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认为,粒子物理的黄金时代是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那些年代,物理学家们透彻地研究了亚原子物理,包括结合核子成为原子核的强作用力,以及以p衰变为典型的弱相互作用力。关于弱相互作用,56年中微子第一次被直接探测到,60年代人们发现了第二种中微子,即“型中微子。60年代晚期还发现了太阳中微子的短缺,这是第一次探测到中微子振荡的后果。关于强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评出2012中国科技之"最"最玄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12月20日,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中微子第三种振荡模式的成果上榜。《科学》的评价是,"如果物理学家无法发现超越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那么中微子物理可能会代表粒子物理学的未来。大亚湾实验的结果可能就是标志着这一领域起飞的时刻。"  相似文献   

3.
<正>中微子是具有静止质量的粒子中最轻的一种基本粒子。它很"孤僻",很少与物质发生作用,所以它可以如入无人之境般地穿透你的身体。中微子有三类,根据其产生时伴随的粒子不同,可分为电子型、μ子型和τ子型中微子,其中电子型中微子是高能的。三类中微子还像玩变形游戏一样可以相互转化,这个现象叫"中微子振荡"。太阳中心的"核熔炉"中,每时每刻都要产生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为主导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近日对外宣布,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这标志着人类在破解宇宙中“反物质之谜”的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5.
正书名:《中微子猎手——如何追寻"鬼魅粒子"》定价:32.00元作者:雷·贾亚瓦哈纳译者:李学潜沈彭年丁亦兵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2月ISBN:978-7-5428-6363-8IN·963中微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之一,科学家认为中微子可能是解开众多宇宙之谜的关键。自1930年物理学家泡利提出中微子以来,世界各地富有冒险精神的科学家一直在追寻这种"鬼魅粒子"。为何称之为"鬼魅粒子"?它飘忽不定,飞行速度极快;穿透力极强(可以毫无阻碍地穿过整个地球,就像子弹划过烟雾一样);数量庞大,无处不在(对应于宇宙中的每一个原子,都存在着10亿个中微子);特立独行,不爱理人(几乎不与其他粒子发生相互作用,一个典型的中微子可以在铅中飞行一光年而不与任何原子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基金》2021,(2):236-248
1 打破物质—反物质镜像对称性 T2K合作组报告,他们可能发现了轻子违反"粒子反粒子镜像对称性"(也称为CP对称性).轻子CP破坏可以通过中微子来寻找.中微子共有三种"味道",由它们所对应的带电轻子(电子、缪子、陶子)决定.它们能在飞行中从一种味道变为另一种.如果CP对称性守恒,从缪子中微子到电子中微子转换的振荡概率,...  相似文献   

7.
中微子物理是粒子物理最重要的前沿之一,存在众多未解之谜,可能成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突破口,也是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研究的交叉前沿。大亚湾中微子实验2012年出人意料地发现大的新中微子振荡模式,使近期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和CP相角成为可能。江门中微子实验(原名大亚湾二期实验)2013年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2015年启动建设,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它以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为核心科学目标,同时精确测量中微子6个振荡参数中的3个,达到好于1%的国际最好水平,使检验中微子混合矩阵的幺正性、发现新物理成为可能。它也可以研究超新星中微子、地球中微子、太阳中微子、大气中微子,寻找暗物质、质子衰变等,在多个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仅能对理解微观的粒子物理规律做出重大贡献,也将对宇宙学、天体物理乃至地球物理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30年来,一个神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天文学家,这就是“太阳中微子问题”:太阳核聚反应发射的中微子,到地球时只剩下理论预测值的三分之一,其余的哪去了呢?是消失了还是理论错了?或者是探测技术有问题?原来都不是?最近,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SNO)解开了这个谜。  相似文献   

