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9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第16条中的"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力)"一句曾一度引发热议。教育部的无奈不过是全国中小学校长和班主任的无奈的反映。本来,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都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最基本手段,但近些年来一股股奇怪的思潮却让很多人把最基本的东西忽略甚至忘掉了。教育不仅需要激励,同时还需要抑制。表扬和奖励是具有正面激励学生正确行为作用的教育手段,批评和惩罚则是具有正面抑制学生问题行为作用的教育手段。如果认为批评和惩罚运用不当可能带来"副作用",那么表扬和奖励运用不当同样可能带来"副作用"。严格讲,批评和惩罚,谈不上是  相似文献   

2.
小学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地动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运用激励的教育形式最能体现教师作为管理者的角色.教师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手段,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表扬、批评、奖励、惩罚,表示对学生行为的肯定与否定,期望学生继续某种行为或终止某种行为.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的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信心.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教育民主化的不断推进,无批评教育、奖励教育呼声高涨,而教育惩罚越来越被人们所摒弃,甚至有人把教育惩罚等同于体罚。其实,教育惩罚和教育奖励一样,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在了解教育惩罚的内涵、实质和功能的基础上,注意科学合理地运用教育惩罚,可以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其发展产生深刻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奖励与惩罚广泛存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奖励强化良好行为,惩罚抑制不良行为,一扬一抑,相辅相成,引导学生行为朝着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当今教育领域中,由于指导奖励与惩罚的理论依据较为薄弱,导致奖励与惩罚并不像我们所预想的那样行之有效。为了使奖励和惩罚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本文就其理论依据及如何有效地运用奖励与惩罚两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这两种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5.
纪律处分也叫惩罚,是学校在对学生严格要求,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采用的一种辅助手段.其目的在于使受处分的学生确信自己行为的不当,认识和改正自己的过失.同时,也可教育其他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它同奖励一样,同样具有指导学生行为的作用.奖励旨在教育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要怎么做;而纪律处分则是要使学生知道不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实践告诉我们,正确使用纪律处分这一教育手段,不仅对于促进违反纪律的学生悔过自新,改正错误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对于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以及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不注意正确使用纪律处分这一教育手段教育学生.一种是对违反纪律  相似文献   

6.
强化激励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吴运友卢金萍(江苏省射阳县万隆初中)强化激励是运用奖励和惩罚等手段进行激励的方法。心理学理论把人们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赏,以巩固、保持这种行为称之为正强化;把对某种行为给予否定和惩罚,使之减弱称之为负强化;把对某种行为不...  相似文献   

7.
教师惩罚学生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 ,社会各界对教师惩罚学生的现象进行了全面批判 ,一致认为教师惩罚学生缺乏人道主义精神。那么 ,我们教育中所运用的惩罚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还应该不应该运用“惩罚”这个教育手段呢 ?我们应怎样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呢 ?一、惩罚的种类教师惩罚学生的方式多种多样 ,就目前情况来讲主要有以下八种 :1、斥责 ,警告。学生的行为和教育要求相去不远 ,往往先被教师斥责或警告。2、罚站。这种方式最普遍。学生所站的地点和时间长度反映了所犯错误的程度。3、罚作业。这种方式往往用于不完成或不按时、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4、剥夺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8.
奖惩明 方可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奖惩明方可行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高明书奖励和惩罚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管理、教育学生必要的和有效的手段,于是有的教师就认为只要学生表现好就奖励,做错了就惩罚,唯此能激发学生向上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和塑造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际上情况并不这样简单。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9.
教育惩罚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性。对违反学校规范和纪律的行为而采取的一种必要的手段。有效的惩罚不但能维护学校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大多数学生的权利得到保障,也能使被惩罚的学生对过错行为有深刻的认识,真心改正自身缺点,不断提升自我;而且能对周围的人产生警示和告知的作用。告诫他们同样的错误不可以再犯,否则要受到惩罚。但目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在教育实践中,惩罚确实又是人们最容易采用而又使用不当的教育手段,各种因不当教育惩罚而导致恶劣后果的问题却频频出现。具体表现为;.有些教师惩罚量度不好,以至于体罚造成了学生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的伤害;有些教师运用惩罚顾虑太多,干脆放任学生的所作所为,对明显影响课堂纪律或犯有过错的学生也是睁只跟闭只跟.惟恐成为众矢之的;有些教师对惩罚的时机把握不准,喜欢“秋后算账”,或“新帐老帐一起算”.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惩罚时间。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信息之窗     
教育要不要惩罚在教育过程中,惩罚与奖励一样,都是教育者常用的激励手段,目的是制止被教育者与群体目标不一致的行为。在教育行为中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教育过程中,有人得到表扬,有人受到惩罚,都是正常的。教师将惩罚行为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无可非议。惩罚的作用在于通过强制的手段使学生的错误行为得到遏止,也使其他学生通过“榜样学习”得到间接经验,不敢犯类似错误。同时也强化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性。应该说,教育本身就包含着惩罚的因素。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也意味着按照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  相似文献   

