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的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全党、全社会所重视。学习已不再是个体的行为,而是社会的行动;学习不再是一时一事,而是一生一世;学习也不再是一科一门,而是全科全门;学习不再是学历教育,而是生存生活需要;学习不再是任务被迫,而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人类已进入一个学习的社会,终身教育的社会,学习永远不晚。学习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的先哲们曾提出过不少睿智的思想,至圣和亚圣学习的思想至今还在深深影响着我们。我们党的三代集体更是对学习推崇备至。毛泽东1939年曾讲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  相似文献   

2.
马婧 《青年记者》2016,(1):35-36
记得刚上初中的第一节外教课,老师问我们:“你们将来想从事什么工作?”我记得当时自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汉英词典,搜索“记者”、“新闻工作者”用英语怎么说. 11年过去了,那个年少时根植于内心的梦想种子早已破土而出,一点点发芽、成长.我也越发觉得,自己对于媒体、对于新闻有一种天生的热爱,这种热爱不需要很多具体的原因,无关于物质和名誉,只是单纯地觉得,做新闻让我感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2004,(4):5-5
克罗克年轻时家境不佳,高中只上一年就休学了。他在几个旅行乐队里弹过钢琴,又在芝加哥广播电台担任音乐节目的编导。从1929年起,在随后的25年中,克罗克一直从事推销工作。  相似文献   

4.
他在佛罗里达推销房地产失败以后,身无分文,落魄困顿到了极点。一直到了50岁,他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5.
2012年10月,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黄宗忠先生辞世一周年.先生生前友好、同事及弟子近20人从全国各地聚集武汉,举办了简朴而隆重的凭吊活动.为举办此次凭吊活动,筹备小组做了认真准备.活动由黄宗忠先生的学生、湖北省档案局副局长李宗春主持,武汉大学教务部部长、信息管理学院前任院长陈传夫,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董有明出席活动并讲话,学生代表况能富、刘烈等发表感言,表达对先生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6.
忽闻庞家驹老师去世的消息,一时难以相信。庞老师尽管已年逾九旬,但在我眼里,他始终是非常健康、乐观和平和的。作为晚辈,心中还一直想着近期要去看看他。不曾想,却成为永久的遗憾!社里要起草讣告,对庞老师的印象即刻清晰而强烈:作为清华大学中文系编辑学专业的创办人之一,对我国编辑学,尤其是科技编辑理论和实践及其人才培养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8.
在新闻事业这块沃土上,至今我已笔耕了21个春秋,先后在4家新闻单位当记者。不管怎样变化,美国新闻学教授威廉·梅茨的话一直在激励着我:“一旦投身于新闻事业,你就是为加入历史的推动者或震撼者们的行列迈开了第一步。假如你想成功,你必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为此,我  相似文献   

9.
10.
我曾在老杭大图书馆的七楼、八楼待了大半年,几乎天天去那里,主要是看旧《大公报》影印本,也顺便看看其他的旧报刊.有一天,我在那里发现了一堆《教育杂志》,随手拿起来翻翻,那一期正好是1935年1月号,有"全国专家对于教育救国的信念""全国专家对于学制改造的态度""全国专家对于教育上特殊问题的意见",周予同、吴俊升、王造时、周鲠生、杨端六、高觉敷、陶孟和、吴经熊等各领域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谈教育,他们知识背景各不相同,对教育的理解也有很多不同,但他们各抒己见,坦诚地将自己对教育的看法贡献出来.(已收入本丛书《给教育燃灯》)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是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50周年,我非常高兴有机会来表示热烈的祝贺。我们莫斯科大学现在有1500多个中国的留学生,莫斯科大学新闻学院有200多个中国的留学生。现在没有时间具体地介绍我们学校的情况,我只能说:欢迎到莫斯科来。我们新闻学院之间有不少共同的特点。第一,我们的学院去年也搞了成立50周年的庆典。第二,我们在文化方面有不少共同的特点,比方说现在很多俄罗斯年轻的学生在莫斯科大学学习学习汉语,我问他为什么。他们说,第一,非常喜欢学汉语,因为这是非常好的一种语言;第二,中国的发展很快,我们想适应这个情况…  相似文献   

12.
2012年3月13日《新疆日报》有一篇文章说:“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特别是负责财务管理的领导,头脑一定要清醒,不要做亡羊补牢的事.”看了这句话,不禁使人疑窦丛生:“亡羊补牢”是为时不晚呢,还是为时已晚?这样做应该肯定呢,还是应该否定?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先来考察一下这条成语.  相似文献   

13.
论简牍不晚于甲骨出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们都普遍认为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龟甲兽骨是最早的文字载体,竹木简牍要晚于甲骨出现。尽管王国维等一些学者并不同意这一看法,近来也有不少人认为简牍与甲骨并行,但是还没有人来系统、深入地论述这个问题。搞清楚简牍与甲骨出现的先后顺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决定着我国的编辑史、出版史、传媒史从何时写起,对我国早期社会制度、文化状况、生活习俗、文字起源等诸多方面的研究都会产生影响。澄清这一问题,无疑会加深我们对古代社会的了解。王国维先生在《简牍检署考》里提出一个观点:“书契之用,自刻画始。金石…  相似文献   

14.
5月23日至29日,在西柏坡,观旧址、看圣物,进田间、入地头,一次次被震撼、一回回被感动. 永葆艰苦奋斗品质 "敌人来了,邓拓和他的同事把印刷机就地掩埋,人员上山隐蔽.  相似文献   

15.
在人们的生活中,传媒是干什么的?传媒是把现实生活中正在发展变化的新鲜事物及时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让人们了解当今的世界。新闻记者的责任,就是最新事实的传播者。我们笔下的事实,都必须是真实的,绝对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张称 《大观周刊》2012,(26):274-275
昨夜,我又梦见了我那天堂的外婆。 梦中情景,就如外婆去世前一天一样:躺在床上,脸色苍白,打着点滴。转而,一脸慈爱,定定地看着我……  相似文献   

17.
作品内容所涉以厦门为基点,推及闽南与客家两大文化圈,又辐射到福建其他文化区域,艺术化地复活了福建较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并寄寓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表达了对那些让民族及其精神延绵不绝的恒久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新闻媒价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喉舌出现的。它们在报道新闻时都反映着自己所属的阶级的利益和观点,成为自己阶级的代言人。在我国,新闻媒介是党和人民的喉舌,重要的舆论阵地。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队伍  相似文献   

19.
一 先从几件事谈起. 冯友兰先生的女儿宗璞写过一篇《大道具》的散文,其中提到一家中央媒体的某个记者前去采访冯友兰先生.这个记者先是吹嘘自己如何神通广大,认识不少达官显贵,对冯先生说有事情尽管找他,他没有办不成的事,冯先生唯唯.随后,这个记者又问冯先生多大岁数了,都有什么著作,最近在研究什么问题等等.那时,冯友兰先生已经年过九旬,双耳几近失聪,两眼基本失明,面对记者的夸夸其谈和喋喋不休,只能默然以对.宗璞实在忍无可忍,毫不客气地把这个记者“轰”了出去.  相似文献   

20.
一个好的言论家,关注的问题往往和时代核心议题高度吻合,核心议题因这些言论家的关注而更为重要,言论家也因参与核心议题的议论而更具公共影响. 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傅斯年的纪念馆与胡适故居毗邻;在台湾大学,行政楼门前的“傅园”及“傅钟”,无不凸显傅斯年的重要. 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办者、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相对于这些显赫身份,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就是傅斯年的言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