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报记者戏称自己是“井底之蛙”,意即新闻视野较窄,似乎也言之有理。但若以此为理由说写不出“好新闻”,就未免有些夸大。我认为,地市报记者完全可以克服这个局限,写出有份量,有深度、有价值的“好新闻”来。当然,“好新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记者花大力气...  相似文献   

2.
<正>地方报的受众面小,因此说好当地话,与当地读者拉近距离,才能让当地人把你的地方报当作首选报。什么样的地方报最受人欢迎?是那些亲民性强的报纸。除少部分人外,百姓关注的不是领导今天去哪里了,而是吃得卫生吗?吃的涨价没有?房子到该买的时候没有,等等,这些都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地方报做好亲民性尤其重要。记得多年前,广播和电视里的节目多是你播我听,后来流行与听众互动,为什么?就是媒体看到了有参与性才能吸引人。虽然现在一些参与性节目有些过分,就是想  相似文献   

3.
地市报纸是区域性报纸.作为党报,它们的“共性”都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但各地有各地的特点,在“共性”指导下,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办出“个性”来,也就有了“地方特色”。我们注意了从以下四点出发: 一是从当地政治特点出发。办地方报,特别是办地方党报,围绕地方党委的中心工作开展新闻宣传,这是必须遵循的。但就每个地区而言,政治状况有不尽相同的地方。我们在办《信阳报》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从信阳是个苏区的特点出发,来突出《信阳报》的政治特色。在栏目上我们开辟了“苏区建设”、“革命斗争回忆录”、“英烈传”、“将军话当年”等;在宣传时机上,我们把握住  相似文献   

4.
《中国记者》是我喜爱的读物之一。尤其是“一得录”、“新闻采写讲座”、“地方报台”、“说长道短”等栏目,每期都通读了,受益匪浅。在我周围的同行中,也对《中国记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也有美中不足。例如1988年11期第29页《写稿的朋友今何在?》一文的开头“我在一张全国性的报纸工  相似文献   

5.
地方报新闻改革的“热点”和“难点”,我认为主要是: 在加强舆论监督上,应改变“林黛玉身处贾府”的被动局面,大胆地开展批评报道。今年以来,各地方报都在探索加强舆论监督的报道,有的辟专栏,有的派记者到机关、部门现场采访,揭露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有的则抓住重大典型案例进行解剖,使报纸的舆论监督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也有不少地方报在加强舆论监督上,有点像“林黛玉身处贾府”的样子,上不敢得罪“老祖宗”,下不敢得罪贾宝玉、丫环、侍女。作为地方报,上面的问题不敢“捅”,基层的也不敢得罪。有些中小  相似文献   

6.
在毛泽东主席诞辰114年前夕.我参加了一位老朋友儿子的婚礼。这引起了我对毛主席派我当“娘家人”.去参加毛主席女儿李讷婚礼的回忆。它是我一生参加的最深刻、 最平凡而又最有意义、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次婚礼。  相似文献   

7.
地方报特别是县市报由于受地域的限制,摄影队伍往往带有明显的“先天不足”:人手少、力量弱、素质低。从目前全国已有的500多家县市报的情况来看,配备2名摄影记者的报社不足1/3,大多数报社仅有1名摄影记者、这一现状影响了“两翼齐飞”方针在县报的贯彻落实。 笔者翻阅了20家去年12月出版的县(市)报,平均  相似文献   

8.
十年来我国报紙工作有了飞跃的发展,成绩是巨大的,經驗是丰富的。从数量方面来看,报紙的种数从1950年的382种发展到現在的1455种(中央报紙28种,地方报紙1427种,工矿企业和机关学校內部办的报紙沒有計算在內),增长4倍;期发数从1950年的301万份发展到現在的20,932,177份(中央报紙7,343,120份,地方报紙13,589,057份),增长近七倍(这个統計不包括工厂企业內的报紙);质量的提高更为显  相似文献   

9.
县(市)报记者大都土生土长,对于中央、省里的决策、精神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比起上级新闻单位的记者来,有一定的“时间差”,那么,县(市)报记者,能不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来?我从新闻工作的实践中认识到,只要勤于思考,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深理解的基础上,多到第一线去,抓住“偶然”机遇“射门”,也是可以“破门”写出好稿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记者》的“一得录”中刊登了赵维先生的文章《一方水土一方记者么》,读后令人深思。 说句心里话,綦江的彩虹桥坍塌,事后要不要责备《綦江报》放弃了舆论监督,我有点犹疑。因为在一个县城里,政府花数百万元建一座桥,这“一方水土”的新闻媒体当然要予以歌颂,所以刊出诸如《长虹卧波 綦城一景》这样的文章不足为怪;至于县报没有披露彩虹桥的质量问题,似乎也属情有可原。从明摆着的情况来看,即使报社想报,他那个县的领导也不会让他们报。 赵维先生把地方报的编辑记者称为“一方记者”,认为他们在“一方水土”的滋养下,报道必然有明显的地方倾向性。这种情况可能确实存在,但是“一方记者”们并不是不想写出真实的新闻来,在许多情况下是“非不为也,是不能也”。某些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采写了3篇新闻,这3篇新闻在《川东南报》发表后。均被新华社采用,我从中悟出了如何采写全国性新闻的“秘诀”。一、在比较中找新闻新闻界一位老前辈说过:“新闻没有同全国比较,就不能说明问题。”作为地方报的记者,要使自己采写的新闻跳出小天地,走向大市场,就得善于  相似文献   