11.
一、无功利色彩的教育才是健康的教育
  如今有不少中小学流行扣分的惩罚和夺得流动红旗式的奖励,其实这都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手段,但它绝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因为这种教育的手段还有缺陷:学生之所以按照教师的要求争先恐后地去做,更多的是为了不被惩罚或获得某种奖励,也就是带有功利色彩。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正确对待“惩罚”教育手段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认为表扬和鼓励是一种“灵丹妙药”,过分强调其作用,过分夸大其教育功能。把“惩罚”看成是一种“高压电线”,唯恐“触电”,被视作教育的一种“罪恶”。学生犯了错误不敢批评,不敢“惩罚”,生怕会出什么事。还有的教师,谈“惩罚”色变,处处迁就学生,更有甚者完全否定“惩罚”的教育作用。其实,这恰恰是教育工作者认识上一种误区、行为上的一种偏差。“惩罚”与奖励一样,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手段。恰当的“惩罚”,不仅能教育人,更能警示人、激励人,从而造就人。下面就笔者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对学生“惩罚”教育手段的思考和运用谈点认识,以期共勉。  相似文献   

13.
“教育惩罚”是以教育为前提,以惩罚为手段,以不损伤学生的身体为原则,以不再出现要“罚”的行为为结果。它包含了教师望生成才的良苦用心。如果这苦心不能为学生体察、接受,就可能致使少数学生产生误解、抵触甚至怨恨等消极情绪。但是,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又是不完整的教育。因此只要教师讲究惩罚策略,让学生理解、接受并感激教育惩罚的目的还是可以实现的。一、惩罚的适度性策略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惩罚的强度达到刚能唤起所需要的行为和阻止不需要的行为而又会消除不协调时是最理想的。因此教师在操作时只要让他的心灵受到震…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奖励和惩罚更好的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通过对其理论依据、奖励和惩罚的关系问题、关于内部奖励和外部奖励、奖励误区和惩罚误区以及如何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这两种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5.
教育惩罚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主动施加的惩罚,它是指教师针对学生不符合社会期望或教师要求的思想行为做出的一种否定,其目的是改变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其按照社会或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要实现教育惩罚的教育功能,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强化和惩罚在课堂行为管理运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每个教师都有意无意地运用强化和惩罚进行课堂行为管理,例如课后留校、体罚、公开批评、纸低分、威胁等是教师常用的惩罚手段。而教师在课堂行为管理中常用的强化手段不外乎有:口头表扬、微机、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照顾、给高分(统称社会性强化)、给学生发奖品、奖章、奖金等(统称实物强化)。我们说,恰当地使用强化和惩罚。可以达到对课堂行为进行有效管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之目的,但由于强化和惩罚有其固有的局限性,若再加上教师使用不当,极有可能使强化和惩罚的效果适得其反,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行为管理中运用强化和惩罚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学生犯错后,教师会对学生的错误直接或间接地予以否定,从而消除并转变不良行为,这即是教育惩罚,其内涵足对学生的错误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以消除错误。教育惩罚通过使学生感受到一定的痛苦而发挥作用,学生只有改正错误并做出良好的行为,才能减弱或消除痛苦。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自古代教育中就有,如果运用合理可促使学生改正不良行为,培养他们对自己错误负责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惩罚是教育手段之一,应与体罚严格区分开来,教师要敢于运用惩罚,但更应掌握惩罚的特点和规律,善于运用惩罚,促进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惩罚与奖励,都是教育学生的手段.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为数不少的教师,总是习惯性地用教育惩罚来教育学生.然而,国外及我国一些教育家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面对学生的无知和犯规,教师过激的、粗暴的言行可能会事与愿违;教育学生,奖励永远比惩罚好.  相似文献   

20.
运用奖励促进学生学习是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常见的现象,然而,这些奖励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作用,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很多教师只管奖而不管励,对自己的奖励是否有效也是一头雾水。事实上,给予学生奖励并不是奖励行为的最终目的,奖励行为所追求的是对学生发生激励作用,未能发挥激励作用的奖励实质上是一种浪费。为了避免这种浪费现象,我们有必要探讨奖励是否有效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论述影响奖励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教师恰当运用奖励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