9.
2012年3月8日14时,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介绍该结果的论文已于3月7日送交美国《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其预印本也已在网上发表。3月8日16时,王贻芳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学术报告,并通过网络直播,向全世界的粒子物理学家报告他们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因为他们抓住了机遇!"尽管已经过去了1年,当于渌讲起中国科研团队在中微子领域取得的科研成就时仍表现得十分激动,"当时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要不是中国团队提前开始采集数据,也不会提前其他国家研究组几个星期得到这个结果。"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以此来说明重大科研任务面前作出"战略判断"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同年底,这一基础领域的科学成果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为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然而,在欢庆成功之余,中微子实验项目一位科学家的一番话却很耐人寻味。他说,长期以来,主导基础物理研究的是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研究积累薄弱等客观原因,一直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不小差距。但更为重要的差距在认识层面。比如,我们就常常听到这样的疑问:你这个基础研究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的梶田隆章与加拿大的阿瑟·麦克唐纳,以表彰他们发现中微子振荡现象,该发现表明中微子拥有质量。中微子是轻子的一种,它在宇宙中无处不在,几乎零质量,很少与其他任何物质互动,因而很难研究它们。梶田隆章和麦克唐纳使用日本、加拿大两国的大型仪器对中微子做出了重要的测量,他们的研究证明中微子存在质量。这个发现对粒子物理学影响深远,甚至在我们对宇宙的理解上都有突破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罗·卢比亚在不久前的诺贝尔北京论坛上评论说,中微子振荡实验(OPERA)很重要,令科学家意外发现了中微子可以超越光速,但他认为他们过早地发表了结果,应该进一步研究.考虑各种可能性,更加认真地对待。而我要讲的和强调的是:  相似文献   

14.
《金秋科苑》2010,(21):7-7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在线版10月19日(北京时间)报道,近10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着力打造一个肩负着雄心勃勃计划的实验装置,以解开宇宙射线和中微子产生的谜题。现今深埋在南极洲冰盖之下的一台“望远镜”,将记录下宇宙射线中的中微子在和冰雪中的原子发生碰撞时产生的稍纵即逝的蓝色之光,其灵敏度有望帮助人们确定那些不断轰击地球的宇宙射线和粒子究竟来自何方。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17日,2019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中国大饭店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陆锦标,因在大亚湾实验中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共享"物质科学奖"荣誉。颁奖环节,一贯"严肃脸"的王贻芳接过奖杯时,难得地笑了几次。虽然转瞬即逝,但恰好被镜头捕捉到。后来的发言,他按要求准备了致辞稿,和不苟言笑的性格一样,讲话规规矩矩,洋洋洒洒的感谢占了大半篇幅。不想最后  相似文献   

16.
笔者改换思路,用物理研究的步骤与方法确定白云寺中已经历整整300年之久的康熙皇帝钦赐御碑是隐文碑,并解密出其所隐含的"皇帝顺治"四个隐文。御碑隐文以金石文字的确凿铁证,解开清朝入关第一帝"顺治皇帝"的"生死之谜"、"出家之谜"和"终老之谜"。由此可使近350年未能得解的弥天奇案"顺治谜团",在全国各地各界的共同和谐协作下,得以完全彻底圆满解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基金》2007,21(4):234-234
经过历时50多天紧张的调试,由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研制的超高能中微子望远镜(CRTNT)第二台样机在西藏羊八井投入试运行,并于2007年5月观测期间成功与中意合作ARGO全覆盖地面探测器实现了联合观测,获得第一批宇宙线事例,标志着用于超高能中微子探测的宇宙线大气契伦科夫及荧光望远镜研制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宇宙地球     
<正>"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模拟宇宙暗物质和中微子演化进程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博后于浩然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张同杰教授等合作,利用我国"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完成了3万亿粒子数的N体数值模拟,揭示了宇宙大爆炸1600万年之后至今约137亿年的暗物质和中微子的演化进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天文学》。暗物质是宇宙的主要物质构成。中微子是自然界中的基本粒子之一。它在宇宙大爆炸约1秒钟后与其他等离子体物质退耦,形成看不见的宇宙背景。N体数值模拟中的粒子数犹如摄像机的像素,粒子数越多,  相似文献   

19.
安利 《百科知识》2013,(19):24-25
7.南极"冰立方"中微子观测站南极洲具有极端与独特的环境,世界上多个国家都在南极建立了科考站。为了捕捉来自遥远天体的暗物质粒子,美国等国的科学家们在南极厚厚的冰层下建设了一个用来捕获宇宙粒子的"冰立方中微子观测站"。中微子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质量非常轻,以接近光速运动,由于不带电荷,所以它们在飞行时不会受磁场的干  相似文献   

20.
正9月7日,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9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邵峰因其发现人体细胞内对病原菌内毒素LPS炎症反应的受体和执行蛋白的贡献摘得"生命科学奖";中国科院院士王贻芳、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教授陆锦标因其在实验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研究,特别是解释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可能的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