12.
也许是我们格外关注的原因,在《中国记者》众多的栏目中,我们觉得还需要增添一块地市县报交流办报情况,介绍办报经验的园地。现有的“地方报台”这个专栏,包括的范围太广,从已发表的稿件来看,多是省市一级报纸的文章,中小城市报和县级报在这里是缺少竞争力的,而且这个专栏每次都不过二三个版,本身就容纳不了多少内容。这种情况,与中小城市报纸和县报的迅速发展是不相适应的。目前,全国的县报已有80多家,中小市报就更多了。而且,中小市报和县报正处在上升发展时期,这些小报中新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报刊上相继增多“大特写”之类的文章,几乎所有的党报、地方报、行业报、专业报都为其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大特写”之所以能刮起新闻界“旋风”,一个重要因素是,读者爱看、编者爱编、作者爱写、邮亭爱卖,可谓“顺应潮流,多家欢颜”。 但是,大特写的产生,也伴随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内容的出现,如虚假报道、色情凶杀、封建迷信、出售版面等等,虽然是极个别现象,同样诋毁着积极  相似文献   

14.
地方报新闻改革的“热点”和“难点”,我认为主要是:在加强舆论监督上,应改变“林黛玉身处贾府”的被动局面,大胆地开展批评报道。今年以来,各地方报都在探索加强舆论监督的报道,有的辟专栏,有的派记者到机关、部门现场采访,揭露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有的则抓住重大典型案例进行解剖,使报纸的舆论监督有了一定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与专业报相比,地方报健康版有很多“先天不足”,但它对地方读者而言,却又有着针对性强,可信度大,地方消息传播快等地域性优势。只有“扬长避短”,充分挖掘自己的优势,加强健康版的亲和力,才能吸引受众的“眼  相似文献   

16.
1985年以来,我除在专业报、地方报上刊用了一些稿件外,还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用稿十余篇。这里我谈谈几篇稿件是怎样写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我是《新闻通讯》的忠实读者,从1984年起我就和《新闻通讯》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认为《新闻通讯》有两大特点: 一是它栏目多、内容丰富,能满足多层次新闻工作者的需要。如“新闻业务研究”、“编辑札记”、“老记者谈优良传统”等,这些栏目对专职新闻工作者比较适宜;又如“企业报园地”、“企业报总编谈甘苦”、“地市县报园地”等,这些栏目对企业报和县市报的编辑记者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综合类报纸的宣传是告诉人们“世界正在怎么样”的话,那么,专业报的宣传则是告诉或向人们公开强调“世界应该怎么样”。如何让人们接受专业报,这就要看我们在实际运作中如何运用专业报副刊的社会功能,如何把握读者和市场。 《安全导报》在一年多时间的运作实践中,借助蓬勃发展的报业市场,充分发挥副刊的文学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优势,将变幻无穷的现实世界与本专业的宣传宗旨紧密结合,及时以各种案例、评论、文艺作品对社会进行引导、评价,发表正确的观点和意见,使报纸宣传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从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可以归纳出专业报副刊具有模拟现实、沟通思想、调节思维和激励潜能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一、眼光朝下,从专业角度审视读者关心的问题。 眼光朝下,就是要求我们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为读者提供更多日常生活的各类信息,为读者解难释惑。诚然,专业报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像公安政法类专业报的主要读者群是公安政法干警,但他们同样是普通老百姓,也在关注着与他们有切身关系的社会热点。因此,如果从专业眼光去审视、深化社会热点,努力寻求热点问题与本专业的联系,为专业人士及广大读者做好服务与导向工作,才能做到“人有我专”,才能吸引更多读者,产生更强烈的社会反响,扩大报纸的知名度。如电话被盗打责任谁负、邮件遗失怎样索赔、  相似文献   

20.
先学做新闻编辑,还是先学做新民晚报编辑?就我自己的体验,认为还是“先学做新民晚报的编辑”好。每一个报纸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性,编辑工作有它自己的一套特殊规律。初学新闻编辑的人,得先有感性知识,掌握自己报纸编辑工作的特殊规律,才能有比较深切的感受,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从而去掌握新闻工作、包括编辑工作的一般规律。新民晚报原名新民报晚刊,解放前就已在上海出版。如果从1929年新民报在南京创刊的时间算起,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