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成友 《今传媒》2006,(11):55-56
农民、农业和农村,越来越受到中央的重视,“三农”问题的报道,也越来越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记者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记者感情的真实流淌。作为搞新农村报道的记者,首先得从感情上与“三农”融为一体,才有可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报道来。一碗油茶面前的感情考验与农民接触,这是搞  相似文献   

2.
在众多的新闻报道领域中,海外文化交流活动的报道是近几年才开始越来越引人注意的一个比较独特的报道领域。不少年轻记者初次参与海外文化交流活动的报道都会多少感到有些茫然,感觉抓不住思路,很难写出有分量的文章。笔者曾经从事过10年的文化交流报道工作,对如何做好相关的报道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3.
刚踏入新闻职业门槛那阵儿,说不清前辈们教导了多少次,记者要有人品,要念"真"经,决不能做虚假文章.经过几年实践,看看走过的路,望望圈中的事,琢磨来琢磨去,这才有所感悟:记者要写出经得起检验的真实文章,确实需要下一番真功夫才行.  相似文献   

4.
杨晓波 《新闻传播》2009,(9):126-126
要想当好一家报社的体育记者,能写出一手文采飞扬的文章是必不可少的.不然你肯定进不了体育院校的新闻专业.肯定进不了你心仪已久的报社。而从事了体育记者这个行当的话.那么你所具有的体育专业的知识积累程度将决定你会在这一行里有多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5.
积累是记者的立身之本。积累越多,记者驾驭题材、报道新闻的能力也就越强,也就越能够出成绩,写出题材重大、思想深刻、形式活泼、影响深远,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报道。也可以说:积累是记者最大的财富。积累是记者的立身之本。记者的积累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反复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艰苦的劳动,日复一日的思考。当今社会各种诱惑很多,记者要力戒浮躁,静下心来专心学习,勤于思考。终身学习是进行积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记者的积累包括知识积累、社会积累、感情积累、业务积累、职业素养积累等。知识积累包括理论知识、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6.
对于地市报记者而言,基层素材虽多,但身处一地,受地域限制,很难写出有全国影响的文章.但受限制并不表示没有机会,并不意味着地市报记者不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文章来.地市报记者应该在以下7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7.
灵感思维是一种触发性思维,往往是在外界某一事物刺激下,突如其来而产生的。记者应该在平时善于积累生活经验、积累知识、积累新闻素材,一旦遇到某一具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时触发灵感,有助于捕捉到报道题材,写出有分量的新闻来。电视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8.
记者队伍中有不少人虽然拿着记者证,但还不是“正式”的、正规的新闻工作者。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记者,必须具备坚定的新闻信仰和良好的新闻素养;培育职业精神,积累职业实力,用好记者的业务优势,多干一些一般通讯员不愿写、不能写、写不了的稿件;多一些常人难以付出的艰辛,多去常人难去的地方,多写常人难以写出的文章,以此凸显记者的职业身份。塑造记者的业务形象。  相似文献   

9.
记者要想写出好的新闻稿件,打造精品,需要平时多留心、深入基层抓活鱼、抓好细节描写,有精品意识,与编辑进行良好沟通。文章通过作者多年采写的亲身体会,分析了记者如何才能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0.
写出好的报道,抓到鲜活的新闻是记者之所求。做好这些,就需要在文章中见人见事见精神,就需要记者与基层"零距离",深入群众,深入现场,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体会新闻现场的震撼和感动,写出更好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1.
叶金品 《今传媒》2013,(7):120-121
采访是记者获得新闻的主要途径,记者只有掌握娴熟的采访技巧,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新闻信息,才会写出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新闻作品。采访技巧体现在整个采访活动中,从接近采访对象到提出问题,再到进行交谈,还有穿插于这一过程中的心理控制等。本文旨在通过对著名记者采访经验的梳理,探讨新闻记者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2.
叶金品 《报刊之友》2013,(7):120-121
采访是记者获得新闻的主要途径,记者只有掌握娴熟的采访技巧,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新闻信息,才会写出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新闻作品。采访技巧体现在整个采访活动中,从接近采访对象到提出问题,再到进行交谈,还有穿插于这一过程中的心理控制等。本文旨在通过对著名记者采访经验的梳理,探讨新闻记者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成为一个优秀记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其中以具备独到的新闻敏感为重中之重,笔者从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捕捉生活线索、积累文化修养这三个方面着笔,以期提高记者在实践中的修养。  相似文献   

14.
新闻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不断探求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使自己不断有新发现。当然,这种创造性劳动要恪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但记者工作的创造力从何而来?在很大程度上仰赖理论和各种新知识的储备。只有积累了必要的思想、知识材料,才有可能获得创造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深度报道往往是思考的结晶,因为每一篇深度报道都必须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主题,有对现象的解剖、对问题的透析。可以说,深度报道形成于思,因为思考的深度决定着报道的深度。新闻现象的本质、新闻现象所隐藏的问题,正是通过作者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将其剥离和凸现出来,成为新闻的主题。在大学读书时,人民日报老一辈记者的优秀作品,以其思想的深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当我成为一名驻站记者后,深切感受到,只有不断思考,在思考中寻找,才有可能写出深度报道。正是在对现象的思考、剖析中,我写出了一些被称为深度报道的通讯。…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记者,掌握写作技巧是写好新闻的关键条件。只有运用好新闻写作的技巧,写出的新闻稿件才会更好的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本文主要阐述广播电视记者的新闻写作技巧,希望给记者的新闻写作带来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7.
刚刚走上岗位的青年记者如何写出好的新闻报道?笔者通过自己的几篇获得全国与省级新闻奖的稿件,概括一点写作经验。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千百条,因此,这些经验不是告诉青年记者哪条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而是指  相似文献   

18.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甘苦。记者要想抓住“活鱼”、“大鱼”,浮在水面上不行,必须要沉下去。作为“小米加步枪”的地方广播记者,就要有一副不惧风吹雨打日晒的铁脚板,实实在在地沉到手握“重武器”的记者不敢沉下去的底层,才有可能出奇制胜,写出有份量的新闻。1992年8月5日,因工作需要,我从电台监审室调到新闻部,从此踏上记者生涯。一个没有大学文凭没有职称的“老三届”,虽说在编辑岗位度过8个春秋,只不过忙里偷闲写过一些“豆腐干”。然而,在这十来个月的记者道路上,靠一副“铁脚板”瞪着自行车的两个轱辘子,大胆地“沉”到基层,以苦为乐,以苦为荣,靠勤奋“致富”,先后写出了《开发前的鏖战》、《振兴之路》、《开拓者的足迹》、《王倔头轶事》、《鸿雁高飞》等较有深度的新闻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普利策说“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在写新闻报道时一定要做到腿勤。脑勤、手勤,嘴勤。作为一名记者,要想写出真实而又感人的好稿件,必须要深入一线、深入现场,去感知感受人物,事件,才能够写出感动自己。感动他人的好稿件。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山东冠县网吧关闭事件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很多记者深入现场调查,写出很多有深度的报道。但阅读一些报道发现,有记者为了顺畅、可读,在文章中加入一些不合逻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