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小峰 《双语学习》2007,(9M):107-107
创新意识是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引发出的创造性动机、意识或愿望,也是创新行为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学校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自己的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创新意识是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发展的新需要引发出的创造性动机、意识或愿望,也是创新行为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学校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将成为我们每位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4.
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信息化、高科技时代。是一个创造性的世纪,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将来要在21世纪中工作和生活,他们素质的高低,将决定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提高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是反映时代精神的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是符合教育发展需要的新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要求在整个教育发展过程中把创新摆在一个重要位置.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全面推进,作为培养目标中的一个核心加以重视.创新教育同时也是以创新为价值取向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根本的不同在于它的价值取向、价值定位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沈明德 《上海教育》2001,(23):42-43
创新意识,指的是人们根据客观的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的内在驱动力。而创新能力指的是人们根据一定目的,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采用了以下的具体方法:一、营造良好的集体的创新氛围,保护好奇心,激发创新欲望,形成群体激智风气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学校课堂教学的实施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去培养和扶植学生的创造能力,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给孩子们创设思维发展的情境,使学生创造思维的萌芽不断成长壮大,为提高学生素质奠定基础。在此,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本结合微分方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谈其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同志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最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教育工作者愈来愈明确创造能力的重要、创新教育的价值。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科技不断创新的世纪,社会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科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取决于教育工作的成效。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扬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素质水平。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素质教育注重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观念的创新。只有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转变,认识到传统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种种制约因素,素质教育才能顺利实…  相似文献   

11.
中学自然科学的教育教学,应以实验为基础,注重加强教师的创造意识,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真谛。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在数学课堂中充分利用一些典型范例和探索性习题,通过适当改造条件和挖掘引伸实施变式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直觉思维和集中式思维的同时,促进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广阔性和流畅性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养成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现就初中几何教学,举例剖析如下。例1ABCD中,E、F分别为AD、BC中点,求证EB=DF.(《几何》第二册P.141,例题2)1.基本思路先让学生掌握证题的基本方法,如图1:①…  相似文献   

13.
创新已成为新世纪的教育使命。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人们对某些现象、某些事物进行细致观察,深入思考的结果,它是一个人具有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历史教学中,要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需要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的实践与体会是: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前后相比,课堂教学提问在问题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导答与点评等方面确实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提问主体这个纬度,大都还是教师向学生提问。在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背景下,这种现象的存在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数学素质的优势不仅仅在于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其能解决少数难题,更应看其能否运用数学知识(包括数学思维)去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形成新知识的能力。弗赖登塔尔提出了“数学现实”的数学原则,是指数学教育体系的内容应该是与现实密切联系的数学,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的数学。  相似文献   

16.
在对创造力的认知风格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应从改革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下手.  相似文献   

17.
教材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航标,也是牵引学生步步掌握知识的范本.我们在教学时,不仅仅要明确教材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载体,带领学生读懂故事本身,感受故事情感,更重要的是要让课文成为学生写话训练的蓝本,大胆借用文中的语言和格式进行再加工,以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提高写话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像是生物实验中用来培养微生物的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双方认知上彼此认同,情感上互相沟通,行为上目标趋同,从而营造出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这样,学生对教师会产生好感,对该门功课肯定会产生浓厚的兴…  相似文献   

19.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高师院校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起来,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在深入分析高师院校学生主体地位及主体意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教育过程的教化和内化两个环节入手找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及培养其主体意识的途径,以提高高师院校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