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公历1月20日一21日交节。大寒一过,新一年的节气就又轮回来了。正所谓冬去春来,这时候,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在传统节气中是极冷的时节。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大部分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相似文献   

2.
<正>每年3月5日~7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是为"惊蛰",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过,桃始华,万物复苏。这时,气温快速回升,雨水增多。农民们常把惊蛰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眼下,不少地方已进入春耕时节;但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人们发现,近些  相似文献   

3.
蓝骆驼 《知识窗》2014,(23):12-12
因为喜欢传统文化,义爱看书,“80后”的她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青简.无论诗词、绘画,还是历史、民俗,她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是刻在骨子里的.两年前,她无意中发现日本有个做二十四节气景物照的网站,内心开始蠢蠢欲动,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以中国黄河流域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为主的节候,如果用中国的风景来反应,岂不是更好?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与社会服务,二十四节气就是我国人民长期观测太阳的运行,气温变化,降水变化,物候变化,自然景观的变化而逐步完成的。而自然景观的变化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有着本质的联系,水的物态变化又是诸多自然景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农历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变迁,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在西藏地区,由于其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都不同于别的地区,简单地采用二十四节气来指导西藏地区的生活和生产是不可行的;需要结合本地气候特征,对二十四节气在西藏地区的气候适应性进入比较分析,以更准确的反映西藏地区气候特征,指导农牧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发展、智能终端的逐步普及、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使人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资源共享时代.为了在新媒体环境下更有效地传承中国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文章通过将二十四节气文化与MG动画的结合创新,更适合现代人利用碎片化时间深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从而实现保护与传承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彝族天文历法是彝族文化的重要部份。彝族文献中存在大量的天文历法知识,包括二十四节气。通过对彝族史诗和经典著作中的天文历法及二十四节气进行梳理、解读和分析,发现彝族天文历法建立在阴阳宇宙观之上,具有阴阳合历的性质。彝族文献中记载的物候、四季和二十四节气是彝族历法中"阳历"性质的表现。二十四节气是彝汉历法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春夏秋冬雨露霜雪,2000多年前的先人观天时万物,总结出二十四节气。这二十四节气曾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被人们奉为圭臬,它不仅仅是文人雅士吟花弄月而发展出的诗意化生活方式,更是老百姓有滋有味的恒久生活。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中国继京剧、  相似文献   

9.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凝聚了数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大力倡导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向幼儿介绍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以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本文通过"一日活动贯穿‘节气’教育""传统节日挖掘‘节气’文化""环境创设体现‘节气’美感""游戏、表演感受‘节气’快乐"四个方面,尝试在幼儿园大班进行了实践应用,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独具魅力的文化,促进每一个孩子全面多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应该这样说:我们遇到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类已跋涉了漫长的岁月,经历过太多的磨难,在灾难与生存的夹缝中,世世代代的人们演绎着颠簸红尘的传奇以及无以伦比的卓越智慧和勇敢。在这种生存状态下,人无疑是一只疲惫的倦鸟。是什么成为这只倦鸟翱翔蓝天的动力?答案只有一个:科技。21世纪科学技术以振耳发聩的力量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走进徽州     
凌华 《科教文汇》2014,(7):F0003-F0003
停车伸个懒腰,掸落旅途带来的疲惫,推开一扇由数非门钉夹嵌着石砖的大门,走进了盛春的徽州.  相似文献   

12.
走进三维     
《科技新时代》2004,(3):24-24
  相似文献   

13.
走进炭黑     
在深入了解"倍耐力"轮胎生产过程的时候,生产轮胎所需的重要原料之一——炭黑引发了作者的兴趣。炭黑的发展历史、生产过程是怎样的?物理形态是什么样?颜色黑度如何?主要用来干什么用?……带着这些好奇和疑惑,通过翻阅有关资料和现场试验观察,作者逐步走进了炭黑、认识了炭黑、了解了炭黑。想通过这篇文章,记录下作者对炭黑的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14.
走进非洲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希腊文“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的意思。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面积约3000多万平方千米,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目前非洲有5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8 5亿,次于亚洲,居世界第二位,但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均居世界前列。非洲是世界上民族成份最复杂的地区,有700多个民族,大多数民族属黑种人,其余是白种和黄种人。  相似文献   

15.
走进非洲     
《百科知识》2007,(3S):I0001-I0003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希腊文“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的意思。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面积约3000多万平方千米.次予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目前非洲有5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8.5亿,次于亚洲,居世界第二位,但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均居世界前列。非洲是世界上民族成份最复杂的地区。有700多个民族.大多数民族属黑种人,其余是白种和黄种人。  相似文献   

16.
17.
走进世博会     
历史的车轮浩浩荡荡,承载着千千万万人的期盼、梦想与展望,滚滚向我们驶来。时钟滴答滴答走过,日历一页一页翻过,就这样,世博的脚步近了。心怀对世博的好奇与欣喜,我有幸参观了在城市规划馆举办的"走进世博会——中国201 0年上海世博会暨世博会历史回顾展览"。展馆以世博会1 50多年历史和中国与世博会的历史为两条时间主线,以2010年  相似文献   

18.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国内首座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是泉州市又一地标性建筑.其主体建筑吸收了闽台两岸建筑文化精华,独具特色,外观雄伟大气,慑人心魄.二楼的综合主题馆是整个博物馆陈列的灵魂和核心,按照地缘、血缘、法缘、商缘、文缘等五缘关系,分为"远古家园""血脉相亲""法缘相随""开发同功""文脉相承"、"诸神同祀"、"风俗相通"等七大部分.准确铨释了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礼同俗的历史本相.三楼的"乡土闽台"专题馆,对闽台关系作了形象化的阐述,也颇值一看.  相似文献   

19.
走进龙佳     
王伟峰 《科学与文化》2007,(2):F0002-F0002
“龙佳生态农业观光园”——一个都市人重忆往昔的乐土.孩童们体验农家生活的天堂.她位于福建省漳州龙海市角美镇.集科研、商贸、观光、娱乐、度假功能于一体。  相似文献   

20.
走进科学     
为了使科学知识更加普及化、大众化,福建电视综合频道《走近科学》栏目以戏剧化的故事为载体,用故事的元素来构架节目,力求情节引人入胜、分析细致入微,把科学道理拆解开来,用浅显、通俗、直白的形式展现给观众,让观众悄然不觉地享受一份知识大餐。例如一期《水之毒》的片子节目的开头:一天下午,某校园的一位叫李辉的同学,和平时一样下课后便与其他同学一道去学校操场打篮球,打了好一会儿,他觉得人很疲劳,一个人先回宿舍,可是回到宿舍后,突然感觉全身无力,人十分难受,没一会就昏迷过去。平时本来是一个健康活泼的人,突然间就晕倒了,送到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