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富兴 《文教资料》2012,(34):177-180
高中语文理解教学设计是将高中语文理解教学的理念转化为教学现实的途径。基于"理解"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包含分析、评价、设计和实施等基本要素和步骤,这些要素和步骤构成互相关联的系统。在这各整体系统设计中,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依据高中语文理解教学所基于的教学原理进行设计,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文着重探讨理解教学和基于"理解"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理解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教学呈现出"技能化"、"应试化"倾向,正被异化为烦琐的操作训练。但是,"友好界面"工具软件排斥烦琐操作训练;综合应用排斥孤立碎片化操作技能训练;理解性学习排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了理解而教应该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特性。理解取向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选择可以分为科学原理、社会学以及信息技术等三个部分。理解取向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框架包含理解取向学习的要素;学习环节设计包括获取信息、意义建构和迁移应用;理解取向教学目标包括解释、释疑、应用、洞察、移情和自我认识等层次;关键环节是探索和评价设计。在无锡市一所初中进行的实验研究数据表明,理解取向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张愉  张雄 《物理教学探讨》2015,(4):64-66,68
理解教学以理解为目的,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强调知识的理解,强调理解与反省,它提倡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生成过程,实现为了理解而展开教学的活动宗旨。本文以(新)"沪科版"《升华与凝华》一节物理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展示理解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教学呈现出"技能化"、"应试化"倾向,正被异化为烦琐的操作训练。但是,"友好界面"工具软件排斥烦琐操作训练;综合应用排斥孤立碎片化操作技能训练;理解性学习排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了理解而教应该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特性。理解取向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选择可以分为科学原理、社会学以及信息技术等三个部分。理解取向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框架包含理解取向学习的要素;学习环节设计包括获取信息、意义建构和迁移应用;理解取向教学目标包括解释、释疑、应用、洞察、移情和自我认识等层次;关键环节是探索和评价设计。在无锡市一所初中进行的实验研究数据表明,理解取向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以"全国首届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大赛"中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为例,阐述了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呈现了一种去规范化与学科性缺失的倾向。表现于教学设计整体规范性,前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理解与表述中。论文进一步针对问题基于反思提出建议,即拓展学科知识理解,彰显小学教学设计的学科性;注重教学设计研究,促进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透视科学教学实践,关注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6.
学习科学强调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和理解性学习,并重视技术在其中的促进和增强作用,倡导学习者中心的技术设计观。这些观念与当前国际科学教育强调通过学习环境的系统设计,促进学习者一致性的科学理解这一趋势不谋而合。"基于网络的科学探究环境"(WISE)项目是将学习科学、技术设计以及科学教育有机整合的一个成功范例,本文最后从WISE开发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教学模式、技术增强的学习与理解等方面对这一技术增强的学习环境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认知理解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教学过程离不开理解,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多将理解作为掌握知识的手段,理解体现的是工具价值。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注重学习中的理解,不是仅将理解作为手段,理解本身也是目的。譬如,美国1996年颁布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教学重点的变化之一是:“不太强调在一个单元或一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事实性知识测验,而比较强调不断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1]评价重点的变化之一是:“不太强调科学知识,比较强调评价科学理解力”[1];内容重点的变化是:“不太强调了解科学事实和信息,更强调理解科学概念。”[1]加拿大安大略省《科学课程标准》则将理解…  相似文献   

8.
促进学生学习科学时的"理解"与"观念的转变"已成为科学课程各种改革主张的最后评价底线。针对当前科学教育现状,对"理解学习"即科学教学主要特征及观念转变教学的正确理解与把握,对于搞好科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促进学生学习科学时的"理解"与"观念的转变"已成为科学课程各种改革主张的最后评价底线.针对当前科学教育现状,对"理解学习"即科学教学主要特征及观念转变教学的正确理解与把握,对于搞好科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TfU是一种以"理解"为"招牌"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解的"表现观"。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灵魂,加强教师对教学设计概念的理解是教育技术培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所在。以教学设计内容为案例,从启发性论题、理解目标、理解活动和持续性评估等TfU的四个组成部分来论述该模式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实际应用过程,以期对当前教学模式改革和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深度学习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整合和运用知识,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相比,参与式的科学探究实验更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概念、整合知识、解决问题.本文以“小孔成像”的教学为例,设计了以“理解为核心,实验为手段,深度学习为目的”的参与式科学探究教学案例,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达到认知水平的高阶思维阶段.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教学理解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学是师生基于文本和多元活动,建立意义场域的过程。以意义阐释和创生为指向的教学内蕴着意义的理解。科学的教学理解是教师在坚守"创生"和"人本"的立场下看待教学意义的思维方式,包括教师对课程文本、学生和自我的理解。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解,需要在凸显教学意义、虚心倾听、准确移情和自主反思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学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呈现"先进组织者",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中的科学观开始从"探究"向"实践"转向,科学教育学界积极探索以当代科学实践为情境的教学模式。此类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教学设计: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论证教学和基于"社会需求"的科学研究案例教学。前者充斥着辩论、磋商、证据收集、评价和反思等科学论证活动;而后者则全方位展示科学家根据社会需求来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这两类教学设计都重视学生对科学实践活动的理解、通过反思来进行明确的科学本质教学以及培养学生功能性科学素养。我国需要结合本国实情,挖掘和利用学生熟悉的当代科学实践情境,以发展学生对实践取向的科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新编苏教版《科学》教材体现了编写者对科学课程的独特理解和理想追求,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将之变为现实。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工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课标意识"的高度来制订教学目标,以"优化意识"的深度来确定教学内容,从"生本意识"的角度来整合教学方法,从而确保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赤壁路小学提出"为儿童的学习设计"的教学主张,从为儿童的真学设计,为教师的真正教研设计以及为管理的科学设计三个维度,阐述了一种新型的教学设计理念。其板块式教学、课串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习者的经历,强调学生的真学以及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习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为儿童的学习设计让儿童的世界更加丰富,进一步优化了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过程设计"从字面意思理解,教学中的"过程设计"就是一种教学设计.然而,它尤其强调的是重视过程的教学.详细地说,它是指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实验的情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学需要遵循特定的教学范式,"技术理性"主导下的音乐教学强调"双基"的学习和音乐教学的程式化模式。随着当今国际音乐教育的文化转向,作为文化理解的音乐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文化理解"的音乐教学范式强调音乐中的文化和用文化的声音去歌唱,即便是学习音乐知识也强调从文化层面进行理解。"文化理解"的音乐教学范式已被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者所吸收、运用,这极大地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并给音乐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以"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为例,尝试运用"5E"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教学,介绍该模式的教学策略和操作程序。"5E"教学模式是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BSCS)开发出的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种探究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理科教学特别是生物教学。该模式强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建构;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中心,教师是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  相似文献   

20.
当下,在强调"学会探究"的科学教学中,却存在着缺乏思考的现象,教学仍然以"传授"为主。因此设置"问题群"激活学生的"思维引擎"就显得十分必要。科学教学要让学生从聚焦问题、交流碰撞、多维表达、促进理解最终走向在陌生情境中的迁移运用,并以此让学生获得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