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本课程开发本身是在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过程中而出现的一种课程模式。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三峡文化在当下的地位和影响日益凸显,已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依托三峡文化来构设校本课程,不独是弘扬三峡文化,实现大学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功能的需要,同时也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和推动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语文核心素养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各地立足地域特色开展优质文化教育。对此,高中学校要深入地领会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从地域文化特色和教师优势出发积极开展语文领域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应当辅助教学大纲,弥补新课标中存在的薄弱点,让教学更贴近地方实际,把地域特色文化传承下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校本课程的教学队伍不能只局限于体制内的老师,还要动员社会的各界人士,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等加入校本课程的讲授中,这样才可以真实还原传统文化,确保教学效果。本文从校本课程出发,分析了该课程设定的意义和途径,希望能为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的核心。为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在实处,结合学校所在的通州湾地区自身丰厚的历史文化特色、地区文化特色、学生基本情况,有机地将本地的特色资源渗透在校本的课程中,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校本课程富有生命的气息,积淀历史的厚重,紧跟时代的节奏,为学生搭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成长平台,拓展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成长空间,为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创造机会,传承垦牧文化,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结合实例,对基于"垦牧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张宏蓓 《林区教学》2020,(2):109-111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开展的校本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实施民族文化校本课程有利于民族文化在学校中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民族文化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情况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为民族地区开发和实施民族校本课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是以教师为开发主体,体现学校的特色,完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课程.我所在的江苏省苏州立达中学,其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是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以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生涯规划理论、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学生课程中心论为基础,以完善学生积极人格、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提升学生内在积极动机和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社会适应性和领袖素质.  相似文献   

6.
于娟 《职教通讯》2015,(36):5-6
基于叶圣陶课程思想的精髓,以其课程价值观、课程结构观、课程内容观、课程实施观、课程评价观为理论依据,指导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以职业学校的不同专业为例,将地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整合为校本语文教学资源,以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抓手,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专业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优质的服务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课程是丰富学生生命体验、建构道德与审美、完善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建构校本德育课程是落实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文中通过以成语文化为题眼,打开校本德育课程的新视角;以学科统整为主线,探索校本德育课程的新模式;以人文环境为核心,打造校本德育课程的新空间;以创意活动为路径,推动校本德育课程的新体验;以家校协同为支撑,释放校本德育课程的新能量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以传统文化与国学为背景的校本德育课程学校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8.
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发展,是指学校形成、实施与完善以数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以及农业技术等为基本内容的校本课程的过程.技术取向下的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割裂了该类课程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联系,致使该类校本课程实践的深层价值被遮蔽,实践的高度与力度不够.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发展的文化取向强调课程的文化品性,视课程为文化的主体性存在,有着其超越技术层面的理念与假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该类校本课程的深化发展以及特色学校形成,均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育思想影响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创造并积淀下来的能够反映学校整体风貌和形象气质的一种稳定、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学校文化建设也包含有课程文化建设,而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建设的要素,是校本课程的物化形式。因此,校本教材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能够凸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传承和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后我国开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课程模式。校本课程作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受到各地区学校的青睐。校本课程的研发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创办特色学校的契机。辽西地域文化校本课程,以辽西地域文化资源为基础,力求研发适合本地区教育教学和学生特点的语文校本课程,希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0月,我们承担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子课题《运用信息技术,营造开放性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学会做人》的研究任务。为达到课题研究的目标,我们确定以校本课程《滕王阁文化》为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学校规章制度、校园环境建设、校园信息文化建设和教师风貌塑造为潜在课程,以语文学科课程为核心载体,通过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学科课程之间的协作,构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相结合的开放的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体系,营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开放的教育环境。在《滕王阁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为了向全体师生提供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情境,构建一个师生乃至全社会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方面能够充分交流、探讨、展示的交互式学习平台,我们构思创建了《滕阁之风》专题学习网站(http://www.tgzf.com)。《滕王阁文化》校本课程的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因此,作为实施《滕王阁文化》校本课程的网络载体,《滕阁之风》专题学习网站的灵魂是人文素养,“丰富人文知识,发展人文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形成人文精神”既是《滕王阁文化》校本课程的...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课程开发是21世纪我国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学校应该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开放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量力而行原则。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从家乡自然资源、经济生活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社会问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着手。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开发为顺应形势、因地制宜培养学生之举。我校在现代课程观的指导下,立足于学校的文化渊源和当地的生活习俗,开发了以"立人"教育思想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升、教师队伍的优化和学校整体的发展。一、课程开发的立足点(一)学校的文化渊源绍兴鲁迅中学以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的名字命名。  相似文献   

14.
社会在发展,教育应同步,学校是教育的社会单元细胞,发展教育须发展学校。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发展学生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学校实施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课程的主体是教师,发展教师是发展学生的前提和保证。学校发展重在建设校本课程及其教研制度文化,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李鸽 《天津教育》2022,(10):113-115
<正>近年来,校本课程教育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校本课程的开发到校本课程的教育实践再到校本课程教学的应用效果,无论是社会实践还是理论研究,均取得了瞩目成果。随着校本课程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教育领域逐渐形成了关于校本课程的教育共识,即校本课程应充分突出地方差异化特征,明确本校的教育哲学,将当地具有社会影响力和文化塑造力的地域性文化资源作为核心内容,通过采编、改编、新编等方式,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创新,才能真正发挥校本课程在教育人、影响人、塑造人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也逐渐提上日程,在此教育理念下,学校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做”课程。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学校越来越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但是从实际课程开发情况来看,有些学校缺乏对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重视,从而导致校本课程无法充分利用起来,也难以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所以学校不仅要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还要融入当地特色和传统文化,以此来合理开发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7.
我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中,以校本课程的内容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载体,以综合小课题的形式将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我校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也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园艺文化,充实了校本课程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为我们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我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中,以校本课程的内容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载体,以综合小课题的形式将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我校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也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园艺文化,充实了校本课程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为我们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集邮文化下的特色校本课程,融合集邮带有的综合性、生活性、活动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可在彰显道德与法治教育核心的同时,开阔学生视野,塑造学生品质,培养高雅兴趣。为确保集邮文化校本课程的有效推进,本文基于项目式学习视角,分析如何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元素,构建以集邮文化为主体的校本课程,望本文研究能够为发展学生思维、滋养学生品行、提升学生能力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0.
核安全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所无法回避的问题.以新闻为线索开发核安全校本课程,既反映社会现实,又贴近学生生活;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核安全校本课程应以核科学基础知识为主体内容,从实际出发,创造多样化的课程形态,提高实效,达到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核安全观念的目标,培养学生在核安全问题上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更加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