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行通背拳述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琦光 《精武》2005,(3):28-29
五行通背拳。简称“通背拳”或叫“通臂拳”、“通臂掌”,古称“通背门”。继又称“白猿门”、“通臂猿门”。五行通背拳的技法主要取法于长臂猿的动作。出手以掌法为主。以摔、拍、穿、劈、攒(对应属金、木、水、火、土)五行掌的基本掌法、劲势为拳法的主体而得名。现在通臂拳传流的内容很多。主要的有五行通背拳、沧州通臂拳、白猿通臂拳、螳螂通臂拳、沙氏通臂拳、少林通臂拳和洪洞通臂拳、通备拳等等。虽名目相近。而其风格、特点、技法则不尽相同。但其理是一致的。本篇未能一一尽述。仅着重介绍五行通背拳(以下简称“通臂拳”)。  相似文献   

2.
车星辰 《精武》2009,(8):56-57
合一通背拳,又称通背二十四势,由清末直隶静海(现天津静海)独流武术大师刘玉春传出(同时传艺者还有刘玉春的师弟任向荣),现主要流行于沧州、静海、杭州、上海、天津等地。此拳在甘肃兰州也有秘密传承,由刘玉春大师亲传弟子郭长生(有“郭燕子”之誉)之徒张群炎传人兰州。兰州所传合一通背拳,与现流传于沧州的合一通背拳风格完全一致,演练时步快势活,武美雄峻,蓄发分明,开合有致,发力通透,劲健淋漓,藏头缩颈,  相似文献   

3.
通臂拳也称通背拳,强调以猿背或猿臂取势,故又称“通背猿猴”、“白猿通臂”。通臂拳在我国流传较广,流派也很多。通价拳的特点是以其特殊的伸竹动作为主,  相似文献   

4.
武兵 《武当》2004,(2):34-36
一、简介 通背拳是传统武术之精品,拳理、拳功、拳技都十分系统完善,流传非常广泛。在武林界存有三种同音异字的名称。即通背、通臂、通备,三种拳义各不相同,通臂拳是因拳法多上肢动作,两臂犹如猿  相似文献   

5.
李红梅 《中华武术》2007,(11):59-60
通背拳又称"通臂拳""通备拳",是我国武坛久负盛名,并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拳术之一。通背拳的流派较多,主要有:白猿通臂、五行通背、活叶通背、劈挂通备、太极通背等。关于此拳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尚待进一步考证。到清末民初时,通背拳大为昌盛,好手辈出。河北、京津一带的张策、刘月亭、刘智和辽宁的修剑痴等均是近代通背拳名家。他们不仅继承了通背拳术,并且不断充实、创新和发展了拳法内容。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国  相似文献   

6.
张永瑞 《精武》2010,(3):35-35
沧州盘枪是合一通背拳大师郭建伟先生多年潜心研究的独门绝技之一。 郭建伟,字景春,河北沧州人。自幼随杨昆山习武,1929年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散手系,得李景林、马英图等名师指导,技艺大增,很快成为该系的佼佼者,后经国术馆教务处处长郭锡山介绍,随郭长生先生习练合一通背拳,并得到时任该馆副教授的独流合一通背拳大师刘玉春之嫡孙刘景云先生亲传,加上他天资聪慧,通背拳法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得到了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将军的赏识和器重,  相似文献   

7.
通臂拳亦称通臂二十四势或合一通臂拳,属昆仑派。此拳早在明代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就有论述。在他的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中记载:“神拳当面插下,进步火焰钻心。”与二十四势中掖、挑二势吻合。  相似文献   

8.
李昌  张云龙 《精武》2009,(4):38-41
拳谱鉴真 笔者从朋友处得到一本《通臂拳谱》,细读之下颇有收获.发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拳学史料。此《通臂拳谱》乃明末周全所作。周全,字淮颖.怀庆府人氏。周在《通臂拳自叙》中写到:“大明崇祯岁次甲申仲春上浣之吉,大梁后学周全淮颖甫书于育英斋;至今二十余载,稿换数次,创为此谱,大清康熙岁次乙巳孟秋之吉重书。”即说拳谱初稿于崇祯甲申年(1644年),数易其稿,完稿于康熙乙巳即康熙四年(1665年),前后跨度二十二年,时值明末清初,初创于明代,定稿于清初。周全谱中交待通臂拳乃始师董成得自于山中通臂老猿仙,故取拳名为“通臂”,至周全已是六传。  相似文献   

9.
马原年 《武当》2005,(12):36-36,37
“五行通臂”俗称“大耳猕通臂”。因传自道门,属内家拳,所以又称“武当通臂”。“五行通臂”之所以被纳入武当拳法,原因有二。一、从源流上看据《五行通臂拳谱》记载:五行通臂属武当派,历代相传多为口授,知者甚鲜。发明于何代何人,无可考稽,只知近代由王占春先生传出。王先生乃河北良乡黄新庄人,幼时好武技,初拜旧都白云观一道长为师。道长乃通臂家也。后道长外出云游,又将王先生引至西山某道观,谒见另一道长,  相似文献   

