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者赚明天     
<正>清朝嘉庆年间,有位姓王的生意人在京城开了家"五百包子店",他每天只卖500个包子,卖完就收摊。为此,有人问他什么这样做?王老板反问道:"当大家都酒足饭饱时,再上美味佳肴,还有人想吃吗?"很多年后,当附近的店铺都关门歇业时,"五百包子店"仍兴盛不衰,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直到清末后期才因战乱关门。眼下经商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可在众多经营者的思维中,供不应求一直是  相似文献   

2.
好课的境界     
一堂好课,存在三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就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第一重佳境,关键是一个"在"字。我"在不在"课上,这很重要。此处的"在",大概涉及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身在";第二个层次是"意在",是指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课中;第三个层次是"思在",笛卡尔有言"我思故我在",课能上出自己的思考、上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走近更夫     
正电视剧《洗冤录》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主角宋慈左手提着铜锣和灯笼,右手执一根木棒,在黑夜中穿梭报时。已二更天的小镇寂静无比,唯打更声不绝于耳,家家可闻……这是在古装剧中常能见到的场景,在古代中国也确有这些巡夜人每天为百姓击柝(即古代打更用的梆子)报时,我们称其为"更夫",又有"更人""支更人""持更人""值更人"等别称。乾隆末年曾随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画师威廉·亚历山大在讲述中国更夫时说:"更夫每天晚点开始工  相似文献   

4.
<正>提到"破冰",相信不少人会想到前不久上映的电视剧《破冰行动》,这是一部以缉毒为题材的悬疑刑侦剧。不过,咱们今天要讲的"破冰战士"可不是缉毒警察,而是真正要在冰层上"搞行动"的破冰船。最近,这个大家庭迎来了一位新的成员,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雪龙2号"破冰船。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正>一位读者发来短信:有报道说,北大考古系的一个研究生在伊拉克被抓,怀疑他是恐怖分子。看了新闻,我赶紧翻翻你们的刊物来"压压惊",我记得不久前刚登过这方面的文章。感谢《百科知识》,让我足不出户就能领略世间万物,还是这样安全些!——编辑:没错儿,我刊今年4B一期的封二封三用一组图片介绍了"两河流域文明遗存",7A又有文章介绍"亚述古都尼尼微"。人的一生是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后者没什么人能做到,前者真要实现也很困难。《百科知识》要做的就是撷取万卷书中的  相似文献   

6.
流行的美国电视剧《破产姐妹花》里主人公的一句话在网络开始迅速传播:"30年后,就让我们都等着得Wi-Fi癌死吧!"这句话让那些经常在办公室等公共场所"被Wi-Fi",回家后又继续"被Wi-Fi"的人们感到忧虑和困惑:Wi-Fi——无线局域网,真的会危害人的健康,诱发人患癌症吗?女中学生开出了实验证明2011年,丹麦5名初中女生,做了一项有关Wi-Fi辐射的实验。之所以去做实验,是因为她们都感到自己的健康好像受到了Wi-Fi  相似文献   

7.
熊枫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9):249-252
本文认为知识具有两个本质特征:一是知识具有"使能性",即知识是使人或组织具有某种潜在能力的信息。这一特征是区别知识与信息的关键。二是知识具有"二重性",即任何知识都同时具有显性部分和隐性部分的双重属性。这与文献中将知识分成彼此独立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不同,本文强调任何知识都是显性成分和隐性成分的融合;因此,知识的"二重性"是知识转化与创新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瑞士科学家最近石破天惊地宣称,他们有望在10年内实现科学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发明:造出一种能模拟人脑功能的"电子人脑",从而让机器人也能拥有意识和爱憎,也能像人类一样喜怒和思考!据悉,打造"电子人脑"的计划被称做"蓝脑计划",瑞士神经科学中心和大脑意识协会主任、计算机天才亨利·马克拉姆教授是这一计划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9.
<正>元素档案:姓名:镁(Mg)。排行:元素周期表第12位。性格:比较活泼,虽然略逊于钠元素,但遇沸水也能反应。形象:银白色、轻质的"明星元素",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镁是第12号元素,在上一期介绍钠的文章里,我们已经提到了恒星中碳核与碳核聚变可以产生镁,当然这只存在于大恒星中。在这些巨大的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之后,喷射出来的成分在引力作用下再次聚集,生成新的星体或者行星系,我们地球上的镁就是这么来的。  相似文献   

10.
环境意识是-种现代意识,它认识到人是生活在环境之中的.环境包围着人,也影响甚至支配人的行为,而人也能影响环境甚至改变环境.要认识到人是"环境的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环境与人二者密不可分.环境设计强调人的"参与",体现"以人为本",即体现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当代建筑学的观念认为:建筑是人类开拓生活空间的环境科学和艺术.  相似文献   

