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夏至的由来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先秦古人确立的四大节气之一,又称"夏至日",当太阳到达黄经90°时即为夏至,今年夏至是在6月21日。《恪遵宪度抄本》言":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故有谚语"不过夏至不热""夏至未来莫道热",自夏至日起,赤日炎炎的夏季正式到来,之后气温将逐渐升高,大约再过20天,便是一年中最热的伏天了。  相似文献   

2.
正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公历的2月3、4或5日。立春中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节气过后,气温逐渐回升,万物复苏。在我国古代,人们把每个节气又分成了三候。因为通常是五天一候,所以一年有七十二候,每候又有一个对应的物候现象。物候现象反映了动植物和自然界的变化。由于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再加上每年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有些时候的实际情况和古人总结的物候现象不一致,这时,我们就应该科学、灵活地去看待了。  相似文献   

3.
寻春     
“春打六九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八九耕牛遍地走”。这诗一般美丽的农谚,难道不会诱使你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吗?  相似文献   

4.
陈鑫 《小读者》2013,(4):32-33
考考你,知道立春是哪一天吗?对了,是每年的2月3日至5日中的一天。立春是每年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天到来的标志。古时候,立春这天要举行也春大典,人们用鞭子抽打土做的“春牛”,表示要开始播种耕作了。俗话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所以立春是人们最喜爱的日子,  相似文献   

5.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象征着春天的开始。 立春之后,气温逐渐升高,冰雪融化,泥土解冻,农民伯伯也在这个时候开始耕种。  相似文献   

6.
一位气象专家说,所谓鸡年"无春"是指当年(阴历年)没有立春这个节气.比如阳历2005年2月4日就是立春,而2005年2月9日(鸡年春节)才进入鸡年;到阳历2006年1月28日鸡年过完,下一年的立春却还未到.这样,整个阴历2005年就没有立春这个节气,俗称"无春".  相似文献   

7.
檐上的春天     
立春刚过,已是春节。母亲常说,春打六九头,想来是吧。在这薄薄的春寒里,有风从远古而来,一路的合辙押韵,像一首诗。"春雨惊春清谷天",那是季节里的耳朵。料峭春风,像一声呐喊,喊出春的喜庆,春的欢乐。也像一把锋利的刀,划过耳畔,带着寒光咄咄逼人。每划过一次,春的脚便近了一步。太阳从寒冬深处,探出头,显出了久违的热情。覆在屋顶上一冬的雪,感知着春光的妩媚,在阳光的轻吻下,也变得厚实内敛了些,渐渐地升腾起一股股热气。有嘀嗒的响声传来,那是春天的第一次落  相似文献   

8.
正大寒的由来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般在公历的1月20日或21日。《三礼义宗》曰:"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在气象记录中,大寒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间样严寒,但仍属于隆冬季节。小寒处于"三九",而大寒正处于"四九"和"五九",民间素有"小寒大寒,冰冷成团"的谚语,而"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大寒之后,气温从最低点开始回升,天气要变暖了。  相似文献   

9.
寻春     
“春打六九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八九耕牛遍地走。”……勤劳智慧的农民用经验总结出了这诗一般美丽的农谚,难道不会促使你去寻找春天的踪迹吗? 你瞧,山间、田野、花圃、草坪不都露出了春的笑脸吗?让我们踏着冬天走过的脚印到那里寻春去吧。走,先让我们到山间、田野里寻找一番。这时天已下起了毛毛细雨给我们寻春蒙上了一层轻柔的面  相似文献   

10.
诗说节气     
<正>立春立春亦称为"打春""咬春",又叫"报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罗隐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进冰出。雨水雨水时节,春风遍吹,冰雪融化,雨水增多。春夜喜雨唐杜甫  相似文献   

11.
立冬和小雪     
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是冬天的开始,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在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
  立冬时节,寒风乍起,降水减少,气温逐渐下降,气候变得干燥。  相似文献   

12.
立春与雨水     
晓颂 《家庭教育》2002,(2):26-26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是一年中春季的开始。每年的2月4日或5日,即为立春。立春以后,东风解冻,气温逐渐回升,华东、华南地区开始春耕前的准备工作,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仍银装素裹。立春这一天,民间有吃春饼、春卷的习俗,而立春一般都在春节前后,所以春饼和春卷是过年必备的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意图从魏晋南朝起,人们就有在立春日吃春饼以迎春、庆春的习俗,也称“咬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各种蔬菜发嫩芽。为了尝新,古人用面皮包着时令蔬菜,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饼,寓意五谷丰登、迎春纳福。品味节气独特“味道”也是让幼儿感受立春习俗的一种方式。在家亲子联手制作一份立春时令美食,让迎接春天充满仪式感。  相似文献   

14.
《父母必读》2012,(5):48-50
5月是暮春初夏时节,立夏节气落在5月,我们将会逐渐告别春季,进入夏季。一个春季的阳气生发和积聚,使气候在5月逐渐稳定,气温缓缓上升。这是一年中天气最好、景色最好的月份之一,经历了冬天厚重衣服的束缚、初春冷热反复的折腾,宝宝终于可以走出"温室",走进大自然和人  相似文献   

15.
春雨淅淅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年的二月四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在我国,人们习惯把这一天作为春季的开始。虽然叫立春,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还很低,离春暖花开的时候还有一段时间,在北方,还是一派冰天雪地的景象呢。立春后,江南地区经常细雨绵绵,这是因为此时江南地区的气压较低,北方的冷空气会跑到南方来。当北方的冷空气与南方的暖湿气流碰到一起时,特别容易形成毛毛细雨。春雨对庄稼的生长很有好处,但这时北方的雨却很少,因此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随着气温的慢慢回升,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雨水逐渐增多,各种植物经过一个冬天的漫长等待…  相似文献   

16.
“九九”民谚是怎么来的初中语文第一册《<咏柳>赏析》一义提到“九九”民谚中的两句:“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民谚全文是这样的:“一九、二九,怀中插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八十一,庄稼老汉田中犁。”那么,...  相似文献   

17.
"打罢春,阳气升",在这阳气初升的季节,我们已经感受到丝丝春意,于是我满怀信心的准备和我的学生一起走进春天,记录春天。然而第二天早晨,我照例打开窗户,意外的看到天空飘起了小雪花。已经立春了,天气也开始转暖,怎么下起雪了呢?我心里想着。  相似文献   

18.
趣联征对     
(一)一岁两春双五月(征下联) 说明:2009年农历己丑年有两个“立春”节气,分别在正月初十日及十二月二十一日,此谓“一岁两春”;2009年农历闰五月,此谓“双五月”。联中有“一、两、双、五”等词,联语意思清楚。要求下联也要有此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立冬的由来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当太阳位于黄经225°时即为立冬,今年是在11月7日。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立,在我国古代均是重要节日。立冬既为冬季伊始,也预示年终临近。"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坼。"故中医主张立冬应避寒就温,保护阳气,令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20.
春节     
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中国的春节已有4000多年历史,由虞舜兴起。为区分阳历和阴历"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