10.
刘连洋 《精武》2006,(5):50-51
通臂拳又称为通背拳,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武术流派之一。此派历史久远,早在明代之时便有流派。关于通臂拳的拳谱典籍,多是近代通背拳巨擘修剑痴先生所著,如《五行通臂拳拳谱》、《通背宗派之根源》、《通背拳技击要诀》、《国术教范》等等。然而该拳清朝乃至明朝的拳谱典籍,却鲜见于史料记载。幸有河北石家庄稽古斋武学书馆鲍玉龙兄藏有明朝古  相似文献   

11.
车星辰 《精武》2008,(11):44-45
发源于天津市静海县独流镇的合一通背拳,以其科学系统的技击训练体系和出色的技击效果而成就了刘玉春、刘景云、任鹤山、郭长生、曹晏海等这些当初曾叱咤武坛的技击高手,令后人神往不已。近年来,合一通背拳在静海、沧州、上海等地的传人学子也纷纷著文介绍此门“藏在深闺无人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奇拳学,令读者们大快朵颐。  相似文献   

12.
通背拳传统名拳之一,又称“通臂拳”。通者,劲力通贯于全身肢体也;背者,腰背、脊背也。通用腰背的劲力,贯透于肢体,进行抡臂拍击的运动,是通背拳的技术特点。技法特点:势式动作大开大合,连环密集;探腰拔背,放长击远;出手为掌,点手成拳;甩膀抖腕,立伦成圆;冷弹柔进,坚韧交错;拍击轻快,声音响亮;鹰目猿神,  相似文献   

13.
曹晏海(1899~1938),沧州城东卢家园村人。他自幼爱好武术,1928年考入中央国术馆,拜沧州郭长生(郭燕子)为师,习通臂拳、劈挂拳、苗刀等技艺。他天资聪颖,腰活臂长,武艺出众,与人交手,不过两三回合,定把对方击败。因他腿功出众,当时人称“神腿曹晏海”。  相似文献   

14.
言良 《武当》2005,(4):36-38
河北友人鲍玉龙君,多年来致力挖掘传统武术遗产,收集古典武学谱籍,所藏颇丰。近日幸得一明清古本《通臂拳谱》,为我们研究整理通臂拳法又提供了新的依据。作为传统武术的一大拳种,通背(臂)拳发展至今,传习甚广,早已分支衍脉,流派纵横。此谱初撰于明崇祯年问,成书于清康熙年刚,为明末清初时河南人周淮颖所著,专论古传通臂拳法。书中所述,理法精严,拳械兼备;传承清晰,自成体系。原谱极有可能是海内仅存的孤本。原书系手抄本,文中多生僻罕用之古旧体字。故谨依原文,校对断句,并将其中占旧体或手写体字尽量改为现代通刚字体,以便于今人阅读。读者自可从其拳序及拳谱内容中初睹古传通臂之厚貌,一探通臂流衍之根源。  相似文献   

15.
通臂在传承中分支流派很多,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北,有祁氏通臂拳、五行通臂拳、合一通臂拳、白猿通臂拳、少林通臂拳、太极通臂拳和洪洞通臂拳等等。  相似文献   

16.
沧州劈挂拳     
郭长生(郭燕子)传教的沧州劈挂拳,实乃一束武林奇葩。此拳术包括“青龙出水贯长虹,舒展潇洒身法捷”的青龙拳;“辘辘翻车,蜿蜒蛇行”的劈挂慢套;“起落钻伏,似墨燕点水”的劈挂快套;“朴素浑厚,刚劲饱满”的炮锤和“疾行高跳,惊心动魄”的挂拳等五个套路。  相似文献   

17.
吴宪民 《精武》2008,(4):24-25
问:通背拳在内家拳中的地位用恢复吗? 答:“内家拳”的名称并不科学。通背拳术派生的历史,本身就因区别清代黄百家将武当松溪派六路、十段锦原母拳改称“内家拳”.才引发用母拳的练功法则:“通背”二字,改母拳另称“通背拳”的。然而。自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百家著《内家拳法》以来,“内家拳”单指的狭义拳名,经百年沧桑流传,已成为拳种分类的广义代名词。  相似文献   

18.
言良 《武当》2004,(12):32-34
明清古本《通臂拳谱》是现存罕见的通臂拳古传抄本,书中不仅详述有“六路母法”等通臂拳基本拳路,而且在通臂拳用法中还载有一些极富特色的技击招法、用法。其中就有“九躔、六靠、六扣”等为代表的实用技法。九躔踢法为人体“长兵”,放长击远;六扣为擒拿封闭,分筋错骨;而六靠则为贴身近战,跌打合一。  相似文献   

19.
从通臂到通备——略论通备武学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明达 《体育学刊》2001,8(6):33-36,39
从对通臂、通背、通备三者的比较入手,通过对通臂演变过程的深刻剖析,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佐证,结合亲身经历,论述了武术从通臂到通备的发展历程,以及通备发展和传播的历史轨迹,突出展示了通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合一通背拳为静海县独流镇著名武术技击家刘玉春(清末民初人)所传,因其散手技击攻击性强、杀伤力大和传授之秘而在武林独树一帜。合一通背拳由功法、24式单操手、打手、通背长拳和鞭杆、长短棍、左把枪、苗刀等独门器械组成.缺一不可。据嫡系传人讲,功法突出练人的力量和抗击能力,是合一通背筑基的内容,包括静功和动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