11.
正"刘遥感"和"刘卫星"是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人对刘顺喜的称呼。而从"刘遥感"到"刘卫星",这个科研人不太安分。对刘顺喜来讲,这半生操劳最得心应手的无外乎两点:一个是"地",一个是"天"。这"地"自然是脚踏实地的土地,是对利用遥感手段进行全国范围的土地资源调查,而他也因着和土地遥感打交道久了,"刘遥感"的名号逐渐响亮起来;这"天"可就不是什么青天白云,而是那远在太空之中,使人坐在计算机前便可俯瞰万物的人造卫星。  相似文献   

12.
翻开他的简历,会看到很多"先进性"、"创造性"这样的字眼;倾听他诉说自己的经历,总能从中感受到跃动的活力。谈到他研究的领域、试验、队伍,他激情洋溢,言谈举止间他把事业看作是生命中之最重的性情总是不经意地流露,让人不知不觉就被感染。从他身上,你能感觉到淡泊宁静的思想境界,也会感受到作为一个国防科技专家的真挚爱国情怀和孜孜以求、严谨务实的作风。爆炸,产生宇宙,这是一种有待科学证实的假说。爆炸,摧毁现实,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而在孙承纬院士的眼中,爆炸则炫耀着力的释放、瞬间变化的绚烂。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青年科技》2004,(12):12-15
1964年10月16日,是中国人民永远难以忘记的日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这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如今40年过去了,但没有人会忘记这座保障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丰碑。 在这座历史丰碑上,铭刻着一大批清华人的名字。国家授予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有14位曾在清华学习或工作过。他们是:王淦昌、赵九章、钱学森、彭桓武、钱三强、王大珩、陈芳允、郭永怀、屠守锷、杨嘉墀、王希季、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还有一大批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做出贡献的清华校友。在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40周年之际,我们向广大读者介绍几位中国核战线的清华人,他们是千千万万为中国核试验事业默默奉献的清华校友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正>最新科学研究发现:人类的许多恐惧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会的。但是为什么当人们明白事理时,就开始懂得"恐惧"呢?科学家认为,这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人并非天生怕蛇害怕蛇是绝大多数人的"通病",许多人把自己害怕蛇归结为"天性使然",即人们对蛇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一项新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中国电视剧迎来了50大寿。对于一个人而言,50岁已进入青年到老年的交界处。而对于中国电视而言,50年意味着什么呢?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电视剧好像突然有了质变.一下从过去的粗制滥造中解脱出来,也告别了漫天飞舞的武侠和伪武侠,让实实在在的人站在了屏幕前。电视剧给人们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体验,甚至成为一次次公共事件。从2006年的《武林外传》开始.中国电视剧开始了一段 Cult(翻译过来即是"邪典")之旅,并成就了2007年一大批带有 Cult 色彩的电视剧。而从这一年开始,一些另类的青春励志片开始吸引人们的眼球,而同时,原来的那些小众电视剧也变成了"非主流流行"的片子。2007年年底大火的《闯关东》更让我们感觉到,在离开美剧的日子里,我们也有了自己的英雄。而这一切电视剧的复苏景象,都离不开编剧的妙笔生花,所以,编剧也在这一年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而今年,2008年,中国电视剧能不能超越2007年而继续成为社会公共事件?我们拭目而待。  相似文献   

16.
"临时抱佛脚"也有效在学习当中,很多学生都有"平时书本扔一边,考前熬夜抱书念"的现象。但是,有一部分学生临时抱佛脚很管用,哪怕只看一两天的书,也能考个不错的成绩;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是考前突击复习毫无效果,照样挂科亮红灯。这是为什么呢?很多人将这种情况归结为"智商问题",认为前一种学生"天生聪明"、"善于学习",而后一种学生则"脑子笨"、"理解能力差",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两类学生的上课状态,就不难发现端倪。前一类学生在上课时,能  相似文献   

17.
人们已经知道,梦里遭遇鬼是梦者生理和心理原因造成的,但有些人在梦外竟然也能听见"鬼声",看见"鬼影",而且经历同一事件、有同样感受的人不只一个,好像世上真的有鬼一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8.
马燕兰 《大众科技》2010,(5):174-176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中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而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的知识支柱。文章认为,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就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培养科学精神;要"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就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5,(5):21
<正>抗寒力从哪里来?所谓抗寒,就是面对外界寒冷环境,保持自身体温不下降的能力。人体本来就有相当不错的体温调节能力,这些能力还可能一定程度上得到"锻炼",有些人还会因为遗传因素比别人更抗寒,这3个因素构成了人的抗寒能力。先说第一个因素。人类是温血动物",不但自身能产热,还能通过调节血液流量等  相似文献   

20.
金科 《今日科苑》2009,(13):35-35
科学家说,证实朝鲜进行了它宣称的核试验,而不是旨在愚弄其敌人的常规爆炸。核查专家有一整套技术来确定地下爆炸发生在何时、何处以及爆炸规模有多大。但是,伦敦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组织说,只有一个办法能"确切"表明爆炸是核爆炸:对从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