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粗壮的山梧桐自中下向右伸展,其分枝向左下方斜垂,充满灵动感,五彩的绶带鸟有绚丽丰腴之感。象征吉祥富贵的牡丹花,真是姹紫嫣红、缤纷绚丽,占据画面的大部分,充分表现出丰丽雍容、端庄秀雅。为使牡丹传神,作者添置几枝竹竿作陪衬。画面左侧空灵一些,竹竿顶端添画赭色文鸟,能稳住构图。  相似文献   

2.
正步骤一、画出牡丹花的素描稿,并根据素描稿勾勒出墨稿。画牡丹花时,首先要熟悉花叶的形态结构,掌握外部特征。创作时重点突出牡丹的花,注意叶与叶柄在画面中的位置,通过叶与柄的相互穿插衬托嫩与老、疏与密的对比;正确表现叶子反正、折卷的形态与呼应关系,使画面造型生动、层次丰富、构图饱满。  相似文献   

3.
杨文华 《广西教育》2012,(25):39-40
先来分享一个故事:古代有位画家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考查三个学生的绘画能力。一个学生画了四面高山、悬崖峭壁,中间有座寺院,另外一个学生画了峰峦起伏、松柏挺立,并有古寺一角,唯有第三个学生未画山也未画寺,他画了数节石阶通向小溪,一个和尚在挑水,古寺藏而不露反而跃然纸上。三个学生面对相同的考题,所描绘的画面却大不相同。虽然构思有优劣之分,但画面却是他们对考题发挥不同想象获得的独特创作。  相似文献   

4.
真假名画     
北宋仁宗年间,有个叫吴育的人喜欢收藏书画,并有很高的鉴别力。一天,一位官员高兴地带着自己最近买到的一幅名画来请吴盲鉴别。这幅画名叫"正午牡丹图",画面上,繁茂的绿叶映衬着色彩缤纷的牡丹花,艳丽动人。牡丹花下,还有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猫。  相似文献   

5.
漫笔点丹青     
正《中华国宝》冯永生国宝熊猫的形象圆润可爱、憨态可掬,很适合入画。此作配景有效地分割了画面,将纵、横边缘线做了较好的支撑。图中,熊猫用细笔分染,有层次、有质感,有效地丰富了画面、明确了主题;石块的着色朴雅沉厚,树干的描绘明丽挺拔,这些都成为画面中有效打破重复圆形的形式因素。建议作者将墨竹因素再丰富些,作品整体会更加出彩。  相似文献   

6.
漫笔点丹青     
《工笔牡丹》王凤春牡丹花雍容华贵的品貌为历代画者所喜爱,成为被经常描绘的题材。本幅工笔牡丹繁茂昌盛,层层叠叠,竞奇斗艳,好一派春光绮丽的景象。作者笔法娴熟,勾线爽利挺劲,设色清朗明快,把牡丹花的绰约风姿表现得十分传神。加上两只  相似文献   

7.
正石,从石器时代就开始陪伴人类。石的美学和精神特质,在绘画中更有精彩的呈现。画面上的石,由自然之物化身为负载丰富情感的对象。画家从致力于精准再现自然中的石,到以书法性笔法描绘心中的石,从而达到超越再现的境界。无须观看自然中的石,画家就能够感知自己所描绘的石之特性,并在笔墨间体味自然生命和自由。"天地至精之气,结而为石"。画面上的石,是天地造化放置在人类眼前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8.
六年制第十册22课《可爱的草塘》是一篇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伴(?)着作者的叙述展示出五幅画面,反映了北大荒美丽而又富侥的景象。全文清新活泼,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特别是五幅画面,依次一一而出,却毫无板滞沉闷之感。这除了五幅画面内容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外,与画面的转换讲究艺术,曲折多变,摇曳多姿,也不无关系。一、顺势推进第一幅画面展示夏天草塘的景色。重点描绘“浪花”。初看,见其动态美;细瞧,见其色彩美。然后,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这草塘寞美啊”来收结具体形象的描绘,点出其“美”的个性特征。而这一声赞叹,触动了作为北大荒人  相似文献   

9.
吴永香 《学语文》2008,(2):50-50
古典诗歌.以其精练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丰富、动静相宜的生活画面,具有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因此,诗歌画面的生活化教学,抓住“诗中有域”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画面,看画悟画,再走出画面,展开联想,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景物描写是作文中经常出现的,它有时作为文章的背景,有时展现名胜风采,有时衬托人物的心情,有时渲染文章的主题等。文章中的景物该如何描绘,才能展示出一道亮丽的风景呢?“形式”景象A.镜头合分式在描写景物时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方式成文,使文章画面整散衔合,既有宏观之壮美,又有微观之清秀。[精彩片段一]云雾吞没了周围的山峦,也包围了整个峰顶。庙宇金黄的屋脊在乳白色云浪中时隐时现,远处喧闹的人群也被乳白色的云雾笼罩了,松林、悬崖、山石都融入了这乳白色的云雾里,四面八方全是云雾,好一个乳白色的世界!(学生习作《峨眉云…  相似文献   

