人化,儿童语言表  相似文献   

9.
要让学生的习作富有童真童趣.首先要在他们心中“贮藏”一颗童心.而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充分体验,就是“铸就”这颗童心的最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不仅仅只局限于传授孩子们课本上的知识,教育的意义,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后者育人上。一个人才首先被看重的应当是有良好的品格,其次才是深厚的学识。显然保护学生的童心就很重要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老师们只有保持一颗童心才会发现童趣。拥有童心将引导着小学语文老师更好的体会课本中传达的美好品格和价值观,用一颗童心将课文中的价值观教授给学生,能比传统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童心在这里有两个概念,既"以童为本",以儿童的眼光教学,以儿童接受的方式教学。  相似文献   

11.
在中低年级的统编教材中,儿童诗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教师应重视儿童诗的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从想象入手,让学生读童诗、赏童诗、写童诗,从而获得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思想情感得到感染熏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只要用心去体会,其实是一件非常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因为我们教学工作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思维是最活跃、最富有想象力的阶段。这需要语文老师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文学的沿袭和继承,在古诗和现代诗的领域里,用诗般的语言点亮学生充满好奇的童心。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语文文化素养",就是以语文运用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以及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呈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小学阶段是培育学生文化素养的黄金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十分必要的。一、潜心吟诵,让学生心灵在诗意教学中得以浸润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要历经一个比较漫长的积累、丰富、发展和创造性的过程。让小学生在潜心吟诵中来接受语文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滋补,不仅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课程学习情趣,而且是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烘托氛围,让学生爱上语文;旁征博引,让课堂妙趣横生;着重表达,让课堂激情飞扬;呵护童心,让课堂和谐民主;匠心独运,让语文活动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5.
童诗教学对于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审美情趣的培养,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激发,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等,总之,对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人格的完善所产生的功能和意义,已被语文教学界所共识。对于童诗教学实践活动的  相似文献   

16.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一个不变的课题。当今素质教育更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把语文课上成一堂丰富多彩的语文课,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还乐于接受,积极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求教师有三心。所谓三心,即要有一颗童心,一颗强烈的事业心,一颗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爱心。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展现自我的重要平台。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教学背景下,让小学语文课堂童心飞扬的教学目标已逐渐被教师所关注和重视。为了让对世界万物都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就要积极加强对学生童心的激发,尊重、关心、爱护学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在不断地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打破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弊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在此,本文就将以如何更好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让童心飞扬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不仅要把目光盯征课堂教学上,也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l卞富多彩的课内外阅读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知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涵和意义,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让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能真正得到落实,让童心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彰显。  相似文献   

20.
统编版教材重视儿童诗的诗意作用,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重视童诗教学,让童诗的美好启迪学生心灵,陪伴学生成长。以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为例,从儿童诗歌的品读、赏析和仿写三个方面,浅谈如何在低段语文教学中落实诗歌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