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古代的书店叫"书肆",最早始于汉代。此外,各朝代还有"书林"、"书铺"、"书棚"、"书堂"、"书屋"等叫法,在宋代以后则统称为"书坊"。"书店"一名最早见于清朝乾隆年间。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店也叫"书局"。现代读书人可以上网买书、去图书馆借书,还可以下载电子版,显然是幸运的。那  相似文献   

2.
谶纬是汉隋之间流行的一种神学思朝,在隋炀帝宣布废除谶纬之前,这种思潮很流行,有人写了不少带有神秘色彩的书,叫谶纬书。“谶’和“纬”的含意本不相同,按《说文》的解释:“谶,验也,从言,谶声。”“纬,织横丝也”,与“经”相对而言。由此可知,“谶”是一种神学,它的本意是应验,是一种有应验的神迷预言;“纬”是与“经相对应的书,儒家的主要经典在汉代叫经书,汉朝人用神学观点来解释儒经的书便叫纬书,比如,儒  相似文献   

3.
宋代的印刷禁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誉为“文明之母”的印刷术,是我国对人类文明的一项卓越贡献。宋代是我国印刷事业空前繁荣的时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印刷来促进或加强社会各方的联系,由于印刷技术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了独立的印刷手工业行业,出现了经营刊刻业的书坊、书肆,同时也产生了“梓工”、“镌工”、“裱背工”等等以印刷为生的劳动者。我国雕板印刷业是分三条路线并行发展的,即官刻、私刻和书坊刻印。宋代官营刻印业规模很大,国子监设官专主其事,刻印内容有经史群书和医学本草、农艺之类的文籍。刻印大批图书以供皇室、三馆和秘府藏书之用,同时也颁赐给政府各机关及官僚士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叫“装备书” 什么叫“装备书”?这是我们在讨论装备书问题时,必须首先明确的一个概念。通常我们讲的有:参考书、工具书、常备书、必读书、推荐书、教学用书等等,“装备书”无疑是一个新名词,一般字、词典上没收。我们正式接触这一名词是始于《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杂志,但该杂志多数还是使用“必备书目”这名称。  相似文献   

5.
琉璃厂人     
北京琉璃厂旧书肆的书贾们,正如当年鲁迅先生所评价的,有商人凡俗的一面,然而也有儒雅的一面,这是别处的买卖人所没有的。听从前在琉璃厂卖过旧书的人说,直到抗战以前,还有文  相似文献   

6.
肚子说话     
米开乐老师一点也不像何马老师。如果说何马老师批评人叫“狂风暴雨”;那么米开乐老师批评人,充其量只能叫“和风细雨”。好在何马老师的“狂风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米开乐老师就不一样了,她的“和风细雨”总是那么绵绵长长、嘀嘀嗒嗒、没完没了。这不,今天早上,安米因为起床起晚了,匆忙中忘了带语文书。上课时,正好米老师点安米起来朗读课文,安米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你怎么了?”米老师问。“书、书没带来。”安米小声地说。“你说什么?书没带来?”米老师的“和风细雨”开始了,“我说安米啊,……”“和风”吹在身上有点冷,“细…  相似文献   

7.
所谓地方志,就是专门记载一地区的疆域、山川、古迹、风俗、人情、方言、地方人物的传记以及重大事件的沿革的史书。地方志刚开始时,并不叫“志”,而是叫“书”、“记”、“录”,也有称“传”,还有称“图经”的。我国的地方志起源很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地方史记之类的书籍。至汉隋之间,地方志的编纂逐渐兴盛起来,东汉袁康纂修的《越绝书》(相当于后来的浙江省志)。魏晋以后,出现了全国性的地理总志。到唐宋,地方志体例逐步完善了,内容逐渐充实了,使用价  相似文献   

8.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旦在《书·舜典》中叫“元日”,在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在我国古代元旦一般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相似文献   

9.
一、书、信和函书信书信在现代一般叫信或信件,但古时更多的称“书”.古代的“信”指信徒,即送信的人,书才是信件.因此用“书”字组成的书信的别称要比信字多得多.如:书翰,翰是羽毛。古代人用羽毛当笔,所以泛称笔写的书面文字为书翰,后来主要用来指书信.又如书问.“问”字有音信、问候、告诉等含义,所以书问也指书信.如鲁迅《致许寿裳》信写:“在京各公,弟虽多旧识,但久不通书问,殊无可托也。”其它还有书邮,如宋  相似文献   

