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习个体成功进行角色扮演是CSCL协作学习活动能有效进行的关键之一.本文在综合文献、经验的基础上描述了CSCL角色形成的条件框架.运用逻辑分析法归纳出20种协作角色并形成协作角色理论.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protégé本体编辑工具建构了协作角色本体,期望以CSCL协作角色形成条件框架和协作角色理论为依据,以协作角色本体为技术,进一步设计与开发CSCL协作角色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学习个体在CSCL协作学习过程中可扮演的协作角色类型,文章在Benne and Sheats团体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学习小组协作维后得出影响学习个体在CSCL环境中进行协作与学习的协作小组协作维.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调查、统计、分析了协作角色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协作学习小组的整体影响因素和学习个体的个体影响因素.配合学习个体在CSCL活动中的角色扮演形成条件,可以为协作角色进行明确分类,从而达到赋予参与到协作活动中的每个学习者合适的角色,形成有效的协作学习群体的目的,最终促讲协作学习的有效收敛性.  相似文献   

3.
沈映珊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92-98,75
CSCL中的角色是对协作学习的重要支持,从理论上关注学习个体在协作学习中的角色扮演对协作学习的促进作用,从技术上研究利用本体来达到协作学习中角色在不同协作情境中的共享与重用。通过文献检索与内容分析研究法,分析国外关于基于本体的CSCL角色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出CSCL角色研究的价值与必要性。希望为国内进行CSCL角色研究的学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为了发现学习个体在协作小组中进行协作学习活动时的互动与角色扮演情况,验证CSCL协作角色分析工具的功能、性能和可用性,证明CRAT与CSCLEP对接的可能性,本文通过个案研究法、结构化参与法和逻辑分析法开展了基于角色的主题式网络协作学习活动教学实验,让学生在CSCLEP中通过相互交流和协作完成学习主题.学习主题的内容设计以问题为导向,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小组成员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协商讨论.从教学实验所采用的教学活动设计方式、实验方法、实验环境(平台)、实验设计、实验对象、实验数据等方面来进行分析、讨论学习个体在协作小组中的协作互动情况和协作角色的分布情况.本文最后形成小组成员在CSCL中的协作状态、互动情形和角色扮演与演变结论,期望为CSCL中协作小组的形成提供辅助参考作用,促进协作交互的完成,同时也为CRAT的功能完善提供可行性报告,将教学经验进行推广,为其他CSCL协作学习活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CSCL协作知识建构是CSCL的核心所在,本文在现有协作知识建构过程模型的基础上,依据动机理论和组织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对异步CSCL情境下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动力开展深入探讨,创新性地提出异步CSCL情境下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动力机制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分析框架对华南师范大学07级同学异步协作知识建构活动进程开展个案研究,发现个体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动机会引发个体间的认知性、社会性和教学性互动,个体间的互动以群体规范、群体认同感、情感交流和教学管理等为中介对个体的后续动机产生影响,实现协作知识建构。在群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和群体均要注意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动机,促使协作知识建构活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6.
CSCL的目标是为学习者对新知识的获取提供支持,而目前的Web学习系统只能机械地、被动地把学习资料呈现给学生,而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缺乏对学生个体适应与理解知识的支持.本文把语义、本体适应性的概念应用到Web学习环境中,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在相关教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基于CSCL的本体适应性Web学习模型,并据此设计了CSCL下本体适应性Web学习系统实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CSCL(Computer Su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即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动画的互动学习效果,以更好地了解在CSCL中动画的优点与不足.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教学内容提供过长的动画演示会不利于协作学习;静态教材和动画之间在学习内容上不存在任何差异,但是在CSCL中连续的关键信息用动画呈示将大大降低学习者之间对学习材料的交流,但其对学习界面的处理更有效.最后,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解释研究结果,以期为CSCL互动环境设计、资源以及工具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是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学习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的是在计算机的支持下人们是如何在一起进行学习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协作学习中的应用促进了CSCL的快速发展,目前CSCL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不同领域背景的专家从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教育技术学和学习科学等视角来研究CSCL。CSCL中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协作学习的本质和计算机是如何支持与促进协作学习的。和个体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更具有社会属性,其主要目标是协商意义和建构知识。信息技术介入到协作学习中,改变了学习的方式和形态,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在计算机支持的小组学习环境中,小组学习的过程究竟发展了哪些情况,学习者之间是如何利用技术工具来共同协商意义和建构知识的,信息技术和协作学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以及研究小组协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都是CSCL领域所关注的问题。美国Drexel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的Gerry Stahl教授是致力于CSCL研究的知名专家,他是《国际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upported Co...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讨论的CSCL(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非常普及,这是因为网络论坛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协作学习环境,方便学习者以个体或小组的形式参与网络交流过程.为了探讨基于网络讨论的CSCL活动过程,本文采用案例研究和内容分析法,对基于Salmon模型设计的CSCL活动过程从帖子数量的分布情况、分享情况、对话情况和文本类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性是网络CSCL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CSCL活动的不同阶段,本文所探讨的CSCL活动过程的四个方面分别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性.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指导CSCL活动设计和应用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发现当前在CSCL(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即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研究中存在在线学习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分析了CSCL中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和知识获取的影响。假设在个人学习和协作学习阶段的学习动机都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影响着学习活动和知识获取。研究结果显示,CSCL中个人学习和协作学习阶段学习者的目标取向是与学习者学习活动中的知识获取相关联的,学习动机结构类型与知识获取和学习活动存在部分联系。  相似文献   

