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凌梅 《现代教学》2014,(12):12-12
毋庸置疑,教育是传承文化的命脉。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学校,而课程的设置是突破的关键。当下,中小学实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还处于模糊不清的探索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浩瀚,在我们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课程内容应有不同的选择,从而实现有序推进。我们在制订课程内容时应有一个大方向,国学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我们应融合提炼国学经典中的精华,以此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提升语文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其目的在于提高其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胜任力,促进新课程改革中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顺利开展.为此,语文教师首先要研读新课标、吃透新教材,更新理念.其次,通过阅读国学经典、研究传统文化课题、储备渊博的国学知识,同时借力互联网获取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和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从而改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严...  相似文献   

3.
大连市金州区职业教育中心明确了“建国学德育文化校园,育德技双馨职业人才”的工作思路,制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列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学校常规教育。深入开展“国学进校园”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以国学经典引领校园文化。金州职教中心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学工作计划,成立教研室,策划教育活动,编写《心灵的约会》等校本教材,利用学生自习时间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语段的诵读学习。把国学经典纳入语文课堂教学,每周安排1课时组织专题学习。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愈发重视,国学文化热潮席卷全国,激发了大众对于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真实魅力。文化兴则国运兴,国学经典教育以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智慧为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知识,同时能够培育核心素养,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传承与发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它对于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有着巨大的推动价值。由刘波、肖茜尹、尹申和颜子如四人共同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一书,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主要源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领悟传统文化精髓,发挥其时代价值,对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文化主体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欠缺、传承传统文化的辩证意识仍需增强、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播形象模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做好思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列举当前基础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各种不良现象的前提下,细致地分析了其中问题存在的深层次缘由,从学术层面提出了科学辨析国学经典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两者间基本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的学术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从专家的成果研究和行家的实验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了旨在提升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工作品级的措施探究,对强化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工作,促进用好民族文化资源,优化"四个自信"教育效能的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篇幅所限,本文分上下两部分展开,上篇以问题和缘由的分析为主,下篇以改进措施的探究为主。  相似文献   

7.
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结晶、文人墨客的思想精髓。读国学就是弘扬传统文化。在倡导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解读语文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国学经典,教会学生诵读经典的同时启发学生领悟经典背后的思想和哲理,以传统优秀文化思想精髓来规范和约束学生行为,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国学教学的价值以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国学教学。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学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是经过时间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学习中华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必须,是文化战略和国家安全的需要,是立德树人的现实需求,能为治国理政、解决人类现实纷争提供有益的启示……值此第24个"世界阅读日"来临之际,本刊编辑部特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燕玲教授主持本期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位置,而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自主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并掌握国学中的传统文化,这样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健全人格,又能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和精神财富,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价值观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育教学的途径。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作为教材,可以使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通过解读文本、分析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育教学的途径包括选取经典文学作品、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开展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指导。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理解、认同和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提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确定教学内容,加强经典阅读,融入学生生活,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多元考核方式等。  相似文献   

12.
《上海教育》2014,(27):36-37
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民族文化课程、民族艺术体验教育……根据不同区县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上海各区在中小学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学习,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学生血脉,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意识和人文修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多元性文化的构成当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广大教师应该把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作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教育和传承经典文化的一项历史使命,进而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多元性文化的构成当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广大教师应该把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作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教育和传承经典文化的一项历史使命,进而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石熠璘 《甘肃教育》2011,(19):36-36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云: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大计,要使教育能够“枝繁叶茂”,必须在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而传统文化经典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深化教育根基,传承优秀传统的载体。“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传承文化经典,不仅意味着汲取圣贤的智慧和丰厚的文化养料,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书推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核心素养·由当代中国国学研究领域知名学者倾力打造的面向中等职业阶段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材。它以权威的理论架构、精要的篇目选取、深入浅出的评析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彰显主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脉络和要义。·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的编写原则,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性和现代性,力求贴近实际,特别是贴近职业院校这一层面学生的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为民族复兴大任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厚植家国情怀,铸魂育人,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思政课堂教学融合顶层设计、开展常态化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利用好信息网络教学平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开辟第二课堂组织丰富多彩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科学的文化融入课程效果评价等实践策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堂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教授理论知识,将学生培育成德才兼备、文理皆优的全面综合素质人才是高校育人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引领中华民族新一代青年凝神聚气的核心作用,如何培养广大青年学生学习、感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课题。研究发现,在高校开设第二课堂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向心力,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不幸遭遇拉开了中华传统文化弃旧开新的序幕,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起点。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之内在机制的分析,特别是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坚持人民至上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内核。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人类发展困境,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明确涵养时代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旨归。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备受重视。近些年,国家不少文件和相关研究者都主张切实推进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体现了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效率诉求,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速成。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效率诉求出现分歧的实质在于,西方科学主义思维与我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的冲突与矛盾。化解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效率诉求分歧的关键在于,要在科学主义思维下现代教学对效率的自觉追求与传统文化(以及汉语言文字)的固有特征这一双重视域下,立足于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标的综合性,实现其评判方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