10.
好书三病     
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街曜,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其一,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洗浣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其  相似文献   

11.
最近收到好几封来信,问及对“种属概念”的解释问题。“种”大还是“属”大?逻辑书里有分歧的说法。我们采用的,是高等学校里逻辑教学中通行的说法.胡曲园主编的《形式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年11月第1版),是许多逻辑学者“为适应高等学校逻辑教学的需要编写的”。这本书指出:主从关系,也叫种属关系,即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包含着另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的关系,这个外延较大的概念叫主概念,也叫种概念,而外延较小的概念叫从概念,也叫属概念。(34页)  相似文献   

12.
书店是卖书的地方,本该有各种各样的书.可如今不少的书店,满厅满柜大半是中小学生教辅读物;规模小一点的个体书肆,甚至只销教辅书.  相似文献   

13.
《课外生活》2010,(1):68-68
丹麦有个以消除人类偏见为己任的图书馆,虽然名字叫图书馆,这里却没有一本纸质的书,而是出借一个个“大活人”。他们用“口述”方式让“读者“了解自己的处境、想法。目前共有55本“书”,  相似文献   

14.
县官审案     
从前有一县宫,斗大的字不识一箩.审案时,书吏将犯人名单呈上,原告叫“郁工耒”,被告叫“齐卞丢”,“新釜”是证人.县官叫原告时,读成了“都上来”,于是原告、被告、证人一起走到堂上来.县宫发怒了,责怪3人为何都上来.书吏不好明说,便悄悄说原告的名字另有急法,则“都工素(16i)”.且它又刚被击,间作“齐下变”,这3人立刻向外走.县富大怒:“我只刚被自回人,仰们为什么都下去?”书更赶忙说被自的8字也有别的意法,叫”齐卞丢”二县官一听,又问:“照你这么说,证人的8字意什么?”书夏云:“新策.”皇太各笑了:“我…  相似文献   

15.
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里,有个叫彼得尔希加的人物.他嗜书如命,不管什么样的书到手皆读,但辛辛苦苦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事也干不来.我国古代有“名气”的书呆子也屡见经传.据《南史·陆澄传》记载,陆澄读易经三年,背得滚瓜烂熟,却丝毫不理解其中含义,学而无用,被人讥为“书橱”.晋朝的傅迪、唐朝的李善,读书“淹贯古今”,用时一筹莫展.可见知识的真正价值在于  相似文献   

16.
课文学习至此,回过头来理解文题,首先要搞清什么是长生果。长生果,即方言落花生,一年生草本植物,小叶倒卵形或卵形,花黄色,特点是叶子互生,有长柄,子房下的柄伸入地下才结果。果仁可以榨油,也可以吃,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叫花生,有的地方叫仁果。作者开篇写“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意在形容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书就像长生果那样“互生”和  相似文献   

17.
依娃 《人生十六七》2012,(10):45-47
我儿子1996年5月15日在美国麻州伍斯特一家医院出生,他有两个名字,中文名字叫董飞,英文名字叫FREEMANDONG。他吃米饭、炒菜、包子、饺子,也喜欢吃比萨、汉堡、奶酪。他去过北京、苏杭、莫高窟,也去过纽约、华盛顿、迪斯尼。他说一口流利英语,口音和任何一个美国小孩一模一样;他中文说得结结巴巴,“树”和“书”、“病”...  相似文献   

18.
神秘的网站     
“土豆”,其实真名叫马林书,因为听起来很像“马铃薯”,所以同学们都叫他“土豆”。  相似文献   

19.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卷如有神”……告诉你吧,光是关于书的名言警句我就能背上几十句。当然,我是看了很多书才会背的哦!有人甚至叫我“书虫”,  相似文献   

20.
小象读了三年书,有一次老师问他:“小象,你为什么来读书?”小象说:“是爸爸妈妈叫我来读书的,我不来他们会骂。”老师笑着说:“不对!读了书有知识、有本领,能做很多好事情,成为一个好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