11.
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文章内容要借以一定的表达方式才能表现出来。描写是小说、散文主要的表达方式之一。描是描绘,写是摹写,其主要特征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和刻画,具有形象性和可感性,使阅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受,所以描写就是用语言绘画。现代作家王鲁彦的《听潮》,以其生动、逼真的语言,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展现了海睡、海醒、海怒的三幅画面,描摹了大海潮涨潮落的情状,使读者欣赏到了大海温柔静谐和雄壮有力之美,显示了作家高超的技巧。 描写的类别较多,这是因为由于划分的角度和标准不同。按描写的对象,有人物描写和  相似文献   

12.
宋婕 《青海师专学报》2004,24(3):118-119
音乐的描绘功能是表现音乐作品内容的手段之一。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运用了多种表现画面与视觉形象的描绘手法,勾画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充分展现了描绘功能在音乐作品中塑造景物、创造意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曾为“一张小小的横幅”画作过一篇题画文。题画有两种常见的形式:一种是题画诗,一种是题画文。为画题诗作文,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要求既要符合画意,又要进行艺术加工,不为画面所局限。朱自清先生的题画文《一张小小的横幅》,不仅细致地描绘了画面形象,而且进行了艺术再创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4.
《日月潭》(第四册)第三自然段主要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清晨的秀丽风光,但文中所描绘的画面,学生凭感觉不容易理解,教学这部分时,可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让学生在比较词、句的基础上,感受日月潭清晨景色之美,同时启发学生想象。  相似文献   

15.
阅读需要想象,即把作品放在一定的画面和音响的环境中进行想象,使作品中的人物、景物、场面等描写化为头脑中活生生的画面。想象式阅读要充分运用形象思维,要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想象,对作品的形象性描绘进行再创造。前苏联著名作家爱德堡说:“读书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当读者阅读长篇小说时,就在完成与作家类似的工作,因为读者能以想象力来充实小说的内容。” 阅读中进行想象,不仅要能想象作品中的人物和环境的轮廓,还要根据作品中的描写去想象具体细微的部分,使之在头脑中毫发毕见。 进行想象的方法有: 1.想象出画面。 许多小说…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设计速写教学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不是探讨怎样改善学生速写的画面效果,而是研究如何对学生以绘图形式进行表达能力的培养,并通过表达意识的建立与表达习惯的形成,使学生将之前对速写练习只是描绘画面的认识,转变为有目的性与他人沟通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1.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古诗渗透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教学中,教者必须通过语言因素,形象地再现诗人们所描绘的诗情画意,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让“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融进学生心灵之中。①诱导学生分析鉴赏诗中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画面,激发爱国之情。如《望庐山瀑布》是描绘山水的,正是由于在山水景物中,熔铸了诗人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满怀深情和美好理想,山水才显得那样壮美,才会产生那样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②引导学生玩味直抒胸臆(或托物抒怀)的爱国诗篇,汲取奋进之力。如  相似文献   

18.
人们在描绘对象时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有些错觉会破坏造型上的准确度,而有些错觉却能有力的强化艺术形象,体现出艺术上的准确度,并能使画面趣味横生。过于准确、刻板、理性的造型,反而使画面索然无味,并将富于感情的错觉扼杀于摇篮里,从而降低了绘画作品的格调。  相似文献   

19.
<正>一、巧用意象,想象成画苏轼曾有一著名论断:"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仅用十字就描绘出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四样景物,形、体、光、色尽在眼前,浑然一体,构图简洁不掩气势壮美,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此即东坡所指誉的"诗中有画"。王维的《鹿柴》所描绘的画面主体是空山深林。由于深林长年人迹罕至,所以长满了青苔。但在这个画面上却有一缕夕阳余辉,透过树叶的  相似文献   

20.
张萍 《宁夏教育》2012,(1):56-56
中国诗歌很讲究意象、意境,而意象、意境的构筑离不开形象的描绘,形象的描绘又离不开色彩的点染,所以色彩作为诗歌的语言出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从效果来看,色彩词的引入,不仅可以让诗歌的画面更立体、更生动,还可以因为色彩词所传达的情绪而使诗歌更有韵味。犹如一枝出墙的红杏,使诗歌的满园春色更形象、更丰富地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色彩可以使诗歌如一幅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