11.
CSCL环境中的社会交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在有很多关于计算机支持下协作学习(CSCL)异步环境中分布式学习团体(DLGs)的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当前的CSCL环境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其支持交互的团体学习、知识共享、知识的社会建构及能力的培养的需要。在CSCL环境中,主要有两个因素阻碍我们取得预期的社会交互的成果:一是将社会交互看作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二是忽视与学习任务本身无关的社会心理交互。当前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主要是依靠教育者和教师鼓励协作学习,为了让教师从这样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我们必须改进CSCL环境,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社会交互。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基于合作的协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王小平 《现代教育技术》2004,14(4):54-56,71
合作是共同活动的基本条件,是协作成功的关键。合作学习是CSCL的基本模式之一,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有重要作用。该文依据协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对建构网络环境下基于合作的协作学习模式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个具体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课题组提出了计算机支持的运动认知学习策略,并实现"教师-学生-多媒体"多元互动学习。设计开发了共享式体育多媒体教学系统。系统教学资源一部分适用于网络自主与协作学习,一部分适用于体育馆同步辅助学习,为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提供了广泛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迅速成长为一个跨学科的、充满生机的研究领域,在以科学方法研究学习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并形成了一个国际化的研究共同体。作为一种有望用于实践教育变革的创新学习模式,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也面临着将理论研究成果与教育实践相连接的挑战。从历史角度看,CSCL研究领域的这种趋势是必然的,正如CSCL2011年会主题所展示的,在CSCL领域所开展的研究,需要通过与实践的连接体现其意义和价值。因此,有必要从连接实践的角度对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研究进行新的解读,试图将其视为一种社会性实践,并通过文献的回顾,发现对这种社会性实践如何加以分析,以及如何对这种社会性实践活动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是近年来教育技术和学习科学研究的热点,协作知识建构是CSCL的主要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如何支持和促进协作知识建构是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社会建构主义和对话学习理论基础上建立的基于对话的教学设计和基于研究与实践的协作学习过程模型可以作为一种系统的教学模式,引入到CSCL学习环境中来支持协作知识建构。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困难和问题调查,以及CSCL课程实践证明:旨在提高学生对话能力,促进学生不同类型对话产生和发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促进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是有效的,学生在协作学习中能掌握并运用这些策略来促进协作学习。实现知识建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SCL) is an approach to learning in which learners can actively and collaboratively construct knowledge by means of interaction and joint problem solving. Regulation of learning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the domain of CSCL. Next to the regulation of task performa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earners who work in a CSCL environment needs to be regulated as well. Despite its importance, the regulation of learning in CSCL has received rel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in research. In the contributions of this special issue different labels are used for various forms of regulation of learning during CSCL. Dur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he regulation of activities can take place at different levels of social interaction: the individual level, the dyadic level, and the group level. Regulative activities of all three levels are presented in the three studies. All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use of regulative activities affected performance, and have found that regulation at the dyadic and/or group level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group performance. In sum, these three contributions provide a constructive overview of the role of regulation of th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process in CSCL, both in terms of the impact of regulation on learning processes and learning result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kinds of support on the regulation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proposes 7 core affordances of technology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based on theories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CSCL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practices. Technology affords learner opportunities to (1) engage in a joint task, (2) communicate, (3) share resources, (4) engage in productiv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processes, (5) engage in co-construction, (6) monitor and regulat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7) find and build groups and communities. We elaborate our framework using in-depth explorations of how technologies are actually used to support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CSCL research and identify representative design strategies and technology examples. While technology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ddressing the demands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t needs to be considered in conjunction with pedagogical strategies and other social and cultural supports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he supports also need to remain at an appropriate level so as not to interfere with long-term learning goals.  相似文献   

18.
STEM教育注重通过跨学科的协作学习发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近年来,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被广泛应用于STEM教育。然而,其效果如何?其采用的各类技术和教学策略对学习效果有何影响?上述问题的明确有助于完善STEM教育中跨学科的协作学习设计。基于对2009至2019年间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142项相关实验和准实验研究成果的元分析发现:在STEM教育中应用CSCL整体上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且相较于过程类和情感类,其对认知类学习效果的作用最为明显;从学科来看,其对科学、工程学和教育学的影响相对较大;从采用的技术来看,通信技术、动态呈现技术和共享共建技术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更加显著;从教学策略来看,案例式、游戏化、知识建构和探究式等教学策略更能提升学习效果。因此,在将CSCL应用于STEM教育时,应当加强针对情感类目标的设计以激发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和认知成果,注重发挥共享共建类技术在知识可视化表征、知识追踪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整合多种教学策略推进协作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9.
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更加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诉求,自适应学习系统能够为实现个性化学习提供技术支持。文章针对传统层状自适应学习系统模型未阐明学习系统内部运行机制的不足,基于自适应逆控制理论研制了一种自适应学习系统动力模型。学习者的学习目标选择促使学习系统开始运行,学习者的初始学习目标与其后的学习成效之间的差值是维系学习系统继续运行的内在动力。学习系统在领域模型、学习者模型、认知诊断和自适应模型四者的协同作用下向学习者不断推送适切的学习资源,旨在消除学习目标与当前学习成效之间的差值,从而使系统重新归于稳定。文章从系统动力机制视角,设计了自适应学习系统包含的领域模型、学习者模型、自适应模型和认知诊断模型。研